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作者:大發老山

和平 微信公衆号“大發小苑”

飒爽英姿五尺槍,

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

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首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中的七言絕句,據說是毛澤東看到了一位女民兵參加訓練時拍下的一張扶着槍的照片時,詩興大發寫下的。這首詩描繪了中國婦女前所未有的飒爽英姿,贊美了她們"巾帼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頌揚了新中國婦女嶄新的時代精神風貌和随時準備保衛祖國的不平凡志氣,同時通過藝術形象的塑造表達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1949年9月19日,綏遠發動“9·19”起義,石拐地區獲得了和平解放。石拐區根據上級相關政策,在過去保留的保甲制的基礎上,按保成立了民兵組,保長兼民兵組長。1950年廢保建政,即徹底廢除了國民黨時期的保甲制,建立了新的政權機制。随之也建立了新的民兵制度。

毛澤東一向重視民兵在革命戰争中的作用,1952年準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組織暫行條例》,1958年9月又發出"大辦民兵師"的号召。在偉大領袖的号召下,石拐礦區的民兵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并很快達到高潮,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全區就實作了全民皆兵,民兵分為基幹民兵和普通民兵。1958年6月1日,標頭礦務局正式成立後,設立了保衛處,局屬各機關也建立了民兵組織,受礦務局和標頭市警察局的雙重上司。到1961年,全區兩個農牧業公社和廠礦企業機關的民兵組織發展到11個團,23個營,146個連,439個排,有排以上幹部1673名,武裝基幹民兵282人。標頭礦務局化工廠的女民兵薛金蓮,就是這其中之一。

位于石拐區貓兔塔村的標頭礦務局化工廠,距原石拐區政府8公裡,與大發街一山之隔,大發街的西山就是化工廠的東山。化工廠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十月, 專門生産民用爆破器材,由土法生産逐漸發展成半機械化、機械化生産,是原煤炭部所屬的全國53家定點火工廠之一,其排産由兵器部民爆司統一管理,其産品銷售及原材料供應由國家物資部供應局統一管理。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薛金蓮是1942年2月出生的標頭石拐人,漢族。剛剛長大成人的薛金蓮,趕上國家号召“鼓足幹勁,力争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和“全民皆兵”的火紅年代。1958年9月,不滿17歲的她參加工作,成為標頭礦務局化工廠的一名勞工,不久之後加入了廠裡的民兵隊伍,成為一名女民兵,并擔任娘子軍班的班長。剛剛開始興建的化工廠,四周還是一片荒原,沒有鋪好的道路,甚至連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沒有,也沒有完善的廠房工廠中的房間,更沒有像樣的職工宿舍。作為化工廠的第一代建設者,薛金蓮和她帶領的娘子軍班,在一邊建設完善廠房工廠中的房間、一邊生産的勞動競賽中,巾帼不讓須眉,和男同志吃一樣的苦、幹一樣的活。沒有宿舍,她們自己動手搭建茅草棚當宿舍。沒有車、沒有路,廠裡購置回來的裝置、生産原料和建築材料都卸在十幾公裡以外的火車站,她們和男同志一樣,腰上系着麻繩,肩上挑着扁擔,爬坡過梁、下溝涉水,人拉肩扛每天往返幾次運送生産物資。她們的胸中澎湃着青春的熱血,她們堅定的步伐,在石拐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踩出一條用汗水澆灌過的創業之路。活躍在生産建設第一線的民兵娘子軍班,戰嚴寒鬥酷暑,風餐露宿,成為化工廠和標頭礦務局女職工艱苦創業的堅強戰鬥堡壘。

當時生産制造火藥的主要原料是硝酸铵、梯恩梯和食鹽,而廠裡還沒有破碎研磨這些原料的機器裝置,薛金蓮帶領她的娘子軍班,找到了過去當地農民用來碾糧食的大石磨,她們撸起袖子、卷起褲腿,推的推、拉的拉,愣是讓那盤騾馬才能拉得動的大石磨轉了起來。用石磨碾完後,顆粒度還是達不到生産的技術要求,她們就從家裡帶來了擀面杖,反反複複地用力擀,胳膊腫了,甩一甩、揉一揉繼續擀,手上磨出了血泡,用針挑破擠出血水後包紮一下,繼續擀。原料的顆粒度終于達到了技術标準,卻又有了新的問題——需要幹燥度。而當時廠裡也沒有幹燥機,女民兵們就把藥面兒攤在大土坑上烘幹翻晾,每個班兩個人,在攝氏八十多度的高溫下,她們每天要将幾噸藥面兒翻動上千次,沒有人能計算不出這些姑娘們流了多少汗水。

這些生産原料本來就屬于易燃易爆物品,而幹燥室裡又必須保持高溫,是以這個工作既辛苦又十分危險。1959年12月2日,薛金蓮在工廠巡查時,忽然發現幹燥室中冒出了濃煙,她心裡清楚在幹燥室的隔壁就存放着幾噸成品炸藥,一旦失火引爆,剛剛建起的工廠将化為灰燼。她邊跑邊急切地大聲呼喊着附近的工友,然後一頭沖入已經着火幹燥室。因為長時間的高溫,幹燥室裡的地炕出現了裂縫,火苗已經點燃了半成品的火藥,熊熊大火迅速蔓延,薛金蓮立刻被大火吞咽其中,鞋、褲子着火了,身上冒煙,火舌緊緊地纏着她。險情中的姑娘,早已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她一次次沖入火海和聞訊趕來的工友們一起舍命撲救……

大火終于被撲滅了,而年輕的姑娘卻被嚴重燒傷。薛金蓮的雙腿和雙手的肌肉,被無情的大火燒得焦黑,除了頸部以上和褲帶壓着的部分外,全身幾乎再找不到一寸完好的皮膚。

經過數小時的緊急搶救,年輕的姑娘終于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她睜開眼睛問身邊的人:“火滅了嗎?工廠保住了嗎?”

1960年4月,全國模範民兵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這次大會上舉行了大陸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模範英雄授槍儀式。一個身穿國防綠,身高1.60米的小姑娘快步跑上主席台,鄭重地接過毛澤東主席授予她的一支大陸制造的第一代半自動步槍。這個小姑娘就是薛金蓮,那年18歲。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半個多世紀後,毛主席親自授予薛金蓮的這支半自動步槍,出現在石拐區建區60周年的大型陳列展上,一下子把參觀的人們拉回到那戰天鬥地的峥嵘歲月。這支特别的步槍默默地向我們訴說着,薛金蓮和她的民兵娘子軍班以及廣大的礦區民兵,為祖國的煤炭事業和石拐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薛金蓮1959年12月加入了共青團。196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曆任工廠中的房間團支書、黨支書、廠黨委副書記,礦務局黨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1973年5月至1978年11月任共青團内蒙古自治區委書記,1978年10月任内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委副書記、烏海市副市長,1983年後任内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共第11屆中央候補委員。

2009年,薛金蓮入選“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一百位感動中國人物”。

前輩建偉業,後人續長征。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石拐人的2021——等你的故事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新年就這樣過去了,2021越走越遠。在那過去的365天裡,一定有過讓你最難忘的一天,回憶一下,寫出來,幾個字或三兩行字都可以,有照片配圖更好。讓“大發小苑”幫你收藏,未來的日子裡若遇到不開心的時候,随時随地可以打開看看,讓愁容變笑臉。

你可以記一件最開心的、最甜蜜、最刺激的事;也可以記一件最遺憾、最難過、最痛苦的事;最糗的事或最得意的事,隻要你願意,還可以隔空喊話,祝福、求愛都可以,但不轉發詛咒、侮辱和罵人的話哦,哈哈哈。如果擔心暴露隐私可以用網名。“大發小苑”不僅負責收藏還負責保密。

任何一種色彩

都可以描繪花開

任何一朵花開

都值得歲月期待

留言遊戲到本月25日(臘月二十三)結束。請在“大發小苑”上留言,并說明你要簽署的網名。你的留言将在次日推送。

29、張淑芝:

2021年,最讓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二女兒的少先隊名師郭媛媛工作室,被授予自治區首批,少先隊名師,工作室榮譽稱号。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和平:确實是值得母親驕傲和自豪的女兒,2022,加油!

28、“煤一代”安雄:

2021是裡程碑年,中國共産黨誕辰一百年。和平創辦了“大發小苑”親自拟文發表《大發往事》十二篇。轟動了石拐、大發街。煤一代、發小,教師,知青、老三屆",積極響應支援,紛紛在“大發小苑”抒情發文幾十篇。特别是礦業公司黨委書記宋守英、副局長王衡生二位上司也親自拟文在“大發小苑”上發表,可見影響之大。這些同志的文章所講故事,真實、生動、有趣、精彩十分優秀,是難得的珍貴資料。“大發小苑”辦的好,辦的成功。我把閱讀”大發小苑”當作一件快事,篇篇必讀必看,百看不厭。閱後感慨萬千,激起了我對大發,長漢無限的懷念。回想那三十七年工作、生活難忘的歲月,有無比的自豪和幸福感。二0二一年使我收獲最大最愉快的事,是經和平侄兒的不解努力,把我寫的“我的保衛生涯”回憶錄在“大發小苑”上發表,圓了我的心願。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我對和平的辛勤付出表示誠摯的感謝。我也祝“大發小苑”越辦越好。

和平:有您的鼓勵,我會更加努力。感謝安叔叔!期待您2022年的新作品。

27、草原上等兵:

想在今年結婚。

和平:您這不說2021年的事兒吧。好吧,祝您心想事成!

26、蘭花:

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這是個隆重的日子。做為一名老黨員我非常激動。最難忘的是我們社群慶祝建黨百年大型活動。頒發在黨五十年紀念黨章,優秀黨員頒發證書。我和夫妻都被評為優秀黨員,共同走上領獎台,夫妻在黨五十多年,為他頒發了光榮的紀念黨章。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我朗誦了我寫的《黨旗頌》大家給予我熱烈的掌聲。那一刻我非常激動。終身難忘。

頒獎那天鑼鼓喧天,

祖國披上了節日的盛裝,

七月的鮮花開滿大地,

歌聲嘹亮,黨旗飄揚。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唱支山歌給黨聽,

優美的旋律劃過節日的上空。

大家載歌載舞共同慶祝建黨百年華誕!

讓鮮紅的黨旗,永遠飄揚在世界東方!

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

我永遠跟黨走,是我最幸福的誓言!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和平也有近30年的黨齡,在這裡向老黨員緻敬!

25、山丹:

離開故鄉30多年了,“大發小苑”讓我仿佛又回到童年。

和平:月是故鄉明。請繼續關注“大發小苑”。

24、月光下的光頭強:

強烈要求寫我們化工廠的故事,這是2021年看“大發小苑”的遺憾!

和平:看過化工廠老上司宋總發的“化工廠記憶”了嗎?别急,相信2022會有更多人寫你家鄉的故事。點選關注“大發小苑”就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哦。

礦區女民兵薛金蓮

23、礦山人:

“大發小苑”帶來的故鄉的雲故鄉的風,是我這個離家多年的石拐人2021年感到最有趣的事。

和平:您這樣的評價真讓我開心,謝了,石拐老鄉。

22、一笑而過:

我是您在“大發小苑”裡的“煤幾代”?2021年,我參加考上研究所學生了,媽媽和爸爸都給我轉發您的“大發街往事”。

和平:從考研究所學生這個身份判斷,你應該是“煤四代”。哈哈哈,祝賀你啊,給咱大發街争氣!感謝你父母對“大發小苑”的支援。

21、雲朵:

2021,我當媽媽了,但是我的媽媽卻永遠地走了。

和平:“悠悠生死别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讓逝者安息。希望你也是一個好媽媽。

20、尹水雲:

我的三部曲:

第一部:我非常感謝那些指責、嫉妒、甚至诽謗我的人,你讓我知道我屬于人生的何處。哈哈,好一個年少輕狂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

第二部:左手受傷了,右手也受傷了,兩隻受傷的手,捧着一顆受傷的心,手在流血,眼在流淚。心,血淚交融。啊呀呀!好像歲月蹉跎,水生火熱了。其實,收獲多多,值得回味。

第三部:心中沒有陰天,永遠是風和日麗的心情。似乎,太陽就從來沒落過山,永遠那麼明亮,那麼溫暖,那麼普照大地,普照我心,暖洋洋,喜洋洋……

和平:回報可能會遲到,但絕不缺席。好人必有好報,你是好人。

20、晚晴:

2021年,在“大發小苑”我成了作者,文章竟有一千多人閱讀,還聯系到了很久不見的老朋友。謝謝和平、願“大發小苑”越來越好。

和平,感謝您給“大發小苑”賜稿。2022,期待您的新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