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帥小夥每次相親都心慌出汗說不出話,被診斷為“異性恐懼症”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宋黎勝

“三年相親幾十次,每次見女孩都頭暈腦脹、心慌出汗,話都說不出來,沒有一個有下文。”杭州31歲小夥小鐘(化名)局促地坐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蘇衡的診室裡。

經過看診,身高1.8米、長相帥氣、工作出色的他被診斷患有“異性恐懼症”。

“患者一方面在潛意識裡有與異性接近的強烈願望,另一方面又是以産生嚴重的焦慮,表現為在異性面前異常緊張、恐懼。”1月20日,蘇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據介紹,父母對小鐘的期望值很高,讀書時一再提醒他努力學習,不要分心。研究所學生畢業工作後,父母還是告訴他,先立業再考慮婚戀。到28歲,父母覺得兒子可以找女朋友了。小鐘每次相親前都做充分準備,但一見到女孩就眼睛不敢看,話也不敢說。家人以為他是害羞,多次還是這樣,才發現他不僅是害羞,而是恐懼。

“女孩子看我,我就感到被使了法似的,話說不出,頭不敢擡。”小鐘說自己也想和女孩聊,打過很多遍腹稿,但一想說話就特别緊張,大腦空白。幾十次相親,每次都很期待,每次又都是折磨。

這樣的相親表現,沒有一個女孩滿意,甚至有女孩問:“确定是正常工作的工程師嗎?智商方面沒有問題?”

蘇衡表示,“異性恐懼症”會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尤其是戀愛婚姻,主要表現就是回避大部分異性交往,還有四肢發抖、臉紅、發不出聲音、出汗、頭暈等生理表現,“隻是某段時間有這種表現,我們一般不作出診斷,隻有在大部分時間如此且持續時間足夠長,并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等社會功能才作出診斷。”

他認為,“異性恐懼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從小被灌輸的有關性和愛的思想,他們通常認為“性是肮髒、不可見人的”,“早戀非常不好”等,但這與内心對愛的渴望直接沖突;還有部分原因是他們非常在意異性的評價,一想到别人對自己可能的評頭論足和負面評價就極力回避。藥物可以緩解焦慮,但對患者的内心成長幫助不大,“應該進行系統的心理治療,增強對自我的全面認知,克服以前形成的負面認知。”

責任編輯:謝春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