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市”把過去上海弄堂生活複刻進現代建築,濃濃的煙火氣撲面而來。

聽年輕朋友說,北外灘來福士廣場好玩,地下二層是城市集市, 記憶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弄堂場景、小街情趣一一呈現在眼前,讓我們穿越、回歸、體驗當年的市井煙火氣,現代大商廈融入懷舊裝置,配景彙入老上海小吃一條街的全新創意,主打複古潮流的美食廣場已成為商場餐飲場景的新思路,更成為上海和各地遊客聚集的亮點,也引發了滬上網紅打卡狂潮,據說來福士商廈開業第一天,客流量就達到30萬人次。
進入“城市集市”入口,一眼看見招牌“City Mart城市集市”“北外灘提籃橋”“美食主題街區”,還有幾個好玩的句子:“哪裡有吃貨哪裡就有城市集市”,“超級城市集市副食品公司”,“三角地有的沒有的食品菜市場”,“虹口區城市集市第一飲食店”……我聞到蔥油餅的豬油香氣,是熟悉的老上海味道。這裡是提籃橋街區的曆史風貌再還原,小街弄堂老房子邊的道路彎彎曲曲,擡頭一看,大空間頂上所有的裝置、管道、電線、燈具明裝,一種現在流行的原始粗犷的工業革命年代的“複古”裝飾風格。來福士城市集市采用舊改拆遷下來的陳舊老物件,不粉飾,不塗漆,原始的磚石、木、水泥構件的灰色、暗紅色主色調正好展現出上海這個城市那個年代自然美的元素。
路邊安置着幾個仿真人在賣白蘭花、栀子花,賣茶葉蛋,賣報刊雜志,讓老人引起共鳴,一路走去,沈大成點心店、虹口第二糧店、鮮得來小排骨、理發店、小飯店、七寶管老太臭豆腐、七寶老街湯圓、提籃橋老攤頭蔥油餅、吳茂興本幫面館、三角地菜場、七寶老街方糕、小紹興雞、小金陵鴨、港嘢茶檔、泰康鮮肉月餅、弄堂大排檔、玉佛寺素食、大壺春,遊客想吃什麼樣樣都有,棒冰、雪糕、焖肉面、生煎饅頭、馄饨、湯圓、炒面、糕點、陽春面、鳳爪、炸雞、八寶飯、糖粥、脆麻花、鹽津棗、五香豆、鹹橄榄、花生米……
“城市集市”這種形式把過去滬人弄堂生活複刻進現代建築内,把大量舊時居民用過的老物件包括路牌、門牌号、水泥門檻、舊廣告原汁原味地擺放在“老弄堂的集市”裡,好像拍老上海電影的場景,一些舊時生活細節還原得惟妙惟肖,讓老年市民感覺回到了年輕時生活過的小街弄堂,有種時光穿越回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感覺,七零八零後則在此尋回自己童年的記憶,而更多年輕人則看到了他們他們沒有經曆過的上海弄堂生活。
集市裡有一隻水泥乒乓球桌,幾位老人圍着打乒乓、拍照片,大家在來福士集市裡找回年輕的感覺。一個阿婆說:“我從前在弄堂口的公用電話亭工作過,都快忘記以前打電話還要上門喊了,今天又看到,倍感親切。”許多上海老人對着老物件沉思良久,收音機、熱水瓶、牛奶箱、信箱、自行車、童車、電表、藤拍、蟋蟀盆、石磨、水缸、油布傘、縫紉機、水鬥、木梯、腳桶,原汁原味,滿滿記憶。一面舊電視機牆裡還播放着姚慕雙、周柏春的上海獨腳戲,引人發噱。一個“臨街”的色彩斑駁油漆木闆房,窗簾裡透出老式電燈的黃光,讓人充滿聯想,裡面是不是祖孫三代擠在十幾平米的屋子裡,是不是小的在閣樓學習、父母打地鋪睡覺?
買了隻蔥油餅坐下來吃,看看過往遊客,圍桌吃着“懷舊餐”的食客,好像一個個群衆演員身處電影之中,不免聯想起了小時候的老式荷葉邊的街燈罩,康樂球攤……一個躺在童車裡的女孩睜大眼睛看着集市裡的世界,我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真幸福……(楊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