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作者:羽昕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如今,不少年輕人都号稱要做新一代的“佛系青年”,不争不搶,無欲無求。

不過,很多年輕人隻是在生活态度上表示要“佛系”,然而卻這樣一群高材生,真正地“說到做到”地遁入了空門:

這群高材生最低的學曆是大專,而學曆最高的甚至已經拿下了博士學位。

在此前,他們之間互不認識,可是卻不約而同地一起來到寺廟剃度出家,成為了一名僧人。

那麼,當年,在這些高材生的身上發生了什麼,如今又過着怎樣的生活呢?

這一切,要從一名來自湘潭大學的“學霸”說起……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一,選擇落腳雲海寺的“學霸”

千禧年前後,一位湘潭大學的研究所學生來到了四川省峨眉山附近,希望能夠給自己的民俗學方向的研究課題增加一些内容。

一開始,為了收集足夠多的資料,這位年輕的研究所學生住進了當地的一戶普通的山民家中。

每天不僅四處走訪,調查當地的各種風俗文化,還經常爬上峨眉山,和山上寺廟的僧人們一起聽經、聊天。

誰也沒想到的是,在和僧人們的接觸當中,年輕的研究所學生逐漸開始對佛法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而他每天在寺廟當中停留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對于佛法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烈。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然而,迫于學業上的壓力,這位研究所學生最終不得不離開了峨眉山,傳回到了學校當中。

并且憑借着優秀的成績順利地畢業,成為了呼和浩特某所高校的老師。

可是,對于佛教的好奇和探索始終在他的心中翻滾不休。

尤其是那些奧妙無窮的佛法,仿佛在冥冥之中不斷地召喚着他,讓他對許多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是以,在再三猶豫後,這位年輕的研究所學生安排好了一切事情,隻身來到峨眉山接受了佛教的“三壇大戒”,正式剃度出家。

而他,就是後來最終選擇在雲海寺定居的第一位高材生僧人:仁卿法師。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其實,在來到雲海寺之前,仁卿法師就曾經聽說過這個隐藏在山間中的破敗古寺的故事:

由于山巅上常年雲霧缭繞,這座從隋唐時期就存在下來、包含着千年曆史的古寺,不僅擁有着十分漂亮的雲海風景,還曾經在曆史上迎接過多位日本的禅師來此遊學講經,也被迫接受過戰火的洗禮和摧殘。

而由于如今多年人迹罕至,雲海寺已經鮮有香火,寺廟裡的瓦片殘破不堪。

除了1998年重修的大雄寶殿以外,不少佛像香案上都積了厚厚一層灰塵,斑駁的牆壁上爬滿了苔藓和藤蔓。

而連接配接山下和寺廟也隻剩下一條荒草萋萋的小路,看起來十分凋敝冷清。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當時,寺廟裡面隻有一對長期居于此處的居士夫婦。

而面對如此荒涼的景象,仁卿法師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

他下定決心,要借助自己的雙手,幫助寺廟重制榮光

早在峨眉山的大佛禅院剃度時,仁卿法師就認識了三位同為“學霸”的師兄們。而在雲海寺落腳後,仁卿法師聽說了三位師兄還在雲遊,便力邀他們共同來雲海寺落腳。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起初,三位師兄隻是在仁卿法師的邀請下,來到雲海寺幫忙。

沒想到,抵達雲海寺後,這三人不約而同地被雲海寺的風景和環境所吸引,徹底愛上了這裡。

就這樣,在仁卿法師帶頭努力之下,原本已經凋敝破敗的雲海寺,又開始煥發新的生機。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二,三十位高材生的到來

誰也沒想到的是,在仁卿法師和他三個“學霸”師兄先後在雲海寺落腳後,消息逐漸傳了出去。

居然引來了不少同樣是“學霸”的高材生們前來拜訪,想要皈依佛門,前前後後竟然有30人之多。

這些高材生們互相并不認識,而在出家前,他們同樣出自各個重點大學,是相關領域當中的專業人才:

這其中,有從事法學、經濟學、計算機等熱門專業的“學霸”。

更有教書育人的老師、公司高層的高管、計算機博士生等等優秀人才,甚至有幾位已經年薪百萬,衣食無憂。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可是,年輕有為的他們盡管互不相識,卻做出了同一個舉動

——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抛棄光鮮亮麗的工作,轉而選擇來到這個荒涼破敗的雲海寺,“組團”開始了他們的修行之旅。

而在人手逐漸增多後,仁卿法師也開始了他的重建計劃。

其實,在剛剛來到雲海寺時,仁卿法師就簡單地為雲海寺清理出了一條上山的山路。

他拿着鐮刀鋤頭等農具,一點點砍掉枯枝,清除雜草,搬開碎石,花費了一個多月,終于清理出來一條新的山路。

而在人手足夠了以後,仁卿法師索性号召大家一起動手翻修雲海寺。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說幹就幹,這三十餘名曾經的高材生紛紛拾起了工具。

他們親自從山下買來了碎石、水泥、沙子,齊心協力地從山底一路鋪了一條雖然粗糙、但卻平坦便利的山路,甚至還集資給寺廟裡通了水電;

不僅如此,寺廟牆壁上的舊苔藓藤蔓的清理、房頂上的補漏和維護……

大家都紛紛出錢出力,很快就把雲海寺修葺一新。

還有人在寺廟的後堂中開辟出來了一片菜園子,種上了不少應季的蔬菜瓜果,讓寺廟中的蔬果開始自給自足。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當時,常常來到雲海寺上香拜佛的,還有一位名叫李珊的、園林專業畢業的女居士。

在得知仁卿法師等人正在修繕雲海寺後,善良的李珊主動站出來包攬了相關的規劃任務。

從寺廟的亭台院落、到普通的花圃設計,李珊都親力親為。

很快,在這位專業人士的幫助之下,雲海寺中的花草樹木一一成活,寺廟也開始有了生氣,顯得格外清新有緻起來。

從寺院中放眼望去,每個角落都有着獨一無二的清秀風景。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除此之外,李珊還借助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仁卿法師等人提供了不少關于各個殿宇的修葺建議。

在李珊的幫助下,雲海寺的修葺工作事半功倍,而幹淨宏偉、煥然一新的雲海寺也再次吸引到了不少香客和居士前來。

而在修葺的同時,幾位計算機專業出身的僧人也開始為雲海寺搭建相關的網頁、公衆号,讓雲海寺在網絡上逐漸有了“名氣”。

就這樣,在這三十餘位高材生們的努力之下,這個擁有千年曆史的古刹,終于再次亮相在了衆生百相的眼前……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三,僧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實,多位高材生們“組團”出家,這樣“惹眼”的行為也引發了不少的輿論評價。

更有不少人來到雲海寺中,表面上是來上香禮佛,實際上卻在好奇這些高材生和尚們每天都在做些什麼。

而對于這些遁入空門的“學霸”僧人而言,他們的生活和普通的和尚們也殊無二緻:

早在淩晨三四點時,雲海寺的後廚中就已經開始飄出炊煙的熱氣。

負責飯菜的輪值僧人和自願上山幫忙的居士們一起劈柴、和面、洗菜、烹煮,開始為今天全寺的齋飯而忙碌;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等到太陽初升之時,雲海寺的晨鐘會緊跟着被敲響,渾厚的鐘聲在山頂的雲海中蕩漾不休。

而在鐘聲當中,用過了早飯的僧人們會聚集在大殿裡,伴随着哒哒的木魚聲誦經禮佛,開始當天的早課;

早課後就是個人的修行時間。

在這其中,有些人會選擇繼續留下研習佛經佛法,有些人則去入山尋求自然的靈感,有人健身,有人讀書,有人冥想……

每個人有着每個人的修行方式,而這樣的修行會一直持續到晚課前後;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在夕陽西下時,雲海寺的暮鐘響起。

和早課一樣,僧人們再次聚集在大殿中,共同頌念着佛号和經文。

直到結束後,僧人們洗漱整理,伴随着夜幕而入睡,平凡無奇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對于很多人而言,這樣的生活有些過于枯燥無趣。

脫離了諸多玩耍項目,日複一日地過着粗茶淡飯的簡單生活,佛教的經文一讀就是一整天。

甚至好幾天都參悟不透一句佛法,這樣的日子光是聽一聽都讓人覺得無趣。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不過,對于這些選擇皈依佛門的高材生們來說,這樣的生活卻是他們所向往、且選擇的。

脫離了都市的喧嚣和吵鬧,在深山古寺中,他們獲得了内心的平靜,也找到了心靈中的寄托。

不過,也曾經有高材生坦言,剛剛抵達雲海寺的時候,經文的枯燥和生活的簡單也令人十分不适應。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古寺中的生活也漸漸讓人找到了樂趣。

哪怕天上的雲卷雲舒,都充滿着别樣的生動。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而在雲海寺的負責人仁卿法師看來,對于佛法的好奇和向往,才是真正讓他選擇留在雲海寺當中的理由:

“總有人覺得我們年紀輕輕,又有着高學曆,想要出家是因為遇見了點什麼挫折變故,普通生活過不下去了,才選擇所謂的‘逃避現實’。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其實,在遁入空門前,這三十名高材生無一不是旁人眼中學業有成、工作順利的所謂的“成功人士”。

尤其是其中的覺衛師傅,更是曾經在中科院中碩博連讀,在畢業後年薪百萬,在成功人士當中都可以稱為是“佼佼者”。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然而,因為對佛教的濃烈興趣,這些高材生們最終選擇了告别俗世,皈依佛門,追求心靈上的甯靜和大自在。

這是他們的選擇,更是他們對于後半生的追求和心願。

不過,在這樣的追求背後,他們也面臨着一個難題。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四,如今的他們

在中國一部分寺廟當中,也曾經有過“上班和尚”,即每天白天在寺廟當中做和尚,而到了晚上就回歸到普通人的生活當中。

不過,雲海寺的三十多個人都是真正的和尚。

在和尚戒律清規限制之下,也讓這些人斷絕了傳宗接代的可能。

而由于這三十餘位高材生的平均年齡都在二十五歲左右。

是以,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是以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也就是如何向父母盡孝的贍養問題。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其實,在遁入空門時,不少高材生都曾經不得不面對父母的責難和不了解。

在諸多高材生中年齡最小的覺照師傅當年為了出家,隻給家裡留了一張紙條便偷偷跑了。

聞知此事的父親曾經在電話中向覺照師傅哭訴,而聽着父親壓抑的哭聲,覺照師傅也格外愧疚。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仁卿法師等人制作計劃、衆僧人集資在雲海寺的旁邊動工建造了一個生活區,名為“盡孝堂”。

專門為寺廟中各位僧人的父母親屬所居住;

同時,仁卿法師也撥出了寺廟中一部分香火錢用作養老金,給各位僧人的長輩頤養天年所用。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如今,這群高材生“學霸”在雲海寺中已經度過了七年的清淨時光,也沒有任何還俗的想法。

那些曾經唱衰他們會很快離開佛門的評價,也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弭在了曆史的長河當中。

不過,因為“組團出家”的熱度消退,加上一些負面新聞的影響,雲海寺的人氣也随着逐漸衰退了不少。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而如今安靜又平靜的雲海寺,反而似乎回歸了一個寺廟原本應該的模樣。

僧人們每日在晨鐘暮鼓當中,平靜地誦讀着經文,尋找着他們修行的真正目标,觸摸着内心中的那個“大自在”。

其實,對于不少處在現代都市快節奏生活中的年輕人而言,遠離喧嚣,回歸田園,仿佛格外擁有着魔力。

在山水之間,褪去功利心和銅臭氣,告别壓力和焦慮,平靜地日複一日地重複着一件事情,這樣的生活令人羨慕,更令人着迷。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不過,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适應并承受這樣的選擇。

有得必有舍,皈依佛門、四大皆空,他們為了這一目标,也曾經舍棄了許多。

例如他們放下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也抛下了自己辛苦多年修來的專業知識。

而這些換取的代價,是日複一日的粗茶淡飯,是遵守戒律的清心靜氣,而這些生活,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享受的。

30位名校高材生組團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萬,如今仍不願還俗

其實,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并不需要羨慕别人。

“學霸”們灑脫的“組團”行為固然令不少人羨慕,不過,當我們尋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并且為之不斷努力前行。

不忘初心,最終取得的成就,其實才是對我們自己最好的報答。

是以,選擇一條你喜歡的路,一起為之努力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