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件發生在與清朝同時代的法國的愛情故事

作者:朱酪絡

從時間軸上來說,這件離奇的愛情故事發生在清朝時期,但它并不是發生在清朝,而是同時期的法國。我這麼說是想讓讀者們對這個故事發生的曆史背景和時間點有個清晰的定位。

十八世紀四、五十年代,地球整體都不大太平,東方與西方的有兩大帝國都發生了轟轟烈烈的革命事件,法國是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清朝是太平天國,清政府的統治一度岌岌可危。

政權都不穩定,一個位于紐芬蘭島的遙遠的法屬小島當然要受到影響,由于政令不通,有人為此得以存活,有人就會借機作妖。隻有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夫人、上尉、囚犯的愛情故事才有發生的可能。

這是一件真實的故事,電影《雪地上的情人》(又譯作《聖皮埃爾的寡婦》)将這個故事搬上銀幕,雖然涉及到多角的愛情,不乏肉欲,但電影不沉迷于肉欲,拍得清麗、溫馨,像小島的雪地一樣幹淨,看着舒服。

故事是這樣的:

聖皮埃爾島附近的多個島上發生一起命案,古巴爾牧師被人殘忍殺害,兇手是目不識丁的漁夫尼爾.奧古斯特和他的同伴奧立佛。他們酒後爛醉,失去理智,殺害牧師的原因簡單又荒唐,他們想知道牧師到底是“高大還是肥胖”。審判後陪審團将他們定了罪,尼爾被判砍頭,奧立佛被判苦役。

這起案件在人口稀少的聖皮埃爾島引起軒然大波,島民們恨不得得而誅之。

在聖皮埃爾島,監獄由駐島部隊的頭頭兒凱普特恩上尉負責管理,就位于上尉家的後院。這裡人口少,囚犯也沒有那麼多,說是監獄,也就是後院幾間上了鎖的石屋。

上尉的老婆拉夫人喜歡在後院種些花花草草,是以尼爾被送進監舍時剛好與拉夫人碰了個正着。四目相碰的瞬間,拉夫人臉上滿是驚愕的表情。殺人犯尼爾盡管滿身污穢,髒亂不堪,但他的眼睛裡有什麼東西一下就觸動了拉夫人,那可能是如父如兄如初戀般的那種親切感。

盡管尼爾被判了極刑,但是怎麼處死他讓總督傷了腦筋,因為在這偏僻的島上,并沒有斷頭台這樣的刑具和劊子手,向巴黎要一個斷頭台吧,就申請、答複、郵件就需要幾個月時間。不過總督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處死這個家夥,否則他就會成為島民們眼中一事無成的笨蛋。

就這樣,被判處砍頭的尼爾的生命得以暫時保全,給這個離奇的故事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拉夫人第一次見面就對尼爾有好感,通過幾天的觀察,她發現尼爾很老實,很少像别的囚犯那樣透過監舍的鐵栅欄往外賊眉鼠眼地窺視,偶爾往外看,也是盯着拉夫人中的花草,拉夫人認定并不是一個危險的人。

閑着也是閑着,一個壯漢老呆在監舍裡是勞動力的浪費,于是上尉見自己深愛的拉夫人對尼爾很有好感,就把他放了出來,讓他幫助拉夫人伺弄花草。

這個關于三角關系的故事就朝着一發不可收的方向發展了。

尼爾不懂花,不識字,粗人一個,他最大的優點是不吝惜體力,對拉夫人唯命是從。拉夫人陪同在軍隊任職的丈夫來到這個島上,她出身名門,美麗,有愛,關鍵是她有一顆善良的、平等對待衆生的心。

也介紹一下上尉凱普特恩,他摯愛自己的老婆拉夫人,用島上名媛們的話說就是“眼中隻有她一個”,他對老婆包容、寬容,她愛什麼,他就愛什麼。是以,拉夫人喜歡尼爾,他就冒着大家非議的風險,把尼爾從監舍裡放出來,陪拉夫人種花,之後又走出後院,到島上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影片有個情節,拉夫人聽到總督為首的官員在讨論如何處死尼爾,她不顧禁忌闖入男人吸煙室據理力争,這讓身居要職的男人們非常惱火,對她出言實體,上尉走過來摟着妻子,口氣強硬要求對方給夫人賠禮道歉,俨然以護妻狂魔。道歉得到了,但上尉也把那些人得罪了。

一轉眼,冬天就來了。聖皮埃爾島在北緯42度左右,相當于我們國家黑龍江的位置,冬天還是很冷的,皚皚白雪鋪天蓋地,寒冷将島與島之間的海面當機,拉夫人和尼爾拖着雪橇行走在上面,他們要去給另一個島上困苦受凍的寡婦修葺棚屋房頂。

拉夫人認定尼爾殺害牧師,一定是喝了酒的緣故,她要給尼爾創造機會,多做善事,多忏悔,讓大家改變對他的看法,明白他是一個好人,殺人隻是無心之失。

尼爾問拉夫人為什麼要這麼做,拉夫人回答:“人可能會犯錯,但通過改變會好的。”

在給寡婦珍妮修葺房頂的過程中,尼爾與她暗度陳倉,倆人一起滾了床單,這讓拉夫人略生醋意,清澈明亮的眼睛裡含着淚水,但她依然沒有放棄拯救尼爾。

尼爾也很争氣,幫着島民們幹了很多好事。一次,島民搬運棚屋的車子繩索斷了,車輛失控,撞向一堵牆壁,站在車頭的老闆娘危在旦夕,随時送命,勇敢的尼爾臨危不懼,沖向車頭,以肩背抵着沉重的車輛,順手抽出車上的一截木樁,頂在車下,加大阻力,以一己之力阻止了一場慘禍的發生。

島民們一緻歡呼,自此,尼爾在拉夫人的策劃下,徹底改變了大家對尼爾的看法,幾乎所有人都為他鳴不平,希望解除對他的處罰。

有人喜歡尼爾,就有人不喜歡尼爾,拉夫人與尼爾招搖過市,高調行善,觸及了當權者的底線,關于他們倆的閑言碎語在島内上層官僚和名媛中傳播,總督就是一個。他把上尉叫到總督府,告誡上尉,不要讓一個殺人犯圍着他妻子的石榴裙轉。上尉當然不以為然,老婆永遠正确,老婆永遠第一,他對總督說:“還是管好你自己的妻子吧,我妻子的事不用你操心。”總督當然惱羞成怒,他們之間就此結下梁子,為以後上尉的命運埋下禍根。

拉夫人對尼爾是一種什麼情感呢,講真,我從影片中沒有看到一星半點她對丈夫有背叛之意,她深愛着上尉,但又不能說她不愛尼爾。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呢?女人對男人的異性之愛,女性對兄弟的親情之愛,聖母對負罪者的寬恕之愛,兼而有之,不妨把它稱作“第三情感”,是以,拉夫人對尼爾有同情,有救贖,有歡喜,有愛,這種愛不會逾矩,也可以叫做精神上的戀情。是以,她看到尼爾與珍妮在一起,最初有些不适,但當他們舉行婚禮時,她又飽含熱淚祝福。

轉眼将近一年時間就磨磨蹭蹭地過去了,尼爾在苟活的這段時日,的确過得精彩,洗雪了自己的污名,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在拉夫人的教授下,學會了認字,學會了讀詩,與拉夫人耳鬓厮磨,暧昧又保持着距離。

但執行判決的日子不會永遠不來,這不,來自巴黎的船隻即将靠岸,上面赫然放着一具斷頭台。

遺憾的是,船隻入港前擱淺了,船長向上尉求助,希望他派出軍隊幫船隻拖出泥潭,上尉拒絕了。

船長在島民中間高薪招募救援人員,沒有人響應,大家都知道,那艘輪船一靠岸,尼爾的死期就到了。

船長再度提高報酬,讓人沒想到的是,尼爾第一個響應了,他要為珍妮和孩子掙這44法郎。

宣布即将執行尼爾死刑的告示貼滿島内的牆壁,憤怒的人們自發走上街頭,将告示扯下,希望救尼爾一命。

但群眾的意願更改不了法律的冷酷。

拉夫人自知一切難以挽回,她破釜沉舟,準備好兩星期的幹糧和小船,不顧一切幫助尼爾逃跑,承諾不久之後再把珍妮和孩子送過去。

尼爾會逃跑嗎,答案是不會的。他帶着拉夫人為自己準備的行囊,又回到了監舍,走進去,親手關上了門。他認定自己有罪,決意伏法。

尼爾的頭掉進了斷頭筐裡。

上尉也被槍決,因為總督寫了誣告信,控告他煽動叛亂。

無怨無悔的上尉為拉夫人選擇受死,面對士兵的槍口,他說:他們終将不會打敗我們,我愛你。

故事結束,影片結束。

一聲感歎:再深的愛情遭遇到政治,結果必然是犧牲,哪怕你占據道德與救贖的高位。

(我是朱酪絡,電影消費者,喜歡織着毛衣看電影,盼望您給我推薦好影片哦)

一件發生在與清朝同時代的法國的愛情故事
一件發生在與清朝同時代的法國的愛情故事
一件發生在與清朝同時代的法國的愛情故事
一件發生在與清朝同時代的法國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