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僑中學這是一所完全由華僑捐資興辦的學校

作者:老聶粵文化
開僑中學這是一所完全由華僑捐資興辦的學校

華僑建開僑

隻為生存赴遠洋

心懷桑梓愛家鄉

走勻加美在國樂

海内建成洋學堂

在廣東開平有一所完全由華僑捐資興辦的學校,取名為“開僑中學”。

開僑中學這是一所完全由華僑捐資興辦的學校

開僑中學是廣東省著名僑校,學校創辦于 1933 年11月1日,曆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華僑子弟學校。

這所學校的籌備到建成,最大功臣是吳在民。

1926年初。本邑僑界商議籌建開僑中學。發起組織新業堂。籌集股款。先後承買洪聖洲、毛氈洲。倒斯洲之三百餘畝,雇工築堤基。計劃建設模範村。并從中撥地25畝作為建築開僑中學校址。

為籌辦開僑中學。公推吳在民為募捐專員。往美、加募捐。

開僑中學這是一所完全由華僑捐資興辦的學校

他在美、加曆時六載。遍訪六百多個城市。曆盡艱辛,奔走海外六年,集得華僑捐款六十多萬港元,再由開平新業堂出地,耗資三十多萬港元興建起來的。華僑集資的餘款用于香港購置幹諾道中 158 号和永樂街 46 号兩幢樓宇作為永久校産,收租辦學,以樓養校,由此學校成為了全國的一個在香港擁有固定校産的僑校。開僑中學得以建立。

1927年開始興建。1933年夏工程大部落成。是年秋開始招生開學。

在選用校長問題上。吳在民亦費很大心思。最初拟聘廣州市教育名家溫仲良。不就。後聘定陳家骥。陳是廣東高等師範畢業生。在民的高足。曾任廣東教育廳秘書。

開僑校董會及邑僑為紀吳在民奔走勞瘁。造福桑梓之功。特聘留鑄像專家梁國盤為他鑄造銅像。峙于開僑中學教學樓門前。該像用銅三百作斤。費港币八千餘元。費時半年。銅像全身尺度與本人身裁一緻。造像記石碑一方。内有銘雲:“熱誠毅力。以有斯堂。千秋心在。來者無忘”。銘文是吳太史道鎔所撰書。

開僑中學創辦以來,得到了廣大華僑、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援。

開僑中學解放前是私立學校,解放後改為國家公立學校。 辦學伊始,學校便擁有曆史悠久、機構健全、謀略深遠的校董會。校董會常設香港,成為聯絡海内外校友會的紐帶。

89年來,學校一直得到校董會的殷殷關懷,一直得到愛國愛鄉的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和校友的皓皓厚愛。他們資助學校完善現代化教育裝置設施,使學校走上現代化辦學之路;資助開僑貧困優秀畢業生升讀大學,鼓勵着代代開僑學子奮發向前,有力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開僑中學創辦以來,得到了廣大華僑、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援 。1980—1985年,華僑、港澳同胞向學校捐款港币174萬元、人民币112萬元,其中香港同胞利國偉家族捐助港币100萬元,興建了“偉倫科學館”以及兩個遊泳池;利國偉、黃仲安捐建女生宿舍大樓1幢;利國偉、胡耀坤捐建教師宿舍大樓1幢;澳門同胞崔德祺、葉漢捐建體育館1座;司徒輝、陳廣就捐贈現代化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一批。1986年。校董會籌款興建宿舍大樓和膳堂各1座。

與此同時,還接受華僑、港澳同胞捐贈面包車、電視機、錄像機、電影機、錄音機、影印機等物品一批。

1986—1987年,美籍華人胡超華碩士志願回開僑中學任英語教師,并将他一年半的工資收入5400元,加上自捐4600元,設立“胡超華先生英語獎學金”;香港同胞關文清捐資設立“關文清先生獎學金”;吳在民的孫子吳天任及其家人,捐資設立“開僑中學吳在民先生獎學金。

1988年新業堂基金會捐港币15萬元興建“新業堂紀念樓”。1991年開平縣人民政府撥款45萬元(人民币)興建了“開僑女生第二宿舍樓”。 1992年利國偉先後捐港币130萬元興建了“偉倫男生宿舍樓”。

2017年,百歲旅美鄉親譚廣生捐建開僑中學大樓。

譚廣生105歲高齡,雖然旅居美國50多年,但他愛國愛鄉的情懷不變,一直關心和支援開平的建設。捐出100萬美元建設開僑中學物業大樓。

  該樓位于開僑中學校董會紀念八十周年大樓旁邊,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樓高三層,預計投資超過1000萬元。大樓建成後,将作為開僑中學物業對外出租,所得收益用作獎教獎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