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從外國購買的航母“瓦良格号”,經過改裝後成為大陸第一艘航母遼甯号。
其實大陸從國外共購進4艘航母,第一艘是号稱“驅逐艦切割機”的墨爾本号。它的傳奇經曆,沒有哪個航母經曆過。
它原本是英國制造的,在二戰結束後賣給了澳洲。
從1957年到1976年,服役19年間,墨爾本号航母不但寸功未立,反而将兩艘給它護航的驅逐艦撞成兩截,造成155名官兵沉入大海死亡。
其後它還和商船、貨船、客船都撞過,總共發生過7次碰撞事故,還有一次火災和鍋爐爆炸事故。
“墨爾本号”成為澳洲海軍的噩夢,被提前退役。
澳洲把它拆成一具空殼,想當成廢鐵賣掉。可是許多國家派人來轉了一圈兒都走了,隻有中國的一個拆船公司願意花150萬美元買下。
不祥之艦被拆成廢鐵還能賣個好價錢,澳洲暗暗高興,西方各國都認為中國人傻錢多。
1985年,被拆成一具空殼的墨爾本号進入珠江港口。海軍專家登船打開艙門,竟然發現了兩個沒有拆掉的寶貝,即使出10倍的價格也買不來!
墨爾本号上發現的兩個寶貝是什麼?
它給大陸的航母事業帶來了什麼作用?

1、“墨爾本号”的娘家是英國
“墨爾本号”在來到澳洲前,它的娘家是英國。它原本叫“莊嚴”号,是英國為了應對二戰專門生産的一種輕型航空母艦。
航母之是以厲害,是因為它可以被看成是一座大海中移動的機場,航母和它的艦載機組成的戰鬥群,能在遠離國土的地方,對其他國家實施軍事壓力。
最早嘗試這種形式的是美國,其後是英國。1912年,英國海軍把三艘渡輪,改造成了可以裝載水上飛機的軍艦,這是航空母艦最早的雛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唯一擁有水上飛機母艦的英國,在戰争中占盡先機。嘗到甜頭的英國,加緊對航母的更新、改造。
根據實際作戰中發現的問題,英國海軍對一艘名為“暴怒号”的巡洋艦進行改造,拆掉艦上的上層建築,鋪成70米長的甲闆,用來給飛機起飛。但是飛機要想傳回,降落在航母上十分困難,隻能降落到陸地的機場上。
圖為:“暴怒号”巡洋艦
1918年,英國海軍開始打造純正的航空母艦“競技神号”。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對航空母艦的需求不再迫切,這艘航母的制造進度十分緩慢。一不小心被日本搶先,打造出世界第一艘純種航母“鳳翔号”。
二戰中,航空母艦首次被廣泛應用,成為太平洋戰場上的主角,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從日軍珍珠偷襲珍珠港,到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都有航空母艦的身影。
例如1942年,發生在美、日兩國之間的珊瑚海海戰,是戰争史上航空母艦第一次遠距離作戰。雙方艦隊從頭到尾沒見過面,勝負就已經分出。各國被這種海軍新型作戰方式震驚了,都對航空母艦的制造重視起來。
由此,英國海軍決定對航母再次更新,開始計劃制造16艘巨人級航空母艦 。
巨人級航空母艦,是一種輕型航空母艦,适合所有大船廠制造。在完成10艘以後,剩下的6艘航母被更新為“尊嚴級”,提高了排水量、載機量和火炮等裝置參數。
圖為:巨人級航空母艦
“墨爾本号”的前身“莊嚴”号,是6艘“尊嚴級”航母生産計劃中的一艘舷号R77。
英國的這個航母生産計劃,隻是為了應對二戰,本來也沒打算讓這些小型航母長期服役。為了加快生産、降低成本,艦體竟然使用的是普通鋼闆,隻等等二戰結束就拆解報廢。
“尊嚴”号下水時已經是1945年2月,勝利已經在望,英國對航母的需求也不是那麼急迫了。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6艘“尊嚴”級全部停止舾裝。
英國經濟低迷,無法再承受航母的巨額費用,隻保留大噸位、有改造條件的航母,輕型航母打算賣掉或拆解。
聽到這個風聲,英國小弟澳洲,在獨立後也想加強自己的海軍力量,于是提出自己想要購買一艘。
圖為:“墨爾本号”前身“莊嚴号”
英國人一聽十分高興,痛快地答應說;10英鎊賣給你們吧。
最後,配套設施加上武器裝備,澳洲給英國支付了830萬美元。英國不僅甩掉了一個包袱,還借機撈了一筆。
1949年,澳英兩國達成買賣協定後,英國根據地要求澳洲的要求,對“莊嚴”号進行進一步改造。直到1955年,“莊嚴”号改名為“墨爾本号”,移交給澳洲。
不料,“墨爾本号”航母,不但沒有提升澳洲海軍戰鬥力,反而成了一個燙手山芋。
2、到澳洲後,成了“驅逐艦切割機”
1956年4月,澳洲的海軍開着,加裝了蒸汽彈射器、雷達等先進裝置的“墨爾本号”号,開着它順便去了許多國家炫耀,航行了足足一年的時間,才抵達澳洲悉尼港。
這艘威風凜凜的龐然大物,足足有十幾層樓房那麼高,可以搭載40架飛機。澳洲對它十分重視,配備了三個中隊的戰機,具有了空戰、對海、對地的攻擊能力。
“墨爾本号”的艦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驕傲地說:“墨爾本号”能在白天和夜間起降噴射機,除了澳洲以外,其他的任何國家都做不到。
澳洲原本指望“墨爾本号”,能給海軍帶來現代化的戰鬥力。沒想到它竟然是一個“驅逐艦切割機”,先後将兩艘驅逐艦撞成兩截。
“墨爾本号”到澳洲剛剛一年半的時候,就闖了一次小禍。
在阿德萊德港口和“藍卡号”戰艦相撞,幸運的是隻受了一點小磕碰。
幾年後,“墨爾本号”開始了碰碰船的一生。
第1次和驅逐艦相撞,是在1964年2月10日。“墨爾本号”和自己的護駕戰艦“航海者”驅逐艦撞上了。航海者驅逐艦被撞成了兩段,艦上的82名官兵死亡。
圖為:受傷的“墨爾本号”
不過經調查,事故責任并不在“墨爾本号”。是驅逐艦艦長嚴重失職,使驅逐艦偏航進入了“墨爾本号”的航道,造成了兩艦相撞的事故。“墨爾本号”也遭到重創,船舷和電纜艙被撞了幾個洞。
此後經過休整後的“墨爾本号”,出訪了許多國家,參加了許多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演習。
1967年秋,“墨爾本号”航母,到美國進行為期兩年的現代化改裝,對它的武器裝備和電子系統進行了更新換代。
回到澳洲後沒多久,和美國的一艘驅逐艦相撞,将對方撞成了兩截。
1969年6月3日,澳美兩國在南海進行“海妖聯合演習”。
“墨爾本号”突然與美軍的“伊文斯号”驅逐艦相撞。“伊文斯号”當場沉海,正在睡大覺的艦長,在夢中跟着半截艦體石沉大海。艦上的273名艦員,有73名不幸喪命。
事故的主要責任者,是撞沉的“伊文斯号”。事發時,“伊文斯号”的艦長正呼呼大睡,值班的軍官是兩個菜鳥,他們把驅逐艦駛進了航母的航道,造成兩艦相撞。
美軍啞巴吃黃連,取消了軍演。
5年内,将兩艘驅逐艦撞成兩截,造成近155名官兵的死亡,墨爾本号航母被稱之為“驅逐艦切割機”。
這次事故後,“墨爾本号”又發生了數次小碰撞事故,一次火災,一次鍋爐爆炸。
鍋爐爆炸事故發生5個月後,行駛在太平洋上的“墨爾本号”的雷達罩,突然掉進海裡。艦上海軍迅速組織人員打撈,撈了半天也沒有見雷達罩的半點影子。
澳洲海軍徹底對它喪失了信心。
20年來,“墨爾本号”不但沒有增加本國海軍的戰鬥力、宣揚國威,反而到處闖禍,一氣之下決定讓“墨爾本号”退休。
1982年5月,發生的馬島海空大戰,英國海軍的“征服号”核潛艇,擊沉了阿根廷的一艘巡洋艦,吓得的一艘航母躲在軍港不敢出來。
澳洲認為航空母艦的作用大不如前,決定擺脫“墨爾本号”這個燙手山芋。
1982年,澳洲海軍決定讓它退役。
為了怕别國學到這艘航母上的技術,澳洲拆除了全部裝置後,作為廢鋼出售。“墨爾本号”失去了往日的威風,隻剩下一個空殼,成了一艘名副其實的廢船。
當澳洲傳出,想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賣掉這艘船的消息時,許多國家都認為這是個賠本買賣。
隻有中國表現出了購買的意願,還派出一個考察團,表示願意出價150萬美元。
這一消息讓澳洲心中暗喜,西方各國暗暗嘲笑,中國是不是傻了,願意出這麼多錢買一堆廢鐵?
沒想到這艘破船竟然給中國帶來了驚喜。
3、中國巨資買了一艘廢船,西方暗暗嘲笑
衆所周知,中國總共外購了4艘航母,“墨爾本号”是中國購買的第一艘航母。
1985年,中國廣州造船廠,以煉廢鋼的名義花150萬美元購買了“墨爾本号”,“墨爾本号”被拆成一個空殼,不能自己航行。中國隻好用幾艘拖船,拖着它跋涉萬裡,好不容易來到中國。
當這艘廢船被拖進珠江口後,海軍裝備部海軍裝備研究所,抽調了30多名不同專業的人員組成考察團,火速前往拆船廠參觀,這是大陸第一次近距離研究航空母艦。
其實早在七十年代初,中國就有了研制航空母艦的想法。當時一些海軍發達的大國欺負中國,把許多印度洋、太平洋的地盤都霸占着。中國的海洋主權危機,使國家上司人明白,隻有建立強大的海軍、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才能不受欺負。
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就寫出了大陸第一份建造航空母艦的工程報告。他曾說過:中國不發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1980年5月,時任參謀長的劉華清,第1次見到這種國家重器的真面目,是在美國聖疊戈海軍基地,參觀了“ 小鷹 ”号航空母艦。
劉華清上将回國後,立刻推動了航母預研計劃,開始全面的理論模型建造和分析。他明白即使從現在馬上開始研究,要想搞出航母,至少還需要25~30年。
1985年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應劉華清上将要求,海軍廣州艦艇學院開始航母相關人才教育訓練。第二件大事,就是購買了“墨爾本号”。
第2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争中,航空母艦顯示了巨大威力。誰擁有它,誰就是世界霸主。
中國自然十分想擁有這樣的國家重器,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對大陸實行了技術封鎖。
中國購買航母時,總是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阻撓,要求必須拆除船上的所有裝置,才允許出售。就是不想讓中國學到關于航母制造的知識。
以我們當時的經濟實力,購買或靠自己研發,不僅費用極其昂貴,時間也相當漫長。
已經成為一艘廢船的墨爾本号,對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堆破銅爛鐵。但對大陸來說,卻不願意放棄任何近距離觀察、研究航母的機會。
150萬美元雖然買來的是一艘空殼,但卻能大大加快我們對航母的了解,是以大陸認為還是很劃算的。
研究人員登船後,這艘輕型航母,也給現場的所有人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他們一個艙室一個艙室的測量,記錄下船上各種的尺寸,還畫成了圖紙。還攝像錄制下來,以便今後進行更設細緻的研究。
在對墨爾本号的拆解和研究過程中,意外發現的兩件寶貝,讓海軍研究人員欣喜若狂。
甚至有人歡呼:有了這兩個寶貝,大陸的航母研發時間至少提前5年!
4、破船上發現了兩件寶貝
科研人員在艦上發現兩個重要裝置。
第一個裝置是船的甲闆上,有一根又粗又長、橫跨甲闆的鋼索。這根鋼索就是飛行甲闆上的攔阻索。
雖然攔阻索的科技含量不高,但卻是航空母艦上一個重要的物件。
過去航空母艦上不能降落固定翼飛機,就是因為甲闆太短,飛機的速度太快,一不小心飛機就會沖進大海裡去。裝有攔阻索的航空母艦,不僅能起落直升機,還能起落戰鬥力更加強大的固定翼飛機,大大提升了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戰鬥力。
另一個重要的裝置是蒸汽彈射器。
它是由航母蒸汽輪機的蒸汽提供動力,将戰機彈射起飛。有了這個裝置,艦載機在較短的甲闆上全天候的起飛,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也不需要刻意減少飛機上的載彈量和載油量來減輕飛機重量。
圖:蒸汽彈射器
這就保證了,在突發情況下,戰鬥力滿血的戰鬥機,可以在第一時間起飛。大大提高了,航空母艦的攻擊力。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能生産彈射器的隻有美國一個國家。大陸海軍研究人員考察後,明白了它們的原理。
這兩個寶貝的發現,讓之前幸災樂禍的國家後悔不已,美國開始公開指責澳洲出售航空母艦。
在幾十天短暫的考察中,海軍科研人員第一次看到,現代航母的主體結構和艦上主要裝置,長什麼樣。
被美國的西方國家當成破爛兒的“墨爾本”号,無意中成為中國航母發展的敲門磚。
“墨爾本号”在9個月後還是被拆解,當做煉鋼的材料。
也許有人會問,大陸為何不直接把墨爾本經過改造,變成自己的航母使用?
6、大陸買了4艘航母,為什麼隻有一個改造成了"遼甯艦"?
大陸一共從國外購進了4艘航母,隻有第4艘瓦良格号被改造成了大陸第一艘航母“遼甯号”,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艘是“墨爾本”号,是一艘服役了40多年,排水量隻有2萬多噸的小型航母,建造技術已經落後。
墨爾本号上關鍵的裝置基本已經拆除,我們沒有它的設計圖紙,要想要改造它會面臨許多的困難。如果大陸海軍要改造它,不但會擠占寶貴的經費,也不能滿足大陸對現代化航母的需求。
不過,作為第一艘引進中國的航母,盡管它是一個空殼,也讓我們在航母路上少走了許多彎路,以最短的時間,從模仿到自主研發階段。
除了“墨爾本”号外,另外三艘航母,都是前蘇聯的遺産。蘇聯解體後,繼承這些航母的國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維持航母,隻能把它們當成廢鐵賣掉。
第2艘航母是“明斯克号”,它是前蘇聯第二代航母“基輔”号2号艦。
“基輔”級航母,隻能算是一種“重型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的航母。因為前蘇聯的巡洋艦不能給航母提供可靠的保護,是以航母上裝有大量飛彈類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卻沒有安裝真正的航母上,應該裝備的蒸汽彈射器,和滑躍甲闆,隻能搭載垂直起降飛機,是以算不上真正的航母。
圖為:“明斯克号”
1978年年,“明斯克号”開始在海軍服役,1991年後被俄羅斯接手。因俄羅斯無力承擔巨額維護費用,隻能讓它提前退役。“明斯克号”隻服役了14年,而航母服役期一般在40年左右。
“明斯克号”是一艘中型航空母艦,排水量有3.6萬噸,可以搭載30多架戰機。它的戰機群組曾經在太平洋海域耀武揚威。它和中國也頗有淵源。1979年中越發生沖突,明斯克号遊弋在中國南海附近,前蘇聯以此來吓唬中國,支援越南。
1993年,俄羅斯把它賣給了南韓,要求把它切割成,兩平方米大小的鋼闆,不能用于軍事用途。1997年後,亞洲金融風暴,南韓以530萬美元的價格轉賣給了中國一家公司。
後來,“明斯克号”落戶于江蘇南通,被改造成一個軍事主題公園。
第3艘航母是“基輔”号,是前蘇聯“基輔”級的1号艦,是“明斯克号”的大哥。兩艘艦級别相同,建造時間,退役時間都差不多。
兩艘航母都因為前蘇聯的設計思維,注重航母本身的重武裝,完全可以出海單打獨鬥,但艦載機卻差遠了,在空中的戰鬥力相當有限。
1999年,大陸一公司以7000萬人民币的價格買下“基輔号”。“基輔号”被運到中國時,也是被拆除了全部的裝備,隻剩下一個空殼。
這兩艘兄弟航母因為自身的缺陷,沒有改造價值。“基輔号”後來落戶于天津,被改造成航空母艦主題酒店落戶于天津。
圖:天津的“基輔”号航母主題公園
第4艘航母,就是“遼甯号”的前身“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是一艘第一種真正的航母,是完全按照現代化航母的标準設計和研發的。
“瓦良格号”長306米、寬69米,排水量6.5萬噸,是一艘大型航母。它已經有了現代航母的模樣,有12度的上翹滑躍角,能搭載39架艦載機。
1991年。蘇聯解體後,瓦良格号歸烏克蘭所有。當時,它已經建造了近7成,烏克蘭無力承擔剩餘工程需要的2億美元,隻好把它長期遺棄在船廠。俄羅斯也曾提出購買它,但雙方價格沒有談攏。
1997年,中國一公司出面,以海上娛樂城的名義,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瓦良格号。美國對烏克蘭施壓,烏克蘭把瓦良格号上所有的裝置拆除,賣給了中國一個空殼。
圖:拆成空殼的“瓦良格号”
在經過黑海時,美國還慫恿土耳其索要10億通行費。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抵達大連港。原本隻需要100天左右的航程,足足走了627天。
好在我們拿到了瓦良格号的所有圖紙,加上瓦良格号是完成大半的半成品,對它進行改造,既減少了起步的風險,還能積累經驗。
是以,瓦良格号是我們進口的四艘母艦中最适合改造的。
圖為:“遼甯号”航母
2012年,由“瓦良格号”改造的,大陸第一艘航母“遼甯号”正式服役。5年後,大陸第一艘國産航母山東艦正式下水。
從買回第一艘空殼航母“墨爾本号”,到國産航母山東艦,大陸的航母之路走了32年。
32年來,面對西方的技術封鎖,中國人從破爛裡找到寶藏,大大縮短了實作航母夢的時間。
正是因為我們不怕困難,抓住一切發展機會,才有了今天強大的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