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作者:一線醫聊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有這樣一個青年戰疫小組,他們日夜晨昏戰鬥在重症監護室,接力與死神拔河,努力為困厄中的病患打開生命之門。

支援

西安市第八醫院,作為陝西省和西安市兩級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早在西安本輪疫情之前,就開始收治新冠肺炎确診患者。

11月下旬,由于收治的重症患者中,一人病情危重,病情持續進展,政府緊急協調交大一附院醫護人員馳援八院。

鄧超(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接到醫院通知後,我沒有多想,立刻收拾行李就出發了。進入八院後,第一項任務就是學習各項防疫措施及要求,避免院内感染。八院的防疫措施是很嚴格的,這對保護醫護人員及患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鄧超是交大一附院心外科ECMO小組的核心成員,一個年輕卻經驗豐富的心血管重症患者救治領域的專科醫生。在2020年的疫情當中,他作為骨幹參與救治了當時陝西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病人ECMO運轉了49天,他幾十天吃住在病區,處理了無數次險情,直至病人康複出院。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趙璇(重症醫學科護士):我是接到護士長韓娟的電話讓去支援的,沒什麼猶豫,和同僚彙合後就前往八院。在八院還見到了先期過來的呼吸科朱柏教授和我們科的劉昱教授,他們已經在八院工作了一段時間了,給我們介紹了病人的情況。其中一位重症患者病情比較平穩,經過無創呼吸機跟高流量氧療交替使用,最終沒有插管。而另一位病人就不同了,當看到她身上插滿管路,病情危重,我們都比較焦慮。”

救治

危重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基礎疾病多,自身有免疫性疾病,肺髒病變比較嚴重,上ECMO62天了,目前是陝西省上ECMO時間最長的,一共換了4次膜肺。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郭鋒偉(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我和鄧超醫生、郭利濤醫生擔任臨床一線,參與這個病人每日具體的治療方案,六個醫生輪班倒,時刻不離,就守在病人跟前,有什麼問題随時處理,有什麼緊急問題拿不定主意就給上級或省上專家彙報。除了基礎治療,還負責ECMO的維護和更替,包括ECMO在這個病人治療過程中所有的緊急事件的處理和ECMO相關治療方案的調整。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置入ECMO過程中]

ECMO即體外心肺循環系統,是一種合并呼吸及循環輔助器的急救裝置,也是一種維持人體髒器組織氧合血供的新型心肺支援技術。這項全球最先進的生命支援技術代表一家醫院、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急危重症急救水準。僅在2020年,交大一附院ECMO團隊就拯救了超過100個鮮活的生命,救治水準位居全省第一。

患者的病情實在危重且複雜,除了ECOM,同時還有PICC置管、氣管插管、尿管、營養管等,管道多了,感染風險就大。上了呼吸機,就要做口腔護理,保證口腔衛生,但因為有插管,每次都需要2-3個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平常熟悉的動作因為厚重的防護裝備而顯得笨拙。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郭菁 (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患者身上管路特别多(經口氣管插管、營養管、桡動脈置管、PICC置管、胸腔引流管、尿管、ECMO管、大便管理器),為了改善肺部狀況,需要從仰卧位改到俯卧位,整個過程最讓人提心吊膽的就是翻身的時候出現脫管。我們想到個好辦法,用患者身下的床單輕卷來達到安全翻身的效果,整個過程沒有脫管,大家長出一口氣。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付蓉(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已無法進食,為了保證營養,也為了防止俯卧位引起的誤吸,決定給她留置鼻腸管。鼻腸管的位置到哪,全評操作者經驗和手感。我們當時戴了兩雙手套,手感特别差,都失敗了。嘗試在胃鏡引導下做,結果最多送到胃内,無法留置到十二指腸。牟春英護士長沒有放棄,反複不停找感覺,過了大概兩三個小時,感覺可以了,拍片确定位置正好,鼻腸管尖端位置正落在十二指腸,管子走形非常漂亮,沒有彎曲和打折,我們所有人都非常佩服她!

危急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患者先後兩次出現氣道大出血,一般這種情況下病人是很難存活的,然而在專家治療組組長石秦東(交大一附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昱(交大一附院重症醫學科教授)的帶領下,青年戰疫團隊創造了奇迹。

鄧超(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11月30日晚,患者出現緊急狀況,氣道出血,大量血液灌滿雙肺,患者已無法進行呼吸。當時決定立即夾閉氣管插管,暫時停止肺髒工作。此時患者所有的氧氣均由ECMO提供,這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最危險的時刻,ECMO若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導緻患者死亡。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郭鋒偉(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病人出現氣道大出血後,馬上由原來的俯卧位翻轉過來,采用補液、輸血、氣道腎上腺素滴液等辦法止血。石主任帶着大家共同努力,給病人做了兩次介入,支氣管動脈栓塞,氣管夾閉,才慢慢的把氣道的血止住。止住了之後,每天一點點的掏,才把裡面的血栓掏出來,反反複複。最後病人的潮氣量從原來的10毫升逐漸增加到300~500,一直恢複到出血前的狀态。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趙璇(重症醫學科護士):經過專家組研判,要徹底止血,需要做支氣管動脈栓塞介入治療。而要做這個手術,需要将患者從重症監護室轉移到CT室做檢查,再轉運到介入手術室做手術。整個過程人非常焦慮,因為患者全身布滿管路,還要帶着泵和機子、各種電源線路,一路上還有台階,十幾個人擡病床、拿液體、扶管路,非常辛苦,前前後後花了6-7個小時,回到病房已經是淩晨兩三點了。

12月3日,患者氣道再次出血,決定再次外出封堵及CT檢查,這一次從下午3點多一直到淩晨1點才結束,封堵了支氣管動脈。之後的一個月,每天都在氣管鏡清除血栓及痰液,每日俯卧位治療,抗感染,調整呼吸機等治療程序。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王敏娜(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患者出血的時候,劉昱教授淩晨3點到病房,第二天下午6點出來。病情不穩定的時候,他可以呆在病房一天不出來,死守着,其實我們ICU病人都是守出來的。

石秦東主任老說一句話:不是因為有希望了才堅持,是因為堅持了才有希望。

感慨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已經核酸轉陰,不再是新冠危重症患者,而是一個普通的危重症患者。2022年1月13日上午,根據上級要求,患者需從八院轉運至交大一附院。經過周密部署,制定接收流程、路徑、消殺方案,在各部門各科室通力協作下,患者安全送抵外科重症監護室負壓病房,後續将在這裡接受進一步的救治。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我們的青年戰疫團隊,還在接續戰鬥!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鄧超(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醫生也是人,也會有心理壓力,面對重症病人也會焦慮。從接到支援通知到現在已經連續工作近兩個月了,很孤獨也很想念家人及同僚。考慮到病人治療上的延續性,從八院回來後無縫銜接到外科ICU繼續管理病人。很累,但病人需要我們付出和投入,我也會全力以赴,隻是希望疫情快快結束,大家都能回歸正常工作。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郭鋒偉(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中,大家由希望到冰點,再由冰點到希望,内心随着病情而起起伏伏。國家指導組、省市衛健委、八院還有我們的大後方一附院始終給予很大的支援。患者需要的裝置、藥物,需要配備的人員,都在最短時間内從全省調集,隻為了把病人盡一切可能救治過來。作為醫生,隻要有一絲希望,就會拼盡全力。我們交一人,隻會前進,絕不後退。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王敏娜(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這麼長時間連續每天上班,說實話蠻累的,離開50多天,很想孩子,孩子也想媽媽,但沒辦法,一切以病人為主,這是醫務人員基本的職業操守。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郭菁 (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回到自己的醫院,心理一下子很踏實。新的護理組熟悉病人的情況還需要時間,而我們最熟悉患者的情況,為了患者後續的治療平穩,我們肯定要繼續戰鬥下去。要說有什麼感想,我覺得就是做了本職工作,站我該站的崗,守我需要守護的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交一護理人初心不改,使命必達。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付蓉(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感謝有一附院這個堅強的後盾,大家往前沖沒有後顧之憂。在支援八院的團隊中,隻有我們人手一個标準行李箱,裡面小到護手霜、洗臉盆甚至女生的生理用品都準備的非常充足,不時還有食品和水果等補給送過來。天氣變冷的時候,醫院立刻組織人員送來加厚加絨的秋衣秋褲,非常貼心和感動。我們最了解患者病情,也會堅守下去,希望在我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能夠創造奇迹。

西安交大一附院戰疫青年:生死較量

趙璇(重症醫學科護士):這次戰“疫”,用兩個字來總結就是“力量”!團隊的力量——哪怕是飄雪的深夜,哪怕是奮戰到淩晨,哪怕是戰友間的第一次合作,從沒有一個人抱怨過,沒有一個人掉隊的!成長的力量——作為80後的我,印象中的90後還是些沒長起來的孩子,可這次不論是重症患者的護理,不論是加班時的随叫随到,還是需要體力援助時的一呼百應,這些“後浪”用行動證明用事實說話,也徹底改變了我對90後的印象!

特别緻謝重症醫學科郭利濤醫生,在完成八院支援任務傳回醫院後,緊接着又前往胸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支援,實在沒時間接受采訪,祝你一切順利,多多保重。

這些青年醫護人員,隻是一附院衆多優秀的青年人中的縮影,在他們身上,可以看見拼搏、奉獻、專業、細緻、愛心等很多優點,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年輕人,一附院的事業才能接續發展,不斷攀登高峰。

陝西省重症專家組組長連建奇教授說:努力到感動自己,努力到無能為力這個地步!

你們就是這麼幹的。

感謝你們,向你們以及所有的醫務人員緻敬!

文|王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