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感引發血小闆減少,兩個月寶寶住進監護室

紅網時刻1月20日訊(通訊員 李嘉 朱文青)近日,家住天心區的張潔(化名)發現自家兩個多月的寶寶顔面部長出了少許針尖樣皮疹,一開始張潔以為是常見的嬰兒濕疹,并未引起重視。兩天後寶寶開始咳嗽、發熱,皮疹也越來越多,逐漸遍布全身,有些部位甚至融合成片的瘀點、瘀斑,張女士這才意識到事情不妙,緊急帶着寶寶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兒童感染科就診,最後被診斷為乙型流感引發的重度免疫性血小闆減少症。

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彭慧雲接診後詳細詢問了病史,并給寶寶做了全面檢查,發現患兒全身遍布針尖樣皮疹,且左側腰腹部、右側腹股溝、大腿、踝關節可見淤斑。她立即考慮這不是“濕疹”,而是廣泛皮下出血引起的紫癜,于是給孩子急查了血正常,果不其然——結果提示危急值:“血小闆僅2×109/L”(正常值100-300×109/L)。由于患兒年齡小,且已存在皮下廣泛出血,需警惕危及生命的顱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等,彭慧雲立即安排綠色通道入兒童重症監護室進一步診治。

讓人擔心的是,住院後2小時内醫護人員就發現患兒存在消化道出血,追查相關結果提示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陽性,複查血小闆仍僅3×109/L,明确診斷為的病症一是重度免疫性血小闆減少症,二是流行性感冒(乙型)。當務之急是調節免疫、止血、抗流感病毒治療。所幸的是在迅速給予對症治療後,患兒血小闆穩步上升。在醫護人員悉心照料下,患兒未繼發嚴重重要髒器出血,并在48小時左右血小闆恢複到正常。

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兒科張小佛主任介紹:免疫性血小闆減少症屬于一種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導緻的獲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臨床特征為血小闆減少、皮膚紫癜及粘膜出血,嚴重者合并顱内出血、内髒出血、突發大出血等,會危及生命。該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各種病毒細菌感染可以誘發,疫苗接種後也可能誘發。此例患兒出生僅兩個月,在免疫力未發育完善的情況下感染了乙型流感病毒,導緻免疫抑制,引發重度免疫性血小闆減少症,而在疾病早期,家長誤把臉上的出血點當成了濕疹,延誤了治療。

張小佛提醒,濕疹與血小闆減少引起的出血點是有明顯差別的。濕疹引起的皮疹形态一般為片狀,隆起,伴有皮質增生,局部瘙癢,邊界欠清。随着病情的發展,皮疹可以慢慢的擴大,邊界點比較清楚;而皮膚的出血點一般面積比較小,多為針尖樣,存在于皮膚的深層,不會隆起于皮膚表面。并且顔色看起來有些深,随着時間會慢慢的消失,如果出血點持久不消,或遍布全身。如若面積增大,甚至出現瘀斑,就要警惕是紫癜的表現症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嬰幼兒疾病症狀往往不典型,如發現孩子不明原因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或者容易流鼻血、便血、尿血時,家屬不能掉以輕心,及時去醫院就診,避免因一時的疏忽延誤病情。”張小佛強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