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作者:MtimeTime.com

(東西問)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中新社石家莊1月20日電 題: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專訪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黃信

中新社記者 牛琳 李曉偉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曆史的際會,820年的邀約。張家口與北京兩座城市,延續了中國金代行宮與都城的密切聯系。當年的金章宗或許不會想到,一場全球冰雪運動的盛會即将在其“捺缽”(契丹舊俗)的行宮處舉行。作為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的“活标本”,坐落在張家口賽區冬奧核心區内的太子城遺址,曆史上毀于戰火,如今則興于“聖火”。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黃信近日就此接受“東西問”專訪,解讀中國皇家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如何互相浸潤,碰撞交融。

現将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位于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太子城遺址,為何是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的“活标本”?

黃信:太子城遺址規模不大,南北長約417.53米,東西寬343.05米,約14.32萬平方米。西牆有兩道,間距約64.15米,外圍一圈護城河。其重要的建築基址均沿軸線分布:最南邊是南門和甕城,接下來依次是泰和殿(即9号基址)和五十九号院落,兩者共同組成前朝區;五十九号院落後面是一二三号院落,即後寝區。前朝後寝之間有一條東西向道路分界線。經發掘确認,太子城遺址為金代中後期皇家行宮,基本确認為金章宗夏捺缽的泰和宮。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太子城遺址雪後航拍圖。中新社發 楊東武 攝

首先,為什麼是820年?經考證,太子城(金代稱泰和宮)從始建到廢棄,大約存在20年,城址年代為公元1190年至1210年左右。其間,金章宗于1202年和1205年共來過兩次。從金章宗初到太子城的1202年算起,到2022年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第24屆冬奧會,恰好是820年。

其次,考證金代中後期皇家行宮在遺迹方面,太子城遺址的布局為前朝後寝,是皇家布局方式,且跟金中都非常相似。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太子城遺址寝宮區。太子城遺址考古隊供圖

遺物方面,遺址出土了大量“尚食局”款碗盤,還有類汝窯天青釉瓷器、山西懷仁窯瓷器和一些瓦當,以及大量建築構件,都有時代特色和斷代意義。

尤其是,太子城遺址共出土22件“尚食局”款碗盤,是目前除定窯窯址外出土“尚食局”款瓷器最多的遺址。尚食局是北朝以來負責皇帝膳食的機構名稱,其在定窯定制的碗盤底部均刻有“尚食局”三字,供皇室專用。印花的“尚食局”款碗盤90%以上是金代中後期。這種碗盤大量出土于此處,可斷定這是金代中後期皇家遺址。

太子城遺址還發掘出大量戳印着“内”“宮”“官”字樣款的青磚和“修内司”款建築構件,這些題款器物都是皇室專用。此外,還出土了兩件銅坐龍,文物指向明确。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宮”字款磚。太子城遺址考古隊供圖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銅坐龍。太子城遺址考古隊供圖

金代有城池的行宮僅太子城一處,這是它的唯一性。太子城遺址是僅次于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填補了金代皇家建築的空白,為研究金代皇家建築等級制度、行宮的選址與營造、宮廷用器及捺缽制度等提供了重要一手資料。

中新社記者:第24屆冬奧會即将在北京和張家口兩地舉辦,京張兩座城市延續了金代都城與行宮的密切聯系,您怎麼看待這種曆史的際會或者說巧合?

黃信:這印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一脈相承,我們稱之為“曆史的際會,820年的邀約”。

金代之是以将行宮選址在太子城,環境因素是第一位。此處非常适合避暑,小氣候多雨雪,夏天平均溫度18℃至20℃,特别涼爽,一天能下三四場雨,冬天則雪量豐富。北京冬奧會部分雪上項目放在崇禮舉辦,具備天然條件。

另一方面,太子城地處龍形山脈的心髒位置,四周是海拔2000米高山,相當于天然屏障,皇帝在此很安全。

水系方面,太子城遺址東北、東南和北邊有三條水,在遺址西側彙入太子城河,這是北京水系的源頭。也就是說,皇帝夏天臨時居住的地方是整個北京水系的最上遊,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當時選址的理念。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太子城遺址南門與甕城。太子城遺址考古隊供圖

從交通看,此處距金中都(今北京)不遠,直線距離僅140公裡。

2015年将張家口冬奧村(冬殘奧村)選址在此時,人們并不知道此處是金代皇家行宮。太子城遺址向全世界印證:在曆史長河中,中華文明從未中斷,優秀的文化和傳統生生不息,傳承至今。

中新社記者:在與原規劃沖突的情況下,為完整儲存太子城遺址,北京冬奧組委與河北省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黃信:1978年,考古工作者進行考古調查時,就發現此處是一座城址,當時推測可能是遼代或金代的一個小城。中國文物工作的方針,保護是第一位的。

2017年5月28日,我們開始進場工作,原計劃9月底前騰空此處,交給北京冬奧組委。2017年9月,太子城遺址的城址性質得以确認。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太子城遺址考古發掘平面圖。太子城遺址考古隊供圖

2017年10月10日至24日有決定太子城遺址命運的3天。在河北省文物局安排下,我在這3天分别向國家文物局、河北省政府、北京冬奧組委進行了彙報。中國國家文物局聽取完彙報後,第一時間知會河北省政府,建議把城址整體儲存下來。

當時,北京冬奧會的規劃已基本确定,太子城遺址範圍原規劃為張家口冬奧村(冬殘奧村)、太子城冰雪小鎮和交通綠地等,計劃10月開始施工。河北反應速度很快。6天後,河北省政府提出,這個城址一定要整體保護下來。

2017年10月24日,我向北京冬奧組委進行彙報,在場專家最終決定重新調整規劃。

最後,規劃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張家口賽區冬奧村(冬殘奧村)往東挪200米,太子城冰雪小鎮縮減4萬平方米,将遺址區域完全避讓,建成太子城考古遺址公園,太子城遺址及周邊曆史環境得以實作原址的整體保護。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航拍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村(拍攝于2021年10月)。中新社發 王子瑞 攝

為一座考古遺址“讓路”,這在冬奧會曆史上極為罕見。太子城遺址能整體儲存下來,顯示了中國對文化遺産的尊重和敬畏,同時也是人文奧運的展現。北京冬奧會将成為奧運史上場館建設與文物保護相結合的全球新典範。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國唯一展示金代行宮城池遺址的考古遺址公園,太子城将重點展示哪些核心内容?

黃信:首先重點展示中軸線。所有城址,最重要的就是中軸線。2017年至2020年,太子城遺址最主要的考古發掘工作均圍繞中軸線展開。

太子城遺址的中軸線是北偏東158度,該軸線正指向金中都(今北京)和金陵(即金代皇陵,今北京市房山區大房山)之間區域。這是一條“王之軸線”,展現出行宮(太子城遺址)是都城(北京城)的衛星城。它充分表現了金代遊牧政權的血緣聯系與祖制崇拜特征,是尚祖制的典型展現。同時,營造法式的制度展現也都以此軸線為依據。

另一展示是西院落。太子城遺址有兩道西牆,在西内牆和西外牆中間有一個凸出的院落,我們叫西院落。正常情況下,城址是方方正正的,此處凸出一塊,必是一個特殊的所在。結果一經發掘,西院落出土了大量“尚食局”款碗盤,由此推斷這裡是“尚食局”所在地。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太子城遺址西院落。太子城遺址考古隊供圖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尚食局”款白釉碗。太子城遺址考古隊供圖

中新社記者:作為冬奧核心區裡的“中國文化名片”,太子城考古遺址公園的主題為何是“四時捺缽”和“冬奧泰和”?又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黃信:本着遺址文化、曆史文化與奧運文化相結合的理念,“四時捺缽”與“冬奧泰和”成為太子城考古遺址公園設計語言突出的兩大主題。

作為考古遺址公園唯一的室内展示,遺存最豐富的西院落,規劃建設了4600平方米的整體覆寫性保護設施。展廳東半部是遺址現場展示,西半部則将展示遺址出土文物,包括金代捺缽的相關文物及文獻介紹。

“捺缽”是契丹語,意為行帳、營盤。契丹舊俗,随水草,逐寒暑,往來遊牧漁獵。遼金元三代均為少數民族政權,他們入主中原後,都有捺缽的習慣。皇帝外出遊獵,朝官随行,政務皆在捺缽過程中處理。遼代為“四時捺缽”,也稱“四季捺缽”;金代捺缽稱“春水秋山”;元代捺缽稱“兩都巡幸”。與遼代和元代對捺缽有明确記載不同,金代捺缽相關文獻資料很少。太子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填補了相關空白。

“冬奧泰和”主題則凸顯了遺址文化與冬奧元素的交融:西院落展廳外牆使用了遺址中發現的宮牆顔色——紅色,但不是古代的暗紅,而是代表當代的正紅色,即“中國紅”;另外,在奧運五環中,紅色代表着生命力。紅牆上部設計了六邊形圖案,這種中國古代皇宮窗格的樣式,是一皇家符号,也是雪花造型,營造出了“雪落宮牆”的東方情韻。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1月12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雪後的太子城考古遺址公園西院落展廳。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中華民族自古便與冰雪有着不解之緣,利用冰雪、觀賞冰雪、嬉戲冰雪,冰雪漸漸融入中國人的精神價值體系。中國古代,尤其是皇家,有很多冰雪運動與今天的奧運賽事項目接近。清代對此有明确記載,如清代宮廷畫師所繪《冰嬉圖》,描繪了花樣滑冰和冰上雜技等。遼代開始四時捺缽,但遼金元沒有相關文獻記載。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2021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一位參會者在故宮博物院展台觀看結合數字技術進行展示的《冰嬉圖》。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曆史上,泰和宮毀于戰火,有文獻資料和遺址現場火燒遺迹、燒結銅鐵構件為證。如今,這裡則因奧運聖火而興:太子城遺址為北京冬奧會注入了820年前的皇家文化底蘊,并向全世界展示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奧林匹克文化也必将因中國皇家文化的融入而更加豐富、多元、開放、包容。(完)

受訪者簡介:

東西問丨黃信:太子城,820年前中國皇家文化如何與奧林匹克文化碰撞交融?

黃信,文博研究館員,考古學博士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參與或主持了定窯窯址、井陉窯窯址、崇禮太子城遺址等考古發掘,其中任執行領隊的定窯窯址發掘獲“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任領隊主持的太子城遺址發掘獲“2018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主要研究方向為陶瓷考古、宋元考古,已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現為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建築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宗教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遼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會理事、景德鎮市東方古陶瓷研究會理事、河北省古陶瓷學會理事、複旦大學兼職碩導。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