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

新春走基層
新春走基層

視訊加載中...

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鄭可欣 馬甯 蔡洪坡

大寒已至,年味漸濃,伫立在石家莊市主城區的110座警務站,猶如守護市民的“平安前哨”,成為街頭的一道亮麗“警色”。

1月24日,推開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的門,記者客串角色當民警,跟“老呂”同僚一起值班,圓了自己的“警察夢”。

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隸屬東風路派出所,為一級警務站。2017年12月1日,民警呂建江因積勞成疾,突發心髒病去世,他生前工作過的警務站是以更名為“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是石家莊市首個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務站。

新春走基層

警務站主任王永輝向記者介紹呂建江事迹。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馬甯 攝

“車頭要向外,車鑰匙要放在這兒,警用裝備必須有序統一擺放。”早上8時30分,記者在民警于曉青指導下開始摸索着整理内勤。

“為啥物品擺放還要這樣規整有序?”記者有些不解。

“出警再快一分鐘,第一時間到達事發現場,才能更好服務群衆。”于曉青回答幹脆有力。

他回憶說,2020年4月,有一名幼兒誤服高錳酸鉀,其家長開着私家車正往市人民醫院送醫救治。接警後,警務站民警一邊和報警人電話聯系,一邊迅速發動警車、拉響警報疾馳接應。與報警車輛會合後,僅用3分鐘就将孩子送到了醫院。

新春走基層

值班民警于曉青向記者介紹日常警務工作。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馬甯 攝

除了驚心動魄的生死救援之外,警務站每天更多的是解決百姓身邊的“煩心事”。

上午9時許,一名略顯憔悴的女士走進警務站。“您好民警,我們樓上住戶經常半夜噪聲擾民,實在太影響休息了,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辦啊?”

“别急,這個事兒你們還是缺乏溝通,你晚上找下他們,看态度如何,如果還解決不成,你再打我們卡片上的電話。”了解到樓上住戶現在并不在家,于曉青順手将警務站自制的警民聯系卡遞了過去。

話音剛落,這位求助女士有些疑慮,并未起身離開警務站。于曉青再三安撫道:“你的煩心事,就是我們的心上事,我們已經做了記錄,值班民警會及時與你聯系。”

“謝謝警官,有您這話我心裡就有底了。”女士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于曉青介紹,沖突糾紛類投訴是警務站的“常客”,需要用心用情向群衆講清事理、講明法理、講透情理。“采用簡單機械的執法手段,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可能破壞了鄰裡關系,容易引發更大事端。”

陸陸續續,又有十來名群衆走進警務站,有的咨詢求助、有的處理交通違章、有的釋出失物招領……一天的時間,在忙碌中很快就過去了。

“我們不像刑警特警辦案子那麼驚險刺激,平時遇到的多是像這樣的鄰裡沖突、群衆求助的小事,群衆需要在哪裡,我們就出現在哪裡。”于曉青說。

惦記着群衆的人,也被群衆惦記着。警務站主任王永輝說,警務站一天曾經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網友和群衆的11單外賣熱飲。“每一張送遞單都有留言,特别讓人感動。”

臨近傍晚,空中飄起大片雪花,記者跟随民警來到轄區某小區進行常态化巡邏。民警崔鋼和轄區某小區保安打了個招呼,走近檢視保安室的小區監控錄像。

“老李,屋裡用‘小太陽’取暖可别離太近,注意用電安全。”崔鋼叮囑說,冬季電器取暖不當,極易引發火災,容不得半點馬虎。

新春走基層

記者跟随民警夜巡轄區。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馬甯 攝

“咱們進小區步巡主要是要檢視什麼呢?”記者問道。

“這小區不大,但是要巡邏的事項不少。門窗有沒有鎖好?是否有違規停車?防火設施有無損壞?……”邊走邊說,崔鋼走上前推了推一樓住戶的窗戶,檢視是否關嚴。

崔鋼說,一次巡邏過程中,他們發現一男子形迹可疑,經調查,扯出了一起五年前的交通事故緻人死亡案件,抓獲了這個潛逃的嫌疑人。

新春走基層

民警崔鋼和記者檢視小區情況。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馬甯 攝

雪越下越大,一步一滑,記者的手腳凍得冰涼,不禁用手捂住嘴哈氣,崔鋼嘿嘿一笑,“不冷是假的,我們巡邏多走點路,身上不就暖和了。”

年關,就是百姓過年,公安過關,警務站要對轄區進行拉網式安全隐患排查,確定百姓平安祥和過節。“走!跟着我再到下一個小區轉轉去。”崔鋼說。

走街串巷、樓前房後,記者跟随值班民警走了一圈又一圈。巡查完最後一處重點區域,再次回到警務站時已是晚上10點,街路兩旁飄挂的紅燈籠将城市裝扮得分外喜慶。

新春走基層

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外景。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馬甯 攝

一天下來,這個不大的警務站裡,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前來辦事的群衆絡繹不絕,這裡濃縮了無數人的家長裡短和感人故事。

夜已入深,本以為終于可以歇口氣,這時,“老呂叨叨”微網誌私信提醒音響了,崔鋼馬上坐在電腦前逐一回複,“群衆有困難,我們都要管,為民服務永不‘下線’,我們每個民警都是‘老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