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作者 | 詹世博

編輯 | 晏非

題圖 |《漫長的季節》

林曉傑是趴着接受我們采訪的,因為腰疾複發。

“問題不大,其實就是缺乏運動。”劇集播出後,紛至沓來的采訪邀約和下一部美劇的拍攝,占據了她本來分給運動的時間。很難想象,《漫長的季節》裡那個病恹恹的母親,現實中是一個沉迷瑜伽和網球的澳洲退休商人。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 《漫長的季節》)

劇集播完,大部分網友不僅不知道林曉傑,甚至連人物的名字“羅美素”都不記得。更多時候,林曉傑都在社交平台被稱為“那個演王陽媽的”。

22歲之前,她都在接受科班訓練。從東北老家的市評劇團,到人才濟濟的上戲,林曉傑比同齡人更早品嘗到了被聚光燈嘉獎的滋味。但事業正值巅峰期,她卻選擇前往澳洲闖蕩。

從當紅藝人到唐人街打工女,在人生這條路上,她總是可以無縫銜接多個反差極大的角色。一如她在戲裡,從東北大姨到海外華裔,林曉傑都能托得住。

回顧林曉傑40餘年的演藝生涯,有兩次明顯的停歇。但換來的兩次重新開機,都讓她攀上了更高的山峰。

息影20年後,從海外影視圈回歸國内影壇,一出手就演活一個土裡土氣的東北國企阿姨,林曉傑靠什麼?

成角之前:不缺糖葫蘆也不缺打

小時候的林曉傑,是你一定不陌生的那類女孩。喜歡惡作劇、擅長模仿老師、身邊總是有一堆男孩聽她指揮。人來瘋,是鄰居對她最大的印象。

林曉傑的姐姐比她大一歲,兩人同時去表演節目時,大家會誇姐姐演得好,卻隻誇她性格好。林曉傑一聽就更來勁了,看自己演不過姐姐,就會給姐姐搗亂。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漫長的季節》)

說起兩人演戲的淵源,還得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東北流行的京戲。當時父母經常會帶她去看,她喜歡看台上的人表演,也羨慕那群被稱作演員的人。

稍大一些後,她就進了市評劇團。每天早上6點起床,練習拿大頂、頭手倒立,每次都是半小時起。拿完頂之後,又得開始翻跟頭,不停地翻。隻要動作慢了,老師就會拿木頭做的刀坯子拍他們的腿。

為此,林曉傑自創了偷懶方式——假裝踩掉鞋帶,這樣就可以在系鞋帶的時候喘口氣。但是對訓練的恐懼,她始終無法克服。每天晚上,林曉傑都不敢睡覺,因為隻要睡醒一睜眼,就會被老師從床上提溜到練功房。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霸王别姬》)

林曉傑說,媽媽每次去市評劇團看她,最後都是哭着走的,那個訓練強度,她媽媽根本看不下去。以至于我在聽這段講述時,腦子裡都是小演員們在《霸王别姬》裡挨打的情節。

唱戲曲、練嗓音、練形體、練武功、練舞蹈,一個不落。如此持續5年,林曉傑對傳統戲曲的熱愛也耗盡了。她發現,現代歌劇表演似乎更符合她的胃口。上戲成了林曉傑的新目标。

在當時,即便一個班隻招8個女生,林曉傑也能成為其中之一。沒想到被錄取後,市評劇團不肯放人。上司還給上戲寫了很長一封信,大意為“林曉傑的聲音和形體條件很好,是以我們是按照‘角兒’的标準來培養她的,輕易放她走,我們這麼多年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有意思的是,從小父母就告訴她“永遠不要讓家裡幫你找關系,真有本事的話,你去哪人家都不放你走”,想不到長大後一語成谶。為此,父母不得不“反向”尋求各種門路,可惜市評劇團就是不肯松口。

有人出主意:“你們那個團長血壓高、動脈硬化,你每天早上 4 點鐘去他們家敲門,準管用。”林曉傑照做了。敲到第三天,團長老婆開了門:“行了行了,别敲了,你走吧,我們同意了。”

“那時候就是軸,别人不讓我幹的事情我非要幹成。”林曉傑回憶道,“現在想想有點愧疚,團裡的老師其實對我挺上心的。”

成為一張劇抛臉,

然後出走

林曉傑認為,對于演員而言,身體是零件。了解角色的能力越強,“組裝”零件的本事就越大,你的演技就越好。

如果說,市評劇團教會了林曉傑“打磨零件”,那麼在上戲的4年,就是林曉傑習得“組裝”的過程。

在上戲,林曉傑背負的期待,是成為性格演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劇抛臉”。她的表演老師魏淑娴,一直要求她“嘗試各種類型各種性格的人,不要去重複演你自己”。

後來,林曉傑在上戲排演的“十五樁離婚案”中,一人分飾了十五個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離異女性,那部戲魏淑娴到現在都記憶深刻。

畢業之後,林曉傑去了廣州,進了珠江電影制片廠。《人生沒有單行道》《鄉民》《幸福不是毛毛雨》《商界》,就是那個時候拍出來的。

“不是去這演戲,就是去那配音,平時還會折騰着去做做制片。”那段時間,經常有人找林曉傑求合影、求簽名,她也總能在街頭報刊亭看到雜志封面上的自己。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早年間林曉傑成為珠影廠挂曆的女星之一。

這樣的生活重複了6年後,林曉傑突然決定去澳洲。

她曾說自己出國是因為從衆,“其實當時對國外也沒有多喜歡,但是周圍有不少朋友都出去了”。而這一次,她向我談及自己最近的反思:“我那個時候就是太順了,幹一件事成一件,可能是因為這樣才不珍惜吧。”

去了澳洲的頭幾年,她在服裝廠剪過線頭,在也在唐人街的文化社做過DJ唱過歌。國内的朋友得知她還在牙醫診所當過護士後,都被吓得不輕——一個被金雞獎提過名的人,怎麼會想不開跑去澳洲接别人吐的口水?

“我當時的一個執念是,既然來了,就要花在國外賺的錢。”林曉傑說。那個年代,中國留學生傾向于租住近鐵路的房子。盡管又吵又偏,但房租便宜,可以讓他們節省時間去打工。是以,他們總自嘲是“鐵路遊擊隊”,林曉傑也是其中一員。但靠體力活賺錢的她,每晚都睡得很沉。

兩次暫停,兩次重新開機

在獲得金球獎的美國電影《别告訴她》裡,你可以看到扮演女主角母親的林曉傑,操着一口略帶口音但頗為流利的英語。但在哈爾濱長大的林曉傑,從國小的其實是俄語。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别告訴她》)

在這部戲裡,林曉傑又成了一個勁勁兒的媽媽,凡事都愛怼上一嘴。

與你能想象到的老套勵志叙事一樣,林曉傑的英語,是在去了澳洲之後才自學的。但極具戲劇色彩的是,她原本計劃在澳洲上的語言學校,沒過多久就倒閉了。

為了創造自學的環境,她要求當時的廣東室友,在家裡不講國語,隻說英文和粵語。她也會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實踐。當時,澳洲街頭有一半的路人是華人面孔,但她通常隻會向當地人請教問題。在她看來,那就是免費且提升口語最快的輔導班。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受訪者提供)

林曉傑還和我分享了她因為英文不夠好而引發的尴尬:在澳洲坐火車,同時買往返票會更加優惠, 但是林曉傑不懂往返票(return ticket)怎麼說,聽到單程票是single ticket,于是告訴售票員她想要一個married  ticket,車站的人都被逗壞了。

林曉傑在澳洲演的第一部戲,是師兄創作的留學生故事——《黑眼睛》。包括她在内的6個人,通過打工間隙排練,0片酬出演,最終把這部中文話劇搬上了澳洲的劇院。

當然,觀衆幾乎都是中國人,并不如網絡上吹捧的那般“在海外出圈”。但它還是讓當地的一位導演留意到了林曉傑,她也是以獲得了電視劇《Under the Skin》的拍攝邀約。

那是她第一次與海外劇組合作。或許是在排練時就聽到不少“這個中國人蠻會演戲”的評價,正式進組後,林曉傑并不緊張。如今再回憶,她也想不起有什麼因為文化差異帶來的摩擦與不适,“就很順利啊”。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豆瓣截圖)

林曉傑是《Under the Skin》裡唯一的華裔面孔,這部劇使得她真正邁入澳洲影視圈。

後來,林曉傑出演的這部澳劇得了獎。去墨爾本領獎的時候,編劇逢人就誇“This is Diana(林曉傑的英文名), she is sensational(她演得太驚豔了)”。

有不少經紀公司想要簽約林曉傑,她也登上了澳洲的知名雜志《Women’s Weekly》。隻可惜,就算被當地影視圈看到,林曉傑依舊無法避免職業空檔期的出現。

畢竟那個年代,适合華人演員的海外劇本還是太少。1996年到2016年間,林曉傑的演藝生涯幾乎是空白的。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話劇《TORCH THE PLACE》2020 年劇照)

這20年裡,林曉傑并沒有閑着,她把重心轉移到生意——賣泳裝上。

這并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來澳洲數年,她發現這裡對泳裝的需求很大。對于澳洲人來說,沒買幾件泳裝就沒法過夏天。

供不應求的行情給了林曉傑入局的勇氣。前有在國内做制片的磨煉,後有在服裝廠打工的實踐,自己開廠制衣成了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

起初,她隻能給其他品牌做外包,慢慢地才有了自己的品牌。品牌成熟後,她的訂單量多到需要外包給其他工廠。

“我看你一眼,我就知道你适合什麼樣的泳衣、多大碼的内衣,弄不好我對這一行比對演戲都專業。”她承認在生意上取得的成就感比演戲更大。

林曉傑不是一個物欲很強的人。“但我也要生存啊。”她知道海外亞裔演員的困境,“很多演員都是一邊端盤子,一邊等機會。”林曉傑覺得這種選擇并不明智。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受訪者提供)

她也成為了一個媽媽。她還記得,生育之後頭幾個月沒有工作,她每天唯一的任務就是推着孩子去公園逛逛,感覺失去了自己的價值感。

這20年裡,林曉傑忙于維持生計。在生意穩定後,林曉傑才終于得空,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她想起10歲那年,自己躺在床上想“如果我這輩子要做不了演員,我還能做什麼?”後來的她,自然是有了答案,但她也忘不掉當年那個想不出答案的自己。

“沒有經濟壓力了,似乎終于到了可以演演戲、過過瘾的階段了。”林曉傑找到自己在澳洲第一部戲的編劇,很快就獲得了一個新角色——《羅家》中的Maisy。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 豆瓣截圖)

重回熒屏,林曉傑從來不擔心自己演砸,隻擔心自己沒有發揮到100%。

聽說一般人重回熒屏最大的問題是記不住台詞,她還為自己擔心過。但是等到一個鏡頭下來,林曉傑就知道,她還是當年那個她。

61歲的林曉傑自稱票友,“拍每一部戲,我都在重新适應演員這個職業。”到了退休的年紀,林曉傑覺得自己的演技才“剛剛開竅”。

相比于電視劇,林曉傑覺得挑戰最大的還是在澳洲出演的話劇《Little Emperor》(小皇帝)。這部劇對體态的要求很高,整部戲都是在水裡演的,有幾場戲需要演員直接躺在水裡。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Little Emperor》)

當時一演完,就有幾個外國演員圍上來問她:“Where are you come from?Who are you?” 大家都好奇,一個面生的演員為何有如此娴熟的演技,林曉傑隻好承認:她是一個來自中國的老演員,隻不過20年沒演了。

後來,這部話劇入圍了不小的獎項,林曉傑和經紀人都樂了:多年未實戰,結果一上來就逮着一個提名。

林曉傑認為,“事情不能隻做一半,要做就把它做到最好。”在她的講述裡,你很難找到任何關于“失敗”的蹤迹,“或許我也是有很多失敗的吧,隻不過我記不得了而已”。但林曉傑也承認,這似乎是時代賦予她的信心,畢竟那個年代,“總是會有很多戲推到我們面前,連試戲都不用。”

餘溫亦漫長

林曉傑現在很少看自己早期演的戲、配的音。“那種拿腔拿調的配音是很美,但是再好的戲這麼一弄都挺假的。”她現在更喜歡沒有處理的、原始的現場收音,“我就覺得特對,特别棒。”

盡管諸多表演學派都強調“模仿”大于一切,而林曉傑恰好具備極佳的模仿能力,但在演戲這件事上,林曉傑還是堅定的"無技巧派":

“我喜歡真心去感受,更喜歡對手演員能在攝影機前幫我對戲,感覺這樣拍出的戲才會更真實和精細。”

20年後做回演員,她火得毫不費力

(圖/受訪者提供)

《漫長的季節》播出後,她隻是粗略看了一下,“看得仔細了,就會覺得完全可以演得更好。”但比起鑽研演技,她更怕回到那種情緒。

她依舊記得,在拍完王陽去世的那場戲之後,自己有好幾天都處于一種缺氧的狀态。“拍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控制,後來也沒有機會發洩出來,真的有種氣上不來的感覺。”

節目的播出,并沒有給她的生活帶來太大的變化,“走在路上也沒有人會認出我”。她對這部劇火爆程度的認知,都來自于親友的回報和網友的評論。

有人轉發給她一篇稿件,文章中充斥着溢美之詞,大意為“林曉傑當年有多漂亮,很多人都在追她,但是她都拒絕了”。

“哪來的事,都是那群自媒體亂寫的。”林曉傑不覺得自己好看。當年在上戲,表演老師不允許學生帶妝上課。學生逛街時路過櫥窗時多看一眼自己,都會被老師說兩句。她也很早就接受了這樣的觀念,最怕到手的戲約隻是因為“形象好”。

也有網友評論“林曉傑是個好演員,但是她不會讓你覺得她演得好,而是讓你覺得那就是她,以至于在劇中沒有讨論度”,是以,這類演員也會比較吃虧。

但林曉傑不在乎。年輕時,她當然有過“被看見”的執念。在那個圈子裡待過的人,面對名利,有幾人能持?但現在這個年紀了,她隻希望獲得自己的認可。

這顆名為林曉傑的行星,終于在61歲返航演員這重宇宙。褪掉年輕時的功利,依靠興趣滋養的表演,在《漫長的季節》後,散發出更加漫長的餘溫。

校對:向陽

營運:嘻嘻

排版:熊梓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