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太有錢,也是一種詛咒

作者:溫伯陵的煙火人間
國家太有錢,也是一種詛咒

一、

西班牙是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最強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3150萬平方公裡,而且在海外殖民的過程中,西班牙殖民者用粗暴的手段,掠奪了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财富。

據統計,1521—1544年間,平均每年有2900公斤黃金、30700公斤白銀從美洲運回西班牙。

随着玻利維亞的波托西銀礦開發,美洲的白銀産量迅速增加,以至于1545—1560年間,平均每年運到西班牙的黃金達到5500公斤、白銀24萬公斤。

僅以白銀換算的話,相當于明朝的768萬兩,而明朝每年入賬的财政收入,也不過數百萬兩而已。

也就是說,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開礦,便超過明朝6000萬人全年繳納的賦稅。

這還沒完呢。

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加大采礦力度,1561—1600年總共運回2.5萬噸白銀,平均每年62.5萬公斤。

簡直是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西班牙人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日子,過的不要太爽。

現代年輕人幻想的生活,西班牙人早已體驗過了。

因為到美洲淘金可以一夜暴富,很多西班牙人耐不住寂寞,紛紛坐船到美洲尋找機會。

即便是位高權重的牙買加總督,也難以抵擋黃金白銀的誘惑,直接棄官不做,到美洲大陸淘金去了。

萬裡做官隻為财,要是能一夜暴富,還做什麼官?

那一百年裡,黃金白銀猶如上帝賜福,讓西班牙人沉醉,從國王到平民,從官員到冒險家,無不為之瘋狂。

到16世紀末期,全世界貴金屬的83%都屬于西班牙,可以在全世界購買任何想要的東西。

西班牙,萬事皆有可能。

二、

西班牙的财富是一把雙刃劍。

大航海剛開始的時候,從美洲運回的黃金白銀,變成西班牙市場上的流通貨币,确實刺激了國内外的經濟爆發增長。

比如塞維爾原本就有紡織業的基礎,在金銀的刺激下逐漸成為精紡呢絨中心,擁有1.6萬家毛紡工廠,并且雇傭13萬勞工,帶動了地方就業,促進消費水準的提高。

而剛開辟的美洲殖民地一片荒蕪,殖民者需要什麼東西,都要向國内購買。

于是美洲殖民地給國内手工業作坊,間接送來大量訂單,直接讓16世紀前期的西班牙—美洲貿易總額增長8倍。

這是一種非常良好的正循環,如果能堅持下去,西班牙的日不落帝國能持續很久,可能就沒英國什麼事了。

但問題是,西班牙的财富得來太容易了。

既然渡海挖礦就能賺到大錢,那些想發家緻富的西班牙人,又怎麼可能安心在作坊裡勞動?可能勞工拼死拼活的勞動一輩子,都不如淘金客們一年賺的多。

巨大的收入差距,以及付出和收獲的成本效益,無不在告訴西班牙人: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去美洲投機倒把吧,你看隔壁搞飛彈的還不如賣茶葉蛋的呢。”

結果無數西班牙人抛家棄子,跑到美洲淘金。

西班牙政府并沒有覺得,人民去美洲淘金有什麼不對。因為源源不斷的财富流入西班牙,政府覺得投資工商業的周期太漫長,利潤又太低,根本不值得重視。

于是在人民和政府的雙重選擇下,西班牙的工商業到一定規模以後,便再也沒有什麼進步了。

不是西班牙不願意吃苦,實在是開礦來錢太快啦。

但人民是有商品需求的。

西班牙國内的工商業沒有進步,不能生産豐富的商品供應市場,那麼西班牙人就要帶着黃金白銀等貴金屬,購買英國、法國和荷蘭的商品。

結果就是,黃金白銀在西班牙停留片刻,便流向英法荷等工商業略發達的國家,不僅繁榮了那些國家的市場經濟,也讓資本家和勞工賺到錢。

這樣來看,搞虛拟經濟的西班牙,其實是給實體經濟的國家做嫁衣裳。

而沒有工商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撐,從美洲運回西班牙的黃金白銀,便成為沒有依托的貨币,造成西班牙持續數十年的通貨膨脹。

1501—1562年間,西班牙的物價平均每年上漲2.8%,這樣累計算下來,在那個生産力不發達的年代,生活在西班牙的兩代人,幾乎要面臨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

當時的人就說,物價上漲是如此猛烈,大貴族和傳教士都無法靠收入生活,必須抵押房産才能勉強維持。

高收入階層都這樣,更不用說窮人了。

在通貨膨脹的高壓裡,貧窮的男人大量淪為乞丐和遊民,貧窮的女性則做了妓女,靠出賣肉體為生。

是以在美洲金銀堆砌的繁花錦簇之下,西班牙國内其實是烈火烹油的慘烈局面。

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通貨膨脹對原本就不發達的西班牙工商業,又造成毀滅性打擊。

因為物價上漲引起原材料漲價、人工漲價,進一步造成手工業制成品的成本上漲,那麼進入市場的售價也必然上漲。

結果便是西班牙國貨無人問津。

其實我們帶入西班牙的環境想象一下,也就明白了。

一邊是品質低劣卻死貴的國貨,另一邊是物美價廉的進口貨,如果你是16世紀的西班牙人,恐怕也不會有支援國貨的愛國心,而是選擇成本效益更高的進口貨。

商品賣不出去便沒有利潤,沒有利潤便不能繼續生産,經過數十年通貨膨脹的摧殘,西班牙的工商業基本完犢子了。

那就有個問題,西班牙的金銀也進入英法等國了,那些國家就沒有通貨膨脹麼?

其實也有。

英國和法國的生産力增長速度,肯定不可能超過西班牙花錢的速度,國内的貨币增加是必然結果。

但英法等國有不斷進步的工商業,能抵消一部分西班牙金銀的危害,而另一方面來說,英法在歐洲北部,西班牙的通貨膨脹要蔓延過去,需要一定的時間。

事實上,在西班牙的物價上漲很多年後,法國的物價才上漲2倍,英國物價直到1650年代才上漲到原來的3倍。

從頭到尾,差不多用了一百多年時間。

這一百年就是國家命運的時間差,足夠西班牙的工商業撲街,而英國和法國的工商業壯大了。

到16世紀末期,西班牙賣到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基本都是向英法等國采購的,甚至連本國的消費品,也是從國外進口來的。

曾經富甲四海的西班牙帝國,窮到除了錢什麼都沒有了。

三、

西班牙堅定的走在衰落的道路上,政府知不知道呢?

當然知道的。

那西班牙政府為什麼不改革呢?

因為改不了。

當初出海探索新大陸的冒險家們,幾乎都是西班牙國王和貴族資助的。既然他們做了風險投資,那麼探索新大陸産生的利益,自然是國王和貴族們分享大頭。

在這個過程中,西班牙的國王和貴族們用權力換财富,然後用财富鞏固權力,形成完整的金權閉環。

而且貴族們以2%的人口,控制着95%以上的土地,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選擇代表,進入議會代表自己的利益,對于免稅的政策便舉手投票,有損自己利益的政策便堅決反對。

于是國王和貴族成為西班牙的絕對權力階層,幾乎可以壟斷西班牙的方方面面。

他們要保護自己的地位,就不會支援工商業,以免出現獨立的商人階層來挑戰自己。

他們要享受生活,就要放開國門,以極低的條件讓外國商品進入西班牙。

總而言之,國王和貴族不願意改變現狀。

對于這個絕對權力階層來說,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沒有什麼是需要改變的,最好永遠延續下去,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從美洲而來的财富一度繁榮了西班牙,但财富也是西班牙的詛咒,永遠把西班牙困在中世紀的圈子裡跳不出去。

等什麼時候西班牙的财富來源銳減,甚至永遠中斷,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也就到日落的時候。

當然,這種事還是發生了。

其中一方面是來自海盜的搶劫。

早在大航海之初,英、法、荷蘭等國就非常羨慕,由于沒有實力和西班牙正面抗衡,便組織海盜搶劫西班牙的财寶船。

尤其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親自出錢,資助海盜德雷克出海搶劫。有次德雷克搶到價值470萬英鎊的金銀,回國以後,伊麗莎白女王到船上授予德雷克騎士稱号,并且得到26萬英鎊的分紅。

有了女王的親身示範,英國貴族和海盜便紛紛下海,參與搶劫西班牙的行動。

在伊麗莎白女王時代,基本上每年都有幾百艘海盜船出海,總共帶回價值1200萬英鎊的财富,英國也被稱之為海盜國家。

英國海盜搶劫到的金銀,便是西班牙損失的金銀,再加上法國和荷蘭海盜的搶劫,西班牙能運回國内的财富大大減少。

而另一方面是西班牙的花費巨大。

可能是财富得來太容易,西班牙的國王和貴族有些飄,和周圍國家一言不合就出兵打仗,幾乎參加了16—17世紀的所有戰争。

打仗就要花錢,包括武器裝備、制造戰船、戰後撫恤等等,都需要白花花的銀子,而且西班牙的戰場基本都是國境以外,那麼需要糧食和軍用品的時候,往往是在作戰的地方購買。

于是西班牙通過戰争,反複給别的國家送去軍事訂單,而不是用戰争帶動西班牙的軍工産業。

這種戰争又有什麼意義呢?

赢了,國王和貴族收獲榮譽和利益,和西班牙人民關系不大。可一旦輸了,白花花的銀子就算送出去了,純粹是花錢買罪受。

16世紀後期,國王腓力二世為了繼續進行戰争,發行了政府債券,規定任何人都可以購買債券借錢給國王,并以5—10%的利率支付利息。

由于利率不錯,國王的信用也可以,是以腓力二世屢次發行債券借錢打仗,甚至直接向外國銀行家借錢。

到腓力二世去世的時候,留下1億杜卡特(金币)的債務。

走到這一步,西班牙基本上廢了。

四、

1576年,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給腓力二世寫信,建議派一支遠征軍征服中國,表示這項事業非常容易成功,花費也不多。

腓力二世收到來信,不置可否。

10年後,菲律賓總督在馬尼拉召開大會,詳細讨論了遠征中國的計劃,并且在會後寫了一份備忘錄,送回西班牙給腓力二世參考。

這份侵華計劃認為,派1.2萬名西班牙士兵,另招募5000名日本人,再加上4艘大帆船、3、4名鑄炮手,便足以征服中國。

等征服中國以後,西班牙要在中國設立58個教區,傳播基督教的信仰,派遣數名總督治理地方,同時鼓勵西班牙人移民中國,和中國女性生育混血後代,逐漸改變中國人的血統。

而且計劃書裡還說,在征服中國的過程中,不能肆意殺戮,要不然以後沒人給西班牙做苦力了。

現在看這份侵華計劃,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夜郎自大。

不過腓力二世感覺非常滿意,準備組織遠征軍,馬上征服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但是世事無常啊。

還沒等腓力二世準備好遠征中國,便在短短兩年後,被英國殲滅其“無敵艦隊”,逐漸失去海上霸主的地位。

此後的西班牙淪為歐洲二流國家,再也沒能恢複曾經的輝煌,百年間運回來的金銀,也成為其他國家崛起的燃料。

真是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