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文|艾琳媽咪日記

我們常說:十年寒窗苦讀,隻為一朝金榜題名。

讀書對孩子們來說,确實會覺得苦,覺得累,但為了能夠一朝上榜,選擇更好的人生,這點苦,這點累其實不算什麼。

隻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夠心甘情願地吃下這份苦,忍受這份累。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面對孩子抱怨讀書苦,讀書累,甚至厭學的時候,很多家長都選擇給孩子講道理、談理想,但也有家長另辟蹊徑,用簡單直接的方式讓孩子在實踐中明白,學習苦,不學習更苦。

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安徽淮南就有這樣一位父親,面對孩子抱怨學習累,學習辛苦的時候,直接把孩子帶到自己工作的地方。

這位父親是一位廚師,每天起早貪黑地在後廚工作。

鍋很沉,但為了生活,他端得很穩;環境很熱,但為了掙錢,他還能忍受;油煙很嗆,但為了責任,他都能扛得住。

隻是兒子抱怨學習累,甚至厭學的時候,這位父親坐不住了。

直接把沉重的鐵鍋遞到兒子手裡,讓兒子用力端起來。

雖然孩子試圖颠起鍋來,但胳膊擡了好幾次,都無法真正地端起來。

看着孩子費力的模樣,這位父親雖然不忍,但還是嚴厲地說道:端,給我用力地端,我讓你試試鍋重還是你手裡的筆重,天天叫你學習,你累;叫你拿筆,你累;叫你看書,你累,我讓你試試哪個累?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話,看似不近人情,但這位父親最後還是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現在吃不了學習的苦,将來就會吃社會的苦。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社會就是生活,吃社會的苦,也就是吃生活的苦。

這位父親用實踐教育孩子,讓兒子明白學習累,不學習,将來的生活隻會更累。

很多人都為其簡單有效的教育方式點贊。

并且,和這位父親有相似想法的家長還有不少。

孩子厭學,有的家長帶孩子上街撿垃圾,有的家長帶孩子下鄉幹農活,還有的家長直接領孩子到工地搬磚。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其目的很簡單,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在勞動中真切地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好過平日裡無休無止地唠叨,前者的教育潤物無聲,後者隻會讓孩子更厭煩、更讨厭學習。

有選擇的機會,才能做喜歡做的事情

但也有人質疑: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對,各行各業都有其艱辛和有趣的一面,教孩子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才對。

這話乍一看,嗯,很正确,但似乎又有哪裡不對勁兒。

各行各業都有其艱辛和有趣的一面,不假。

教孩子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不假。

但這裡必要有個前提,那就是你得有選擇的權利。

當你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僅僅是為了生活糊口,就算苦中作樂,恐怕你也會後悔當初為什麼就沒好好讀書。

正如顔真卿所言: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孩子吃了學習的苦,以後的日子就一定不辛苦,但我們卻可以保證吃了學習的苦,會讓孩子的人生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就像“985”、“雙一流”大學畢業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做廚子,但他也可以選擇進外企、考公務員,但你就隻有高中畢業,你能有其他選擇嗎?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你可能更多地是為了生活而被迫接受,更談不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實踐教育重要,家長的反思也很重要

不可否認,家長們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生活的教育方式很有用,但在孩子抱怨學習苦,甚至厭學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也要反思我們的某些行為是否加劇了孩子的厭學的表現。

随着社會發展,科技革新,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因為自己吃了讀書少的苦,為了讓子女能夠擺脫這樣的命運,進而對孩子要求嚴格。

有的家長因為自己成就不差,認為孩子一定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進而對孩子要求嚴格。

還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争中被淘汰,進而對孩子要求嚴格。

大家的共同點就是:非常在意孩子的學習。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有的家長一見孩子考試成績沒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就指責孩子不認真。

前幾天,我在網上就看到這樣一條吐槽孩子考試成績的留言。

留言說:我孩子考了93分,全家都在罵孩子。

當我看到這條留言的第一眼時,腦中浮現的就是孩子憋屈的模樣。

家長對孩子期望高,可以了解,但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僅會讓孩子覺得學習累,還有可能會讓孩子走上厭學的道路。

一次考差了不可怕,下次更努力就行。

而且,孩子可能也因為自己這次發揮失利而自責,這時候孩子需要的是鼓勵,讓孩子下次再考出好成績的鼓勵,而不是罵孩子。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是以,面對孩子覺得學習累,甚至厭學的時候,用實踐教育讓孩子體會生活百味很重要,但家長們自我反思是否給孩子帶去過多、過大的壓力也非常重要。

前者讓孩子體會生活的真谛,後者讓孩子的心靈能有栖息之地。

寫在最後:随着現在生活水準的提高,很多孩子都很難體會到美好生活背後所需要付出的艱辛與努力,是以,早早地讓孩子體驗生活,了解生活的本質,對孩子有益無害。

孩子抱怨讀書累,家長用實踐教育,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社會的苦

畢竟,當我們後悔在生活面前沒有條件可講時,那已為時已晚,但孩子們現在卻可以通過讀書,來獲得選擇怎樣生活的權利。

當然,保持愉快溫馨的家庭氛圍,也會讓孩子在努力去選擇生活的路上,内心也充滿富足。

注: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