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金窩銀窩不如狗窩,但是感覺外國就沒這種說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總有很多人對别人家的地盤特别感興趣。
記憶中1970年之後,總有一些國家對我們的南海問題多方指手畫腳,妄圖好渾水摸魚,可以在這裡分一杯羹。中國那麼大,地方這麼多,你說巧不巧,他們怎麼都對南海感興趣?包括世界大哥美國,時不時就在南海秀一把肌肉。
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
顯而易見,一切皆是為了利益。
海水的下面有石油啊。液體黃金有多少重要,路人皆知。石油分布在哪裡?也是路人皆知,主要在中東和俄羅斯。那作為老資源的扛把子,也有頂不住的一天啊,日益枯竭就是每個國家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是以能源多元化也就成為各國的重中之重。
兜兜轉轉的,沒成想的某一天發現了海水之下有可燃冰的存在。這種新能源不僅儲量大,是現有石油儲量規模的2倍,可以夠人類開采上千年,燃燒之後隻産生CO2和H2O,真是相當的環保。

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新的鬥争開始。
那麼請問這麼好的東西,在大陸哪裡呢?
沒錯就在南海。
是以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喜歡在南海刷存在感。而且不僅是刷,而且是頻繁刷。
因為在南海地下的可燃冰,大部分已經探明,就等開采了。
是以當我們自主研制的藍鲸一号成功下水之後啊,他們急了,慌了,焦慮了。
沒辦法,因為可燃冰雖然千般好,但是就是開采很困難。存在海底下的可燃冰裡的甲烷是大氣中的幾千倍,一旦洩露後面不堪設想。
大家可以想想,海底滑坡,全球溫室效應都是很大的災難,是以必須小心再小心,技術一定要有保證。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句話,大家争鬥的就是新能源開采的技術和占領權。
從05之後,我們國家就從空白開始,一步一步自主研發海上鑽井平台技術,通過十年的探索,完成了從零到百的突破。随着藍鲸一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大陸對新能源開采邁出堅實的一步。
使用了4萬多噸鋼材的藍鲸一号有哪些本事呢?
1、采用了雙鑽塔系統,也就是說2個磚頭可以同時開工,如此技術也是我們首創,使得效率妥妥提高30%。
2、面多13級的飓風也紋絲不動。真正意義上的“釘子。”
3、平台裝備了最強的DP3動力定位系統,可以通過外部環境資料采用分析,再有計算機發送微調指令,同時控制鑽井下的8個推進器的轉速和方向,穩定性大幅度提高。
4、是現有采氣總量和采氣時長最強的記錄保持者,而且在給藍鲸二号的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旦技術成熟之後,大陸在能源問題上就能如釋重負。
結語
别小看海上鑽井平台,它可是被譽為流動的國土,更是一個國家工業到底行不行的标志性名額之一。
作為擁有32項核心技術,打破西方壟斷的海井平台。它一方面可以給國家的經濟提供強有力保證,另一方面更是宣告南海主權和大陸強大力量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