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奧黛麗赫本于1993年1月20日在她位于瑞士洛桑的家附近去世。63歲的赫本在去年11月接受了結腸癌手術。作為荷蘭貴族母親和英國商人父親的女兒,赫本出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主要在英國接受教育。二戰期間,當納粹入侵荷蘭時,年輕的奧黛麗和她的母親正在荷蘭。

1956年的奧黛麗·赫本
戰争給赫本的家人留下了永久的印記:一個叔叔和一個堂兄被處決,她的一個兄弟被關押在納粹勞改營。戰争結束後,赫本終于能夠回到英國,在那裡她以合唱女孩和舞者的身份成為模特并開始在電影中着陸。
1981年和時任美國總統裡根
在摩納哥拍攝其中一部電影時,輕盈優雅的赫本被法國作家科萊特發現,并推薦她在即将上映的小說《吉吉》的戲劇改編中擔任主角。Gigi于1951年11月在紐約市的富爾頓劇院開幕,赫本的表演獲得了熱烈的評價。
導演威廉·懷勒對她的試鏡印象深刻,在赫本完成了她在百老彙的演出時,他為他的電影《羅馬假日》進行了制作。“那個女孩”據說懷勒在拍攝完成後評論說,“将成為好萊塢最大的明星。” 在1953年《羅馬假日》上映後,他的預言似乎正在成真:赫本因在羅馬扮演一個愛上記者的逍遙公主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格雷戈裡·派克)同年,她因在百老彙的Ondine中主演而獲得托尼獎。
苗條、優雅、時尚,赫本徹底颠覆了好萊塢巨乳巨星的形象,為數以百萬計的影迷呈現了一種新的美麗理想。在Sabrina (1954)、Funny Face (1957) 和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 中,她與好萊塢的男主角(分别為威廉霍爾頓和漢弗萊鮑嘉、弗雷德阿斯泰爾和加裡庫珀)相比對。
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 (1961) 中飾演的霍莉·戈萊特利是終極自由精神的化身,是她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并為她赢得了第四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還因《薩布麗娜》和1959年的《修女的故事》而獲得提名)。
1964年,赫本被選為電影版的音樂劇《窈窕淑女》中飾演伊麗莎·杜立特(Eliza Doolittle),擊敗了在百老彙擔任該角色的朱莉·安德魯斯,引發了争議。赫本與雷克斯·哈裡森(Rex Harrison)搭檔,表現出色,盡管她的歌聲被配音(由瑪尼·尼克松)。
1967年,赫本憑借在《等到天黑》中扮演一個家裡被盜的盲人女性獲得了她的第五次奧斯卡獎提名。在那之後不久,她就離開了全職演藝圈,大部分時間住在瑞士,很少出現在既受到稱贊(1976年與肖恩·康納利合作的羅賓和瑪麗安)和受到批評(1979年的血統和1981年的他們都笑了)的電影中。赫本于1954年與演員梅爾·費雷爾結婚,并在1968年離婚前與他育有兩個兒子。
次年,她嫁給了意大利精神科醫生安德裡亞·多蒂(Andrea Dotti),并育有一子。後來他們離婚了,她于1980年與荷蘭演員羅伯特·沃爾德斯開始交往。
赫本在她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中最重要的作品并沒有被電影記錄下來。1988年,赫本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特别大使,他四處遊曆,為該組織籌集資金和提高知名度。
她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實地考察遍及全球,從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和薩爾瓦多到土耳其、泰國、孟加拉國和蘇丹。除了實地工作外,赫本還是該組織雄辯的公衆代言人,在美國國會作證,參加世界兒童峰會,并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發表了多次演講和采訪。
1992年,她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即使在她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之後,赫本仍繼續她的旅行并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在無數粉絲的哀悼下,她在1993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被追授讓·赫肖特人道主義獎,她的兒子代表她接受了該獎。在她最後一次出現在銀幕上——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永遠》(1989 年)中,赫本扮演了一位天使,引導着電影的主角上天堂,這個角色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銀幕女神在她生命最後幾年的公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