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修巴氏家譜序

作者:小桔燈

按:《中師生》公衆号得天下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援,緻力建立一代中師生的精神家園。今天,我們分享巴隴鋒老師的文章《重修巴氏家譜序》。

重修巴氏家譜序

原題:重修巴氏家譜序

作者:巴隴鋒

開宗明義,家是小小國,國是衆人家。國有史,地有志,則家有譜也。夫譜者,知姓氏之來源,明宗族之所出,記世代之續接,聚長輩兄弟齊點名者也。上可昭祖宗功德,下可勉子孫奮進,世澤流傳,發揚光大。此亦吾巴氏家譜所由修也。

諺雲:江之長必接其源,樹之大必連其根,宗族之旺不可不深追其祖也。據本族九世孫隴鋒公開發表的文章稱:

巴塬其是以為巴塬者,蓋因普遍接受的“此地是我開,此樹是我栽”的緣故;可正本清源細究,巴姓乃黃帝支脈。作為黃帝25子之一的我的祖先,周代以前居甘肅南部,公元前11世紀與武王伐纣,因緻敵倒戈而被西周封為巴國,以白虎為圖騰,時為中等國。後在漢水與重慶間活動,曾建都重慶數百年,與楚國長期争鬥并敗落,公元前316年于阆中為秦所滅。今所謂巴渝、巴蜀、鎮巴、康巴乃至秦巴山、大巴山、阆中古城、重慶等,都是巴人文明的見證。巴人散落九州大地的各個角落,今包括港台在内的全國各個省區都有巴姓人,土家族為其後裔。明代,有巴姓從山西大槐樹下來陝,相中巴家塬這塊楓葉狀的巴掌大地盤,遂定居。

自先祖定居巴家塬迄今,勤儉持家,人丁興旺,查老譜載者,上溯十一代,已二百餘年矣。或傳有老影圖為華池縣元城同族者奉侍,顯見族人并非固窮一地,亦有外出拓荒者矣。現存之譜,乃公元一九八一年正月六世孫富榮、富興倡導,七世孫彥芳、彥清、銀學操辦、修撰。該譜存留珍貴,使吾輩膜拜兩百年來巴姓人之大名,為大功一件。

歲月不居,祖訓難忘。勤勞勇敢、憨厚質樸、耕讀傳家、自強上進,乃我巴塬巴氏之一十六字家風族訓。适逢盛世,華夏複興,我族後輩亦不甘落後,而以工農商學兵之身份,踏遍神州人未老。更有多數親人猶自堅守耕耘于巴塬老家,此乃遊子回望家園之岸,離家巴姓之至親也。然在外在家,皆本于一根,根深則葉茂華燦樹高。

時序代換,忽掩而逝,四十年轉眼便過,人事變化不知幾何矣。概昔日娃娃不識今之孩童,今之孩童未認前之少年也,長此以往,族人相隔萬裡、視為陌路,不惟不明祖屬何支,亦難辨自家親人,實一大憾也。為使我族後裔常念尋根問祖之懿德,正其倫而序其輩次,知其祖而懷其宗親,以愛家戀土、秉德循禮為懷,無論貴賤遠近、不分男女老幼和死生,愛我巴塬巴氏老戶,達不忘我巴家根,窮難離我巴塬人,葉落歸根;今特複修巴氏族譜,圓族人夙願。

盛世治史,家旺修譜。時值辛醜歲末,觀吾巴氏老戶已達兩百餘丁,不獨成縣域之大戶,亦且美名揚四海矣。今全族長幼鹹集,齊心協力,續吾四十年未修之家譜,和其體例,共商善事,實祖之慰而族之幸也。

為推行美差,茲成立七世孫書勸、發勤、喜存,八世孫永華、永甯、永義、寬孝、永乾、甯孝、占甯,九世孫明房、宏甯為編撰委,延續老譜,重修影圖。曆數月,吾人克勤克儉,建言獻策,聯絡調查,悉心備至,遂成善本。

家譜既成,我族子孫亦獲木本水源之榮、歸祖認宗之幸。若祖先英靈有知,當含笑九泉也。斯誠列祖列宗、後輩子孫之大事!望族人念先輩開創之艱辛,深追遺風,勤懇敬業,和親睦鄰,繼往開來。

水準所限,遺漏實屬難免,期來者補修。惟盼家人拜為至寶,善用妥存,珍而勿失,傳之久遠。

是為序。

隴鋒辛醜臘月于西安

作者簡介:巴隴鋒 男,現居西安,中作協會員、文學碩士,系陝師大廣播電視專業碩士生導師、魯迅文學院中青年進階編劇班學員、中影協新文藝團體電影人才教育訓練班學員、陝西省文學院重點簽約作家、陝西“百人計劃”作家、西安市“百青人才”作家,有長篇《雲橫秦嶺》《永失我愛》《絲路情緣》出版,均參評茅獎并在省級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在《中國作家》等報刊發表《烏蘭察布之戀》《華清是個宮》等文學作品幾十篇,其中《烏蘭察布之戀》位列《思南文學選刊》AI榜第五名。長篇小說《正義之劍》即将出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