天天看點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千古奉節,“詩橙”無雙

秋末冬初,是豐收的時節。在豐收的果實之中,柑橘類的橙子又大又圓又甜,是最具代表性的果實之一。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千古奉節,“詩橙”無雙

在古代,橙子很早就與其他柑橘類果品一樣成為貢品,甚至可能比茶葉成為貢品的時間還長。普通群眾常把橙子列入贈禮清單的頭部位置,重花葉輕果實、重華美輕實用的詠物詩人們也對橙子不吝溢美之詞,贊美橙子的詩句比比皆是。

“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宋·蘇轼

“ 西湖縱是芙蓉好,不似山家橙橘初。

——宋·葛紹體

“ 江頭風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

——宋·真山民

“ 酬美景,駐清秋。綠橙香嫩酒初浮。

——宋·韓元吉

“ 芙蓉滿意留連客,橙橘随時斷送秋。

——宋·孫應時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千古奉節,“詩橙”無雙

這麼多贊美橙子的詩中,最令人一眼難忘的便是杜甫在奉節草堂寫下的贊美奉節臍橙的詩:“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出自《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形象生動的描寫出奉節臍橙果大形正、果色橙紅的特點,在描寫橙子的詩詞界可以說相當出彩。

“ 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

三伏适已過,驕陽化為霖。

欲歸瀼西宅,阻此江浦深。

壞舟百版坼,峻岸複萬尋。

篙工初一棄,恐泥勞寸心。

伫立東城隅,怅望高飛禽。

草堂亂懸圃,不隔昆侖岑。

昏渾衣裳外,曠絕同層陰。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

諸侯舊上計,厥貢傾千林。

邦人不足重,所迫豪吏侵。

客居暫封殖,日夜偶瑤琴。

虛徐五株态,側塞煩胸襟。

焉得辍兩足,杖藜出岖嶔。

條流數翠實,偃息歸碧浔。

拂拭烏皮幾,喜聞樵牧音。

令兒快搔背,脫我頭上簪。

公元765年5月,杜甫作出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決定,離開飄泊數年的西南,回到北方。他從成都啟程,沿長江東下,經嘉州(樂山)、戎州(宜賓)、渝州、忠州、雲安,于766年暮春到達西南重鎮夔州(奉節)。

入得夔州,隻見"此邦千樹橘”,到了橘鄉,生活豈能與橘無關,杜甫在地方官柏茂琳的幫助下,置地四十畝作果園,柑橘成林,還代管百頃公田,成為一代“橘官”。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千古奉節,“詩橙”無雙

果園和公田管理,既是杜甫生活的來源,也讓他親身體驗農民的艱辛和快樂,美名久聞的橘,不再是想像中的佳果,而是身臨其間觸手可及的珍愛了。

“茅齋依橘柚,清切露華新。”襄西草堂周邊就是大片柑橘林,暮春時節,開門推窗,彌漫天地的橘香撲面而來;金秋時節,則是碩果累累,滿目金黃,老身多病的杜甫不必親自耕田犁地,但有暇之時,也會柱杖在田間地頭走走,與農夫閑話桑麻,偶爾“耕稼學山村”,見證春種秋收的全過程。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千古奉節,“詩橙”無雙

“柴門雜樹向千株,丹橘黃甘此地無。”說的是他園中的柑橘,獨冠夔州。收獲時節,杜甫品嘗甘甜的奉橘,進食清香的米飯時,也會暫時忘卻現實社會的紛擾。舒适的田園生活讓杜甫詩興大發,客居夔州期間留下480餘首傳世名詩,“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便是其中之一。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千古奉節,“詩橙”無雙

杜甫在擔任“橘官”期間,與奉節臍橙結下千年不解之緣,曆經詩詞洗禮,農人精心養育,如今奉節臍橙已成為奉節的一張“金名片”,成為柑橘中的佼佼者,成為代表中華民族的“大國品牌”。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千古奉節,“詩橙”無雙

千年時光悠悠傳承,又是一年奉節臍橙豐收季,夔門兩岸一片橙黃美景,萬裡臍橙飄香,不妨趁着當下好時節,品嘗一口奉節臍橙,感受詩意好味道,穿越時空與杜甫“隔空對話”,把橙言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