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上講台是教師,穿上防護服就是“抗疫衛士”。面對突發疫情,天津市教育系統黨員幹部教師,他們聞風而動、迅速集結、沖鋒在前;他們不顧安危、撇家舍業、奔赴“戰場”;他們進入一線、緊急支援、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教育系統的責任與擔當。
1月20日迎來“大寒”節氣,天津市最大社群陽光100社群迎來第四次全員核酸篩查,天津市第九中學教職工立即趕赴一線參與全員篩查工作,該校副校長杜學彤和上高一的兒子并肩作戰,出現了母子攜手戰疫的動人畫面。淩晨3時,杜學彤和兒子就從家出發了,從4時到14時,杜學彤負責現場教師篩查的管理、協調工作,在不同點位,她還負責檢測通道掃碼、采集、核驗的輪班。兒子劉一塵在社群其他點位負責掃碼。杜學彤告訴記者,包括“四篩”在内,連日來天津市第九中學參加志願服務的老師們協助社群在七個檢測通道上掃碼、錄入、核驗,老師們的拼搏精神,深深鼓舞着作為校區負責人的她,自己為能有這樣的并肩奮戰的同伴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的老師們與一線防疫人員一樣,一站就是一天,消耗大量體力和精力。然而他們嗓門不降、動作不停、節奏不慢,維持着一線檢測工作的高效運轉。”杜學彤說。從“一篩”到“四篩”,劉一塵與母親一同參加了志願者服務,時間最長的一次達14個小時。“冷和累都不算什麼,看到老師和社群工作者們的辛苦工作,看到居民貼心送上的熱水和巧克力,我心裡特别感動。這次志願服務就是最好的人生觀察。 我不僅得到了鍛煉,還在參與志願服務工作過程中有所成長。”劉一塵說。
天津市河北區光明國小教師張媛接到學校黨總支号召後,積極投身河北區全員核酸檢測篩查工作。她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參與河北區核酸檢測篩查工作任務,提前一天在自己居住的南開區社群連夜排隊首先完成了個人篩查。她急忙安排好半身不遂卧床多年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投入到河北區望海樓街振德裡檢測點參與核酸檢測。她在檢測點位幫助居民掃碼登記,遇到年歲大的居民,張媛親自操作,再細心将手機消毒後還到居民手中。網絡出現故障後,張媛改為協助社群人員進行身份證讀卡登記。有時身份證讀取系統也出現問題,張媛又轉變工作内容,為檢測居民進行手寫登記。期間,她還不斷提示居民注意間隔距離、注意個人防護,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殘障人士,她耐心解釋,主動攙扶。一天下來工作内容幾經變化,張媛都能夠及時适應,快速進入狀态,高效高質完成工作。據河北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彥祺介紹,河北區全系統下沉社群的機關幹部,基層學校教職工共計 2872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支援着津城抗疫。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