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文|艾琳妈咪日记

我们常说: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读书对孩子们来说,确实会觉得苦,觉得累,但为了能够一朝上榜,选择更好的人生,这点苦,这点累其实不算什么。

只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心甘情愿地吃下这份苦,忍受这份累。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面对孩子抱怨读书苦,读书累,甚至厌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都选择给孩子讲道理、谈理想,但也有家长另辟蹊径,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学习苦,不学习更苦。

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安徽淮南就有这样一位父亲,面对孩子抱怨学习累,学习辛苦的时候,直接把孩子带到自己工作的地方。

这位父亲是一位厨师,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后厨工作。

锅很沉,但为了生活,他端得很稳;环境很热,但为了挣钱,他还能忍受;油烟很呛,但为了责任,他都能扛得住。

只是儿子抱怨学习累,甚至厌学的时候,这位父亲坐不住了。

直接把沉重的铁锅递到儿子手里,让儿子用力端起来。

虽然孩子试图颠起锅来,但胳膊抬了好几次,都无法真正地端起来。

看着孩子费力的模样,这位父亲虽然不忍,但还是严厉地说道:端,给我用力地端,我让你试试锅重还是你手里的笔重,天天叫你学习,你累;叫你拿笔,你累;叫你看书,你累,我让你试试哪个累?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话,看似不近人情,但这位父亲最后还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会吃社会的苦。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社会就是生活,吃社会的苦,也就是吃生活的苦。

这位父亲用实践教育孩子,让儿子明白学习累,不学习,将来的生活只会更累。

很多人都为其简单有效的教育方式点赞。

并且,和这位父亲有相似想法的家长还有不少。

孩子厌学,有的家长带孩子上街捡垃圾,有的家长带孩子下乡干农活,还有的家长直接领孩子到工地搬砖。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其目的很简单,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在劳动中真切地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好过平日里无休无止地唠叨,前者的教育润物无声,后者只会让孩子更厌烦、更讨厌学习。

有选择的机会,才能做喜欢做的事情

但也有人质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对,各行各业都有其艰辛和有趣的一面,教孩子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才对。

这话乍一看,嗯,很正确,但似乎又有哪里不对劲儿。

各行各业都有其艰辛和有趣的一面,不假。

教孩子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不假。

但这里必要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有选择的权利。

当你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仅仅是为了生活糊口,就算苦中作乐,恐怕你也会后悔当初为什么就没好好读书。

正如颜真卿所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虽然我们不能保证孩子吃了学习的苦,以后的日子就一定不辛苦,但我们却可以保证吃了学习的苦,会让孩子的人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就像“985”、“双一流”大学毕业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做厨子,但他也可以选择进外企、考公务员,但你就只有高中毕业,你能有其他选择吗?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你可能更多地是为了生活而被迫接受,更谈不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实践教育重要,家长的反思也很重要

不可否认,家长们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教育方式很有用,但在孩子抱怨学习苦,甚至厌学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也要反思我们的某些行为是否加剧了孩子的厌学的表现。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革新,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因为自己吃了读书少的苦,为了让子女能够摆脱这样的命运,从而对孩子要求严格。

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成就不差,认为孩子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对孩子要求严格。

还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从而对孩子要求严格。

大家的共同点就是:非常在意孩子的学习。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有的家长一见孩子考试成绩没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指责孩子不认真。

前几天,我在网上就看到这样一条吐槽孩子考试成绩的留言。

留言说:我孩子考了93分,全家都在骂孩子。

当我看到这条留言的第一眼时,脑中浮现的就是孩子憋屈的模样。

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可以理解,但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仅会让孩子觉得学习累,还有可能会让孩子走上厌学的道路。

一次考差了不可怕,下次更努力就行。

而且,孩子可能也因为自己这次发挥失利而自责,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让孩子下次再考出好成绩的鼓励,而不是骂孩子。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因此,面对孩子觉得学习累,甚至厌学的时候,用实践教育让孩子体会生活百味很重要,但家长们自我反思是否给孩子带去过多、过大的压力也非常重要。

前者让孩子体会生活的真谛,后者让孩子的心灵能有栖息之地。

写在最后: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都很难体会到美好生活背后所需要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因此,早早地让孩子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的本质,对孩子有益无害。

孩子抱怨读书累,家长用实践教育,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毕竟,当我们后悔在生活面前没有条件可讲时,那已为时已晚,但孩子们现在却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得选择怎样生活的权利。

当然,保持愉快温馨的家庭氛围,也会让孩子在努力去选择生活的路上,内心也充满富足。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