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息陰雲和疲軟财報夾擊,美股連續兩天下跌

作者:酒死了
記者 | 王品達

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加強和财報季帶來的波動等因素影響,美股連續兩天下跌,納斯達克指數跌入回調區間。科技企業以及第四季度财報顯示業績疲軟的企業股價受影響最大。

1月19日,道瓊斯指數下跌339.82點,跌幅0.96%,收報35028.65點;标普500指數下跌44.35點,跌幅0.97%,收報4532.76點;包含較多科技企業的納斯達克指數跌幅最大,周三下跌166.64點,跌幅1.15%,收報14340.26點。

股指從高點累計下跌超過10%就被稱為進入了“回調區間”。目前納斯達克指數已從去年11月19日的收盤高點下跌10.7%,為去年3月以來首次跌入回調區間,也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第四次進入回調區間。

美股各大指數本周已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跌。周二道指下跌1.51%,标普500指數跌1.84%,納斯達克指數跌幅同樣最大,為2.60%。

美股近期頹勢的一大原因是美聯儲的加息預期。2022年開年以來,受就業、通脹等宏觀經濟資料和市場情緒影響,市場對美聯儲加息前景的預期大大加強。芝商所(CME)的美聯儲貨币政策追蹤工具顯示,截至1月18日,美聯儲3月加息的機率達91.1%,幾乎已成定局。今年年底以前很可能加息四次甚至更多。

加息預期會對所謂“成長型股票”的股價産生不利影響。成長型股票是指市值較為依賴未來營收增長的股票,公司未來收入的現值是決定這些股票股價的關鍵因素。而當美聯儲采取緊縮政策、利率上升時,未來收入現值就會降低,投資者也就更不願意為其不确定性較高的成長前景作出高風險的賭注,對于目前仍處在虧損中的一些科技公司尤其如此。

近期美股下跌的程序中,科技企業的跌幅處在前列。美股主要指數中,包含較多科技企業的納斯達克指數的跌幅往往高于道指和标普500指數。而在标普500指數的11個闆塊中,科技闆塊周三跌幅最大,為1.19%。

《華爾街日報》對去年9月30日至今的美股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近期美股成長型股票的表現要比平均水準糟糕得多。比如,納斯達克指數在去年9月30日與今年1月18日幾乎相等,但納斯達克指數的生物科技闆塊在此期間下跌了17.0%,納斯達克CTA網際網路闆塊則下跌了18.0%。

與此同時,資料分析還發現持續燒錢的科技公司、目前尚無上市藥品的生物公司等處于虧損且風險較高的成長型股票受加息預期影響尤為強烈。納斯達克指數中,處于虧損狀态的公司股票表現明顯劣于處于盈利狀态的公司。9月30日至今,虧損公司的股價平均下跌了28%,而盈利公司的股票僅下跌了0.7%。

除此之外,财報季的來臨也給美股帶來了額外的波動。從上周開始,美股上市公司紛紛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報,業績疲軟的公司股價會受到重挫。

比如,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去年第四季度的利潤就不及預期,高盛股價周二應聲大跌7%,周三又下跌2%。高盛CEO蘇德巍(David Solomon)在周二的财報電話會議上抱怨說,與其他大公司一樣,高盛近期也面臨着員工不斷增長的工資需求。2021年,高盛的薪資成本猛漲33%,蘇德巍警告稱存在“無處不在的工資通脹”。

去年夏天以來,美國的勞動力市場的确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特點,“辭職潮”也愈演愈烈。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最新資料,11月美國辭職人數達452.7萬人,辭職率為3.0%,均為有記錄的二十餘年來最高。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和持續的高通脹助推了工資水準的全面上漲。

除了高盛以外,其他許多金融機構的第四季度财報也反映出了類似問題。美國合衆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均報告了薪資成本上升,近幾天股價也出現了下跌。過去三個交易日,标普500指數的金融闆塊已累計下跌近5%。

美國國債收益率方面,在連續兩個交易日的飙升之後,周三美債收益率小幅回落。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4個基點,收報1.83%;對貨币政策更為敏感的2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跌2個基點,收報1.0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