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想要擺脫的那部分自我,也是屬于你的,是以别去逃避

過度的自我保護,讓人們的内心越來越封閉。

按照《清醒地活》一書中的解釋來看待這種現象,其實就是人們為了免于自己受到傷害而把能夠調動自己負面情緒的事情都屏蔽掉了。

你想要擺脫的那部分自我,也是屬于你的,是以别去逃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場,而能量是需要流動的。不論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需要流動起來。它們可以與你的能量場發生關聯、但也可以像水或空氣一樣自然地流走,而不是被你禁锢在自己的内心。

但是大多數人都會把更多的負能量聚集在自己的能量場中,最好不要被任何人發現。

就好比那些把開心的或不開心的舊物鎖起來、幾十年都不會看一眼的人,他們往往内心都有許多放不下的思想包袱。

再比如,許多人常常會說“我不想談這件事”“我們可不可以不要聊那件事”。

人們内心似乎總是太多不願回想、不能觸碰、不該被提起的事情。可以想象,這些事情在最初發生的時候給他們帶來的非常糟糕的感受、情緒及心理狀态。

當這些事情被再次提起時,他們就會重新回到那種不知如何面對的感受當中。

你想要擺脫的那部分自我,也是屬于你的,是以别去逃避

是以,人們會把這些曾經帶給過他們糟糕的感受的經曆封印起來,仿佛隻有這樣做,才能保護自己免于受到同樣的傷害。

也就是說,傷心事像一個威脅一般存在在人們的内心世界。

是以,這些人的内心都充滿着負能量,當你與這類人打交道時,你會發現他們對大多數能夠讓我們成長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他們不斷地重複着前一天的生活模式,似乎每一天都過得差不多。

當你問及他們每天的感受如何時,他們也不會有任何出乎意料的回答。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太想免掉一切傷害了,他們希望自己的情緒曲線永遠都是平穩的,這種平穩是指他們希望沒有糟糕的事情發生。

你想要擺脫的那部分自我,也是屬于你的,是以别去逃避

他們在與人溝通時,會盡量避免沖突、沖突,而避免外在沖突時,自己内心就必然會出現内部沖突。

沒有人會永遠和他人的想法保持一緻,事實上,和他人觀點一緻的狀況也并不會經常發生。

越是想要避免一切負面能量、情緒、感受、思想等,越是會把自己的能量場變成負能量。

因為一切你不希望流動的能量,都會被你積壓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自我沖突的産生就是源于你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比如當你有不同想法的時候沒有及時表達,而是為了不與人發生争執而迎合了他人的觀點;你明明很傷心時,卻還要裝作自己沒有受到傷害,并在他人面前開懷大笑,試圖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當你希望下班後回家享受親子時光時,面對老闆提出的加班的提議,依然面帶微笑地回應着“我可以加班,沒問題。”

你想要擺脫的那部分自我,也是屬于你的,是以别去逃避

事實上,沒有人強迫你必須要把所有的負面情緒都留給自己。人們總是在說要遠離負能量,遠離釋放負能量的人。

可是,我們仔細想想,我們每天的經曆是不是都是喜憂參半呢?每個人都想要正能量,都不允許自己攜帶負能量,不允許自己身邊有負能量的人。如果大家都如此讨厭負能量,就勢必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

人們都會極力掩飾自己負能量的那部分自我,但實際上這部分自我卻在内心持續儲存着能量,卻無法釋放。

内心強大的人從不害怕與人發生争執和沖突,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觀點,每個人都隻會維護自己的觀點、信念和原則。

如果一件事讓你感到很傷心、很壓抑,那麼哭一哭、釋放一下情緒有什麼不好呢?沒有必要把正常的情緒當作敵人去對抗、當作威脅去逃避。

你想要擺脫的那部分自我,也是屬于你的,是以别去逃避

應對任何事情的方式都是唯一的,沒有人能掌控自己未來的情緒和感受,也沒有人能夠通過關閉自己的内心來實作不受傷害的目标。

況且,當你的生活中沒有任何值得你調動情緒的事情的時候,生活就會變成無聊的樣子。這樣的無聊換來的就是人們麻木的狀态。

因為沒有了讓你情緒波動的事件,或者說一旦你認為有些事情會調動你的情緒,那麼你就會下意識去處理這件事情,讓它不會成為影響你情緒的問題。

于是你的日常生活似乎就真的成了你所能掌控的樣子,但是内心被積壓的情緒和負能量也在日益增長。

許多人都無法獨處,就是因為獨處時,他們内心的負能量會尋找出口。然而真正有獨處能力的人已經不多見了,更多的人選擇了靠刷劇、刷手機來擺脫内心的聲音。

你想要擺脫的那部分自我,也是屬于你的,是以别去逃避

清醒意味着拿得起、放得下,意味着能夠在獨處時思考,在人群中也敢于表達真實的自我。

這樣的人,他們内心的能量場不是自己在全權操控的,而是自然地吸收及釋放能量,他們深知能量本身是需要流動的。

是以他們的内心也沒有長期積累的壓力,他們的情緒曲線也是平穩的。隻是他們保持情緒平穩的方式和其他人不同罷了。

差別在于,他們對内不會自我壓抑,對内對外一緻性的表達使他們的内心得到了日常的關照。

沒有人會完美到不發生任何負面的事件,不做任何“錯誤”的決定,或是從來沒有負面情緒産生。

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存在的,是以,你需要接納和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你需要了解你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反複壓抑自己、忽視自己。

你想要擺脫的那部分自我,也是屬于你的,是以别去逃避

不論你想要逃避的那部分自己是什麼樣的,他都屬于你,這一點始終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最後,借用《清醒地活》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也希望大家都能真正看清内在的自我——自我表達——自我成長。

“真正的靈性成長發生在你的内心世界中隻有一個你存在時。這時,你沒有分裂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感到害怕,另一個部分在保護感到害怕的那個部分。”

#閱讀##讀書##書單##心理##認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