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

作者:新華社客戶
新春走基層

新華網鄭州1月18日電(範作言 顧朝鑫 嶽瑞果)2022年1月18日,春運開啟第二天,年味漸濃,遊子歸鄉心切。0時20分,夜色連天,寒風刺骨,氣溫-6℃。

位于伏牛山餘脈的鄭渝高鐵193公裡處,幾家山村農舍隐約如見,靜靜地橫卧在山坡間。5名高鐵探傷人員在微弱的頭燈伴随下,迅速将探傷檢查儀器擡上高鐵線路。

“鄭渝高鐵上行K193++036m處,左股、裡程增加……輸入資訊正确。”“好,開始作業!”鄭州高鐵基礎設施段鋼軌探傷隊四工區工長蔡紅勳确認輸入鋼軌探傷資訊後,宣布開始作業。

近段時間的淩晨,他們都要推着儀器,伴着寒風、冷月,在鋼軌上行走、檢查、标記、記錄,日複一日地重複這一件事。

新春走基層

根據計劃,他們當天要對鄭渝高鐵上行K193+036m至K200+130m處共計7公裡多的高鐵鋼軌線路進行探傷檢查。

17日21時,他們在辦公室集合,分别召開作業方案制定會和方案布置會,确定作業地點、行走方案等内容,并對作業人員進行分工和安全注意事項提醒。之後,從工區驅車趕往作業地點。

作業時,每兩人使用一台探傷儀,負責一股鋼軌的探傷檢查作業。作為作業負責人,蔡紅勳每隔五分鐘,都要與作業人員核對一次行走的裡程,以確定檢查參數精确、無偏差。

“讓旅客有舒适的乘車享受,體驗更美好春運,鋼軌裝置是關鍵,大家聽報警、看回波一定要仔細!”蔡紅勳提醒道。

作業時探傷工的思想要高度集中,雙眼必須緊盯儀器顯示屏的出波情況。若發現疑似波紋出現,他們要反複檢查确認鋼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新春走基層

“探傷儀主要是利用超音波在鋼軌質界面産生反射,通過波的折射和波型轉換,檢測鋼軌内部是否有傷損,就和醫生做‘B超’一個道理。如果行走速度快,很容易出現漏檢的情況。”蔡紅勳說道。

“嘟……嘟……”2時15分,探傷工張軍峰的探傷儀傳來報警聲。他立即将儀器拉回來在報警處所反複推了兩次,然後用頭燈照着報警處仔細看了看,向蔡紅勳彙報:“是鋼軌的焊縫,沒有問題。”說完繼續推着探傷儀往前走。

“鋼軌是保證高鐵列車時速300公裡安全運作的最基礎裝置,在氣溫低的時候由于‘熱脹冷縮’原理,容易出現斷軌安全問題,我們的工作就是提前發現隐患,確定安全。”蔡紅勳說。

“探傷儀兩台、對講機一台、記錄本一本……”4時整,探傷作業完畢,進行工具清點,總結作業情況。

“夜間作業雖然很辛苦,但白天看到一列列高鐵将春運期間回家團圓、探親訪友的人們安全、正點地送達目的地,苦點累點我們也很欣慰。” 蔡紅勳說。(完)

編輯:白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