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作者:曆史謎中謎

前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上,有一座雄偉的建築成為了其圖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那就是有着600年曆史的北京天安門。

天安門建立于明朝永樂年間,清朝的時候才把名字改成天安門,天安門廣場在明清時期一直是宮廷廣場,也是一處“衙署林立,府部隊列”的皇家禁地。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今天的天安門廣場,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而在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對廣場的重建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周圍居民面臨拆遷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社會經濟處于恢複時期,在迎接新中國成立的日子裡,北平市人民政府面對天安門廣場的現狀,發動全市各界群衆,對天安門廣場進行了一次大掃除。

要知道,清朝末年,天安門廣場還是雜草叢生的地方,明清時期,這裡還是“T”字形的廣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悍然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閱兵式,廣場成為了八國聯軍屯兵牧馬的地方。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圖

他們焚毀正陽門,炮轟天安門,肆意踐踏中國主權。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滅亡,一年後,大清門改成“中華門”,封閉了幾百年的皇家禁地被解禁,在當時北洋政府内務總長的主持下,才對天安門廣場進行了一次改造。

當時已經拆除了千步廊,開辟了天安門前的東西大道,這樣老百姓來往東西之城就不用再繞道了,雖然緩解了交通堵塞的現象,但這樣的改造并不理想。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1930年前後的天安門廣場

新中國成立前,北平市民自發來到廣場,進行大掃除。

雖然千步廊已經不複存在,老百姓也可以自由通行,但那時仍然保留着明朝永樂年間的“T”字形格局,狹窄的廣場上,雜草叢生,坑窪不平,到處都是髒水,還有很多蒿草,足足有一人多高。

為了迎接新中國的誕生,1949年8月中旬,北京市召開第一屆全界代表會議,做出了對整修天安門廣場的決定,為了確定開國大典的順利召開,必須在9月份完成廣場的改造工作。

當時,有上萬人參與了這項工程,參加的人主要是周圍的居民,還有很多的學生,雖然開國大典要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消息并沒有正式的檔案,但那時已經有了傳聞,大家都為這個任務而日夜奮戰。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新中國成立前,大家在大掃除

資料顯示,北平各個學校的學生足足有6000多人,自願來到天安門廣場參加義務勞動,大家還掀起了勞動競賽,每20個人填一個大坑,一共填平了300多個坑。同學們歡聲笑語,汗流浃背,把天安門廣場打掃得非常幹淨。

在這場大掃除中,不僅拆除了廣場上的障礙物,還整修了廣場南北向的石闆路,清理出來的面積足足有54000平方米,可供16萬人集會,10月1日下午3點,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順利舉行。

開國大典之前,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争和人民革命戰争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此後一年,天安門廣場的改造工作就一直在進行。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1950年春夏,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周恩來總理委托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整修天安門廣場,這個重任壓在了北京市長彭真的頭上,想要改造天安門廣場并不簡單。

彭真考慮了現在廣場的現狀,綜合周總理的建議,把天安門前的石獅子向北移動,2萬多公斤重的一對華表,分别向東西各挪移了6米,一對石獅子相對展距,向北挪移至金水河岸邊,大大增加了天安門前路面的寬度。同時在天安門城樓前東西兩側的金水河兩岸,增建了貴賓觀禮台和普通觀禮台。

接下來的幾年,天安門的改造工作一直在進行,但是一直不能讓大家滿意。一直到1954年11月,彭真拆除了天安門中部的東西紅牆,然後把廣場上的所有空中線路全部改成了地下電纜,經過這幾年的改造,廣場的面積足足有11.3萬平方米,可以容納30萬人。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早期設計圖

最後平面圖到了周總理那裡,周恩來左看右看,總覺得還是不夠好,索性就把平面圖拿給毛主席看,毛主席看後也覺得不好,毛主席的意見是,天安門廣場的意義不容小觑,太小了不行。

意見傳到了彭真這裡,就更難辦了,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太小了不行,那如果再擴建廣場,周圍的居民就隻能拆遷了。這就面臨一個拆遷費的問題,當時,結合各位上司人的意見,彭真總結了四點。

第一,天安門廣場是國家政權的象征,廣場周圍應該以國家主要上司機關為中心,使它成為政治中心。

第二,天安門廣場周圍,應該有一組比較高大雄偉的建築,成為全市的中心。

第三,天安門廣場是大陸人民政治活動和群衆集會的中心廣場,應該足夠大才行。

1956年,彭真把自己的改造意見親自拿到中南海,向毛主席做了彙報了。毛主席說,我們6億人口大國的集會廣場,太小了不行,天安門廣場寬度從天安門東西兩側紅牆一直向南通出去,直到護城河,廣場東西是寬500米。按照這個意見,北京市政府拆除了廣場上的宮牆,鋪成了混凝土方磚,把天安門前的榆樹和槐樹全部換成了油松,廣場的面積又增加了一萬平方米。一直到1958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北京建設國慶工程,迎接新中國成立10周年。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為此,毛主席親自督促天安門廣場的改造一事,而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居民也不得不面臨被拆遷的選擇。

毛主席: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1958年中旬,毛主席在聽取了彭真新的改造意見後,明确訓示,改造天安門要反映出大陸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的特點,氣魄要大。

彭真馬上就明白,毛主席多次強調要足夠大,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地擴建廣場。周恩來得到毛主席的訓示後,也親自去督促這項工作,周恩來說:要展現“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題思想和時代精神,同時對廣場的規劃、建築物的設計,從指導思想到藝術構思都作了詳細而明确的訓示。他提出:“要古今中外,一切精華,皆為我用,中國人民之是以偉大,就因為我們能吸取世界一切好的東西。”

當時,有個問題就是天安門廣場東西兩側有大片的民房和建築,北京市的上司發出倡議書,希望北京市民積極配合,進行拆遷工作。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天安門周邊的居民

當時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大多都是從清朝末期居住下來的,很多四合院非常寶貴,但是面對改造工程,不得不進行搬遷工作。當時人民群衆非常支援政府的工作,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兩邊的居民就已經全部完成了搬遷。

接下來就是整體的改造工作,周恩來先前就和毛主席交換過意見,周恩來告訴毛主席,我們盡可能讓天安門廣場足夠大。毛主席問周恩來,如果建造一個100萬人廣場,能不能實作。周恩來綜合彭真的規劃方案,覺得沒有問題。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周恩來再給毛主席介紹規劃圖

轉眼來到10月份,鄧小平親自去檢視國慶工程的模型,并聽取了北京市上司趙鵬飛等人的彙報。

鄧小平認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天安門廣場的規模比較小,很難肩負起新中國成立第一個十周年大慶的重任,是以,結合毛主席提出的建造一個“100萬人廣場”的批示,這次要從實際出發。

此外就是廣場的寬度,從天安門至正陽門,廣場南北長度為880米,是實際存在的。廣場規模設計的關鍵是寬度的确定。在研究過程中,有人曾提出了350米、400米、500米這幾種設計方案,最後确定為500米寬。

這次的規劃是,從1958年10月開始準備,1959年1月開工,9月全部竣工,確定十年慶順利舉辦。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1958年毛主席在豐澤園檢視規劃模型,左起:彭真、毛主席、李富春、萬裡、周恩來

這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主席的住處豐澤園開會,審查國慶工程,周恩來和劉少奇、陳毅等上司出席了會議。

周恩來向毛主席作了一個簡單介紹,首先就是保留正陽門,然後拆除中華門,此外在廣場的兩側分列革命博物館,曆史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其高度和廣場的整體相協調。

據北京市上司趙鵬飛回憶:

那天大家來到豐澤園,周總理請毛主席出來看方案,毛主席到來後,詢問了廣場上幾棟建築各是什麼内容,周總理一一進行介紹。看完方案,毛主席沒有表态就回到卧室去了,周總理跟着進了房間,大家在會議室靜候。不久,周總理從毛主席的房間裡出來,告訴大家方案通過了。

毛主席拍定了這個方案後,市政府馬上開始組織力量,全面投入建設。當時北京群衆萬衆一心,先後有幾萬人投入建設,那時候沒有勞務費,也沒有車馬費,更沒有夥食費,工地上常常是人山人海。

從1959年1月到9月,幾個月的日夜奮戰,古老的天安門以驚人的速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加上當時人民英雄紀念碑已經建造完成,東側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曆史博物館;西側是象征着人民權利至高無上的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曆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形成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一個規模雄偉、氣勢磅礴的“人民廣場”呈現在世人面前。195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大典在面貌一新的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這次天安門廣場的重新改造,不僅讓整個廣場的格局發生了變化,還讓天安門徹底從封建王朝的皇宮内院的南大門轉變成了天安門廣場的主體。在毛主席的“百萬人廣場”的建議下,天安門廣場第一次“脫胎換骨”。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大改造:建立毛主席紀念堂

從1959年天安門廣場基本修建完畢後,此後大大小小也改過幾次,但是沒有較大的調整,一直到1976年。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于北京逝世,舉國哀思。

毛主席逝世後,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大家面前,毛主席的遺體怎麼處理。

按照毛主席生前的願望,他是希望進行火化的,但是華國鋒認為,進行遺體火化雖然是毛主席的遺願,但毛主席的地位在全國人民的心中,甚至在全世界面前都是舉足輕重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和列甯的遺體一樣,永久儲存下來,讓後人世世代代可以瞻仰。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華國鋒

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很多上司人就覺得可以,很多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有見過毛主席,如果把毛主席的遺體永遠地儲存下來,讓世代瞻仰,這對于中國人民來說,對于中國曆史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緊接着,華國鋒在中南海召集了緊急會議,讨論這件事,最後一緻通過,要永久保留毛主席的遺體,并且要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并對外開放,讓每個人都可以來北京瞻仰毛主席遺容。

這個想法确定了,遺體防腐處理根據現在的技術也不成問題,重要的是,毛主席紀念堂應該修建在哪裡呢?

當時大家有幾個建議,把毛主席紀念堂建立在香山或者北海。理由有二。

第一,新中國成立前,毛主席曾在香山居住過一段時間,毛主席在這裡和其他上司人商讨了建國大計,他也很喜歡這個地方,他多次和女兒李敏說這裡景色優美。

第二,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講究落葉歸根,墓地一般都是在比較安靜的地方,香山和北海,有山有山,正好符合這個想法。

盡管這些聽起來非常不錯,但華國鋒認為,雖然有理有據,但并不現實。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首先,這不符合毛主席“保護遺産”的想法,香山和北海都有大量的古代建築和景觀,毛主席來到北京後就下令要保護古建築,而且日後對外開放,必然是人山人海,這樣不好。

再一點是,香山等地區和北京城中心距離太遠,群衆來北京瞻仰的時候非常不友善,即便是修建了公路也不友善。

最後華國鋒認為,應該抛棄古代的“陵墓”的想法,應該把毛主席紀念堂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紀念堂,而且建立在市中心。那麼,建立在哪裡最合适呢?華國鋒指着地圖,建議修建在天安門廣場上。

毛主席生前曾專門督促過天安門廣場的修建,這個想法一提出來,當即被大家全票通過,北有天安門,南有正陽門,廣場中心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毛主席紀念堂,東西又有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上述建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廣場建築群體,使天安門廣場的“紀念性”“政治性”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這也完全符合毛主席生前的願望。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奠基儀式

這個決議通過後,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紀念堂奠基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華國鋒親自為紀念堂奠基,并發表了重要講話。

從1977年5月開始正式修建,僅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毛主席紀念堂便迅速竣工,這場大作戰和當年北京市民對天安門廣場進行大掃除一樣,個個毛遂自薦,紛紛投入戰鬥,最後完美交差。

8月20日,毛主席的遺體從保護室秘密運出,順利轉移到毛主席紀念堂,随後中央向全國播報了一個好消息,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毛主席紀念堂将會對外開放,至此,全國人民翹首以待,期待着這一天的到來。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圖 | 毛主席紀念堂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紀念堂正式對外開放,第一天便人山人海,無數人懷着對毛主席的無限懷念而奔赴北京,就為了看他老人家一眼,其中有幾歲的孩子,也有剛成家的年輕人,還有年邁的老人,大家對毛主席的懷念都化為了沉痛的淚水。

90年代末,北京市對天安門廣場進行了幾次修建,修建後的天安門廣場寬闊壯觀、對稱整齊,各建築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堪稱一座具有顯著民族特色的廣場。透過蔚為壯觀的古今建築,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延續,看到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美好前景。

58年,天安門廣場重新修建,毛主席問周總理:能不能容納100萬人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天安門廣場都會顯示出一番不同于白日的莊重和靜美,華美燦爛的華燈總是把廣場點綴得美輪美奂、楚楚動人。

如今,毛主席已經逝世四十多年了,人民群衆對毛主席的思念之情從未間斷,每當我們來到天安門廣場,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他老人家,尤其是看到天安門上懸挂的毛主席像,仿佛就看到他站在城樓上,朝着我們揮着手,他那慈祥的樣子,一如在眼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