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線|烏民兵志願者:若戰火燒到家門口,會站出來保衛家鄉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汪倫宇

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郊外的冰天雪地裡,蓮娜和她的戰友們手持各式各樣的武器操練着基本戰術科目。這是一支由來自各行各業的基輔市民組成的小隊,教官是接受過美軍訓練的烏軍人員。

近期,烏俄關系加速惡化,雙方在兩國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美國、烏克蘭和北約聲稱俄羅斯在靠近烏東部邊境地區集結重兵,有“入侵”之勢。俄方予以否認,強調北約活動威脅俄邊境安全,俄方有權在境内調動部隊以保衛領土。

“我上有老下有小,不會跑到東烏前線去打仗。”蓮娜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但如果戰火燒到了家門口,我當然會站出來保衛家鄉。”

靶場上的單親媽媽

去年年底,蓮娜加入了正在迅速擴大的烏克蘭國土防衛部隊,固定在每周六接受軍事訓練,服役期限為六個月。蓮娜已年過50,是4個孩子的母親。她的家庭條件在基輔當地算中産水準,經過了多年在律師行業的摸爬滾打,蓮娜買下了一套帶小花園的住房,供自己和孩子們居住。

多年前蓮娜已和丈夫離婚,最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一直在居家辦公,孩子們也在外上學或工作,她隻好養了兩隻寵物狗作為陪伴。“去年12月剛聽說政府在擴大國土防衛部隊,我就動了這個念頭。”蓮娜說,“一方面長期的疫中生活讓我開始思考工作和人生的意義,另一方面,我感到近來緊張的局勢已經威脅到了我平靜的生活。”

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以來,烏克蘭的經濟情況持續惡化。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尤其突出,在蓮娜看來,這一切“都是俄國人的錯”,而假如烏克蘭加入了歐盟或北約,那麼“一切都會很快好起來”。“我有4個小孩,都接受了大學教育。其中兩個到了工作年齡。烏克蘭早已沒有了機會,他們隻能到國外讨生活,做那些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蓮娜說。

連線|烏民兵志願者:若戰火燒到家門口,會站出來保衛家鄉

當地時間2022年2月9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烏克蘭士兵在前線陣地站崗巡邏。 人民視覺 圖

俄烏之間持續緊張的關系固然給烏克蘭人的日常生活蒙上了陰影,但同時,烏克蘭政府的無能和腐敗也廣受外界抨擊。至于2014年那份與歐盟的聯系國協定(association agreement,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自由經濟區以及放寬對烏克蘭公民的簽證政策),也未必能如蓮娜所願迅速讓烏克蘭的經濟和就業走向繁榮。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克羅地亞等在新世紀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均遭遇年輕人才的大量流失,一個與歐盟經濟往來更加密切的烏克蘭将很難避免類似的情形。

靶場上與蓮娜一同參與訓練的也多是拖家帶口的中年人,年輕面孔并不算多,他們中有工程師、醫生、律師、老師甚至神職人員。除了在森林靶場中進行的野外科目,他們還會參加室内CQB(近距離戰鬥)訓練。由于烏克蘭政府手中的武器裝備依然不足,這些臨時參與訓練的平民并不能保證人人拿到趁手的武器和防具。蓮娜坦言,有很多戰友隻能獲得老式的蘇制武器甚至塗成AK-47步槍模樣的木制仿具。

“我們就像羅馬共和國的公民兵,身上很多裝備需要自備,軍隊隻給我們提供了基本的武器彈藥。”蓮娜細數了自掏腰包購入的“家當”:美式迷彩制服、戰術背心、作戰靴、急救包等等。這些總共花費了15000多格裡夫納(約合人民币3500元)。另有一些新兵不滿上級發放的老舊槍支,會自費購買西方國家生産的AR系列突擊步槍。

“就算我是個軍事‘小白’,也看得出來教官對我們的要求不高。”蓮娜坦言,“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他對我們的射擊科目要求依然是上靶就好。”

門外漢還是戰士?

烏克蘭國土防衛部隊組建于2014年的克裡米亞危機之後,但近來規模迅速擴大。1月下旬,烏總統澤連斯基簽發指令,要求盡快将國土防衛部隊擴充至130000人的規模。組建完成後,這支民兵部隊會部署在烏克蘭所有的25個行政區中。目前,這支民兵部隊20%的成員是女性。

據“德國之聲”此前報道,作為民兵隊伍的國土防衛部隊在戰時主要承擔的是城市内外重要地點的防禦任務,不會被派到前線進行機動作戰。一旦基輔等主要城市受到威脅,他們将被部署在各交通要地,保護重要建築或盤查來往人員的身份。

總的來說,這些新近參加國土防衛部隊的人員軍事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都像蓮娜一樣是個十足的門外漢,幾乎是平生第一次摸槍。但是,也有一些頗有軍事經驗的人志願加入,希望将自己的軍事技能用于“抵抗侵略”。

據英國《每日郵報》此前報道,部署在靠近烏東地區的國土防衛部隊中活躍着一名頗有名氣的女狙擊手奧列娜。她已經42歲,擁有多年的一線戰鬥經驗。五年前她曾志願加入烏軍,後來成為烏海軍陸戰隊成員。2020年奧列娜複員後,立即加入了國土防衛部隊。

讓奧列娜成為一名知名士兵的是2017年她在網上上傳的一段視訊。在一段配樂聲中,兩名烏東分裂陣營的武裝人員走出戰壕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逐漸出現在奧列娜狙擊步槍瞄準鏡的視野中。20秒後,他們的身影已被十字準線穩穩套住,奧列娜連開數槍,先後擊中了兩人的軀幹。在數年斷斷續續的戰鬥中,她聲稱一共确認打死了十餘名烏東武裝人員。

随着近日烏東局勢再度升溫,奧列娜在接受英媒采訪時稱自己不害怕回到前線。像蓮娜一樣,她十分确信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但在英媒的評論區,人們對她的看法嚴重分化,一些人将她看作保家衛國的英雄,另一部分評論則稱她為殺人犯或兇手。

無論奧列娜如何突出自己的戰績,短時間内,國土防衛部隊仍是一支主要由手無寸鐵的男女平民組成的隊伍,其訓練也十分基礎。這讓歐美媒體在報道烏克蘭的“備戰”情況時不免有意渲染一些“悲情”色彩。

“這種程度的軍事訓練完全不足以讓他們(志願者)承擔正規的作戰任務。”法國24新聞網援引了一名來自烏克蘭哈爾科夫的教官的說法稱,“即使是遊擊隊員也需要學習制造爆炸物、隐藏身份、擷取情報等技能,這些都要求特别的心理素質,經過短期訓練的平民無法勝任。”

《紐約時報》的評論則更加悲觀,稱即便是烏克蘭的正規軍隊也難堪大任,仍然處于缺少裝備和高素質軍事人員的境地。士兵手中裝備的大多是上世紀70年代水準的蘇制步槍、機槍、迫擊炮和火箭筒,嚴重缺乏重型裝備。

“我并不天真,知道西方國家的援軍并不會到來。如果它們真的那麼果斷,烏克蘭早就加入歐盟和北約了。”蓮娜坦言,“我頂多希望他們能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無論如何,我做我該做的。”

(應受訪者要求,蓮娜為化名)

責任編輯:張無為 圖檔編輯:張同澤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