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正式施行,相關環境的配套設施也成為社會關心的話題。市人大代表、市殘聯副理事長莫彬彬調研後發現,“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存在短闆,需加以重視和改進。
所謂無障礙環境,是指為便于殘障人士、老年人、婦女、兒童等全體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築物及使用其附屬設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擷取、使用和交流資訊,獲得社會服務的環境。
據統計,上海現有持證殘障人士59.5萬。同時,随着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占比不斷擴大。“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殘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其他特殊群體的無障礙環境,是把上海建設成社會主義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一環,更是展現城市溫度和軟實力的重要标志。”
莫彬彬發現,“一江一河”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短闆主要表現在無障礙通道不連貫,輪椅無法獨立完成全程通行等方面,無障礙導覽圖和無障礙辨別也存在缺乏的情況,比如沒有在地圖上标注無障礙廁所或者電梯所在,讓人無法快速找到需要的無障礙服務設施。此外,還存在無障礙資訊交流服務供給不足,不能提供掃碼文字介紹和手語服務,已有的無障礙設施不符合标準等情況。
對此,她建議,結合楊浦濱江公共空間建設,在該區域内推進“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建設試點,形成“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建設樣闆,總結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建設經驗,編制完成“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建設設計導則,以導則為遵循逐漸在全市範圍内推廣,同步建立維護管理機制,明确工作職責,制定工作标準,對管理、維護情況進行考核、評比,并向社會公共公開結果。
她還建議,相關區在推進轄區内“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建設過程中,主動聽取殘障人士、老年人等人群的意見,從源頭規範無障礙建設行為。對已建成的場館設施應邀請他們進行體驗,查找不足,及時整改。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顧傑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顧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