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範仲淹的這句名言,事由廣德

作者:徐厚冰

範仲淹,字希文,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在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天,二十七歲考中進士後,任廣德司理參軍。範仲淹在廣德為官三年,對廣德産生了深厚的感情,除了“治獄廉平、清正自守”,鑒于當時廣德文風不盛,他還關注重視廣德的文化教育事業。其盡職盡責,廉潔自律,為廣德百姓曆來所稱道。

範仲淹的這句名言,事由廣德

在範仲淹的一生,憂國憂民。他的許多至理名言蘊涵着極為寶貴的政治思想和智慧,其中有一句“國家若不節儉,生靈何以昭蘇?”,為曆代倡導節儉之風引用。許多人并不知道,這句名言所發生的事情,關聯到與他曾經為官的廣德。

明道二年(1033)四月,範仲淹被召入朝,任右司谏。宋仁宗時,比較重視谏官,單獨設立谏院,谏官雖小,但與宰相一樣,是最能直接“左右天子”、“與天子共治天下”的。當時身在洛陽的範仲淹建言遣使安撫江、淮、京東災傷。

是年,江、淮、京東大旱,蝗蟲成災,特别是廣德軍災情最重。範仲淹多次上疏,建議遣使巡行救災,均無答複。他找了一個機會,當面把廣德軍(治今安徽廣德)、太平州(治今安徽當塗)饑民所吃的烏昧草、蝗蟲的事進奏給仁宗。

範仲淹的這句名言,事由廣德
他在《封進草子乞抑奢侈(明道二年七月公時為右司谏江淮體量安撫)》中寫到:

臣昨到太平州界,體量安撫本處檢會,廣德軍判官錢中孚、當塗縣主簿兼嘉祥縣尉溫宗賢等,狀稱往諸鄉檢旱,竊見貧民多食草子名曰烏昧,并取蝗蟲曝幹,摘去翅足和野菜合煮,食别無虛妄者。臣竊思之東南上供糧米每歲六百萬石,至于府庫物帛皆出于民,民于饑年艱食如此,國家若不節儉,生靈何以昭蘇?臣今取前件草子封進,伏望宣示六宮、藩戚,庶抑奢侈,以濟艱難。仍乞密下裁造務、後苑、文思院、糧料院,檢祖宗之朝,每歲用度之費數目比于今,時則奢儉自見,伏望聖慈特降進止,則天下幸甚!(範仲淹《範文正集補編·卷一·奏議》)
範仲淹的這句名言,事由廣德

從範仲淹的奏文我們可以看出,為了讓執政者明白“國家若不節儉,生靈何以昭蘇”道理,他通過讓皇帝把饑民吃宣烏昧草拿來讓後妃、宗室、外戚看,以抑制奢侈。這樣的事情,大概隻有範仲淹才做得出來。

範仲淹的這句名言,事由廣德

作者:徐厚冰,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立删,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