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害怕被拒絕嗎?學會在拒絕中成長

在MBA案例讨論課上,中島熏曾給大家講了一個古老的日本傳說。故事說的是有個日本的老農夫和他的狗在森林裡走着,他們為了尋找遺失的寶物在森林中遊走了11年。突然間那隻狗停在一棵樹下, 先是嗅着樹根然後開始吠叫,老人開始隻覺得那狗生性愛吠,并不理會,他繼續向前走并希望狗能跟過來。但那狗仍狂吠不停,于是老人停下腳步想叫狗過來,不過那狗并沒有聽他的話。老人非常生氣,最後還用棍子攆它,希望那頑固的狗能停止吠叫。後來,他看狗又再次反抗他的指令,便恍然大悟地從包裡拿出一把鏟子,開始從樹根往下挖,才半小時的工夫,老人就發現了寶藏。

中島先生解釋說:“ 當有人向我說‘ 不’的時候,我把它視為彼此關系的開始,而非結束,好比那隻狗堅持繼續指路和吠叫的精神。是以,一兩個星期過後,我會再撥電話給那些潛在顧客,他們會問我新的問題,而每個人也會給我機會回答。由于我的不懈努力,沒多久,我的顧客開始“動手挖掘’了,不出所料他們真的挖到寶藏了。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說‘不’也許代表了結束,對我而言,那卻是說‘是’的開始。’

在我們的語言裡,你可知有哪個字眼比“不”更刺耳嗎?如果你從事銷售工作,做出10萬元業績跟做出1萬元業績有什麼差異呢?這其中的差異就在于如何能不因别人的拒絕而卻步。一流的業務員往往是遭受拒絕最多的人,他們能把别人的“不”化成下一次的“是”。

心理學家韋恩曾經幫助過一-位奧運 跳高選手,當時他的成績止步不前,無法超越自己以往的紀錄。當韋恩看過他的練習後,立即就找出了其中的症結。原來每當他臨近橫杆時,就會陷入心理上的障礙,把一-件很平常的觸杆看成是莫大的失敗。

為了破除他的心結,韋恩把他叫到面前來,告訴他:“如果真要我協助你,就不可再有那種失敗的念頭。因為長久以來在你腦子裡所形成的失敗圖像早已根深蒂固,是以每次跳高,你總認為失敗的機會遠遠超過成功的可能,因而無法發揮内在的潛能。下次你再觸杆時,隻要付之一笑,别認為那是失敗,重新拾起信心再試跳一次。”

那位運動員照韋恩教他的方法,隻不過3次試跳後,他就打破了過去兩年裡的最佳紀錄。雖然增加的高度隻有兒凰米而已,但是從此以後,他對人生的看法也全變了。同樣的道理,隻要你的觀念有小小的改變,整個人生就會有天壤之别。

你-定知道蘭博,也知道史泰龍其人,你以為他能崛起并稱霸于影壇是十分順利的嗎?絕對不是,他在試圖踏入電影界的過程中,是忍受了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前後共有千次之多。他跑遍了每-家電影公司在紐約的代理,可是都遭拒絕。不過他并不氣餒,繼續敲門,一再嘗試!最後終于擔當演出《洛基》一片。你可曾聽過有在被拒絕了1000次之後,還敢去敲第1001次門的人嗎?

你能忍受多少次别人說“不”呢?你有多少次因為不想聽别人說“不”,而放棄了可以提升自己的機會呢?你有多少次因為受不了别人說“不”,因而不再去找份新工作或再拜訪一位新客戶呢?你想想這樣是不是有些可悲?隻不過害怕再聽到那個“不”字,你就把自己給限制住了。其實這個字并不具任何力量,它之是以會對你産生限制的力量,全是你自己内心的自卑造成的。當你有了自卑的想法,就産生自限的人生。

你學過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知道如何面對拒絕,進而化低谷為坦途後,你可以試着努力讓自己每次聽到“不”字反而能更振奮,你可以把每次拒絕看成是一個潛在的機會。當下次電話鈴響起時,千萬别害怕拿起聽簡,要以歡快的心情去而對另一場商戰。 别忘了,成功總是躲藏在拒絕的後面。

未曾遭遇拒絕的成功絕不會長久。你被拒絕得越多,你就越成熟,你學得越多,就越能成功。當下次别人拒絕了你,你不妨好好地跟他握個手,這會改變他的态度,有一天“不”會變成“是”。隻要你知道如何面對拒絕,便能得到所需要的許多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