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刑偵工作當中,往往一個不被人察覺的細微之處,就能成為破案的關鍵線索。
2012年的上海就發生了這樣一起極具代表性的案件。一樁普通盜竊案裡的一名從犯,僅僅因為自稱湖南人卻從不吃米飯,而引起了警方的懷疑。當警方出于謹慎,順藤摸瓜往下查時,竟牽扯出了兩樁陳年命案,以及一名在逃17年的殺人犯。

小偷不吃米飯,引起警方警覺
2012年7月3日一大早,一位陳先生慌慌張張跑到上海鐵路公安處報案,稱自己撞見了小偷。
原來,前一天晚上,陳先生在上海火車站南廣場的一個椅子上,坐着等自己那趟班車。由于那天和客戶談生意時喝了些酒,陳先生酒勁上頭、困意襲來不知不覺就倒下睡着了。等他醒來時,身邊的行李包竟不翼而飛。
要知道,那個包裡不僅裝着6萬塊錢現金,還有陳先生的銀行卡、支票、印章等各種重要物件。損失巨大不說,那些身份物件倘若被小偷盜用,後果更是不堪設想。為此,陳先生急得都快哭出來了。
萬幸的是,由于事發之時正值淩晨,來往行人屈指可數。警方在調取監控錄像後,很順利的就鎖定了嫌疑對象。隻見當天1點20分左右,4名男子分兩批,鬼鬼祟祟地靠近了熟睡中的陳先生。偷走包後,4人還潇灑地直接在大馬路上分起了贓。
緊接着,警方通過銀行自動取款機的監控畫面,鎖定了一名嫌犯李大軍的正臉,進而将這個盜竊團夥一網打盡。
作為一起高速破獲的盜竊案,盡管4名犯罪嫌疑人(李大軍、洪厚裕、賀佐國、衛求)盜竊的數額特别巨大,但由于破案及時、财物被全部追回,犯罪情節也不算十分嚴重,是以他們面臨的應該就是有期徒刑多少年的懲戒。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從犯之一的衛求卻是一副心事重重、局促不安的模樣,看上去比主犯李大軍還要緊張。憑借高度敏銳的辦案直覺,警方認為衛求過度緊繃的異常表現背後,必然隐藏着其他問題。
警方在審問衛求
秉承着“甯願白費功夫,也不漏掉一個”的辦案宗旨,警方随即對另外三個犯罪嫌疑人展開了進一步審訊,而審訊内容正是關于衛求的情況。
“我們隻知道他叫毛胡子,來到這裡才知道他叫衛求。”
“他這個人很兇的,他在外面,他身上一年四季都有刀。他敲詐人家的時候,人家把兩百塊錢藏到嘴巴裡面,他都用刀把嘴巴撬開,把那兩百塊錢拿出來。”
“他經常被抓起來,在外面混不了幾個月或者一年,就被抓走了。”
在3名同夥的描述當中,衛求平日裡十分神秘,有非常多次犯罪前科,而且行事風格相當兇狠。這些都側面印證了警方的猜測——衛求的來頭絕對不簡單。當然,其中最一錘定音的線索,還要數洪厚裕無意中提及的一段話。
“他(衛求)說他是湖南的,但我們喊他‘山東’。”
“我說你不是湖南人,因為他從來不吃米飯,他都吃饅頭、面包這些東西。”
根據衛求自己的說法,他是湖南嶽陽人,但從小父母雙亡。自8歲那年父親離世後,淪為孤兒的他便開始在全國各地流浪。也正因如此,衛求說話都不帶湖南口音。
乍一聽,衛求的身世似乎沒什麼問題。除了太過曲折一些外,充分能夠解釋他沒有口音,以及陰差陽錯走上犯罪道路等問題。但衛求展現出的飲食喜好,卻着實令警方很在意。
要知道,中國一直以來都有“南方吃米,北方吃面”的說法。盡管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但衛求頓頓吃饅頭、用大蔥下面條的吃法,實在太像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了。
就這樣,警方最終決定對衛求刨根問底,把他的身份資訊、過往經曆、犯罪前科全部弄個明白。可誰曾想,當警方打開全國人口資訊系統,輸入“衛求”後,竟然查無此人。衛求居然連名字都是假的!
衛求真身暴露,牽出雙屍命案
“我爸爸不能回去,一回去就會被抓。”這是一次,衛求的家人來上海看望他時,衛求的兒子偶然說出的一句話。
前科累累、多次入獄、殘忍兇狠、對同夥和警方都隐瞞真實姓名,甚至于有家不能回、面臨着被抓。
這個“衛求”到底是誰?他究竟犯了什麼大事呢?很快,一張銀行卡的出現就揭開了所有的謎題。
在對“衛求”随身物品的檢查中,警方發現了一張銀行卡。不過,該銀行卡的戶主不是“衛求”本人,而是牛彭永。據調查,牛彭永出生于1994年1月8日,剛滿18歲,是陝西韓城人。
一名陝西少年的銀行卡,為何會落入人在上海的“衛求”手中?就算是偷來的,這未免偷得也太遠了些。随後,在對牛彭勇周邊關系的進一步調查中,警方驚喜又驚愕地發現,其父牛抗斌長得跟“衛求”有九成像,而且牛抗斌還是一名在逃多年的重大殺人嫌疑犯。
頃刻之間,籠罩在“衛求”身上的迷霧煙消雲散——“衛求”就是殺人後畏罪潛逃的牛抗斌——他曾殘忍地殺害了一對年輕的小夫妻。
那是1998年5月25日,河南省鄭州市北站路的一個偏僻小屋裡,楊桂榮正準備叫上妹妹、妹夫一起去逛街,可當她來到門口時,卻發現大門沒有關好。
楊桂榮回憶稱:“我打開房門一看,被子在地上放着,地上還有血。”
起初,生活環境單純的楊桂榮下意識認為,是不是有人在這裡打架了,那已經是她所能聯想到的最可怕的事情。然而當她走進裡屋時,卻看見自己的妹妹和妹夫躺倒在血泊當中。
楊桂榮說:“110來了以後,我妹妹當時還沒有死,她還有感覺,男人當場就死了。但妹妹後來也因為傷勢過重,不治身亡了。”
家人的慘死,和血腥駭人的命案現場,給楊桂榮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此後很多年裡,每每午夜夢回時,她都會噩夢纏身。
想必看到這裡,大家都猜到了。犯下這起殘忍血案的主犯,正是牛抗斌。牛抗斌向3名同夥提出要弄筆錢花,然後便實施了這場犯罪行動。不知道他們本就是沖着硬搶去的,還是在偷竊過程中意外撞見了受害人。總之,牛抗斌不僅痛下殺手,還在殺人之前毆打了男主人,并強暴了女主人。至于最初求财的目的,牛抗斌僅拿走了一個腰包,裡面隻有200塊錢。
警方筆錄
為200塊錢,就殘忍殺害了兩條人命,甚至對受害人極盡折磨與羞辱,牛抗斌等人的惡行無疑是罄竹難書。
然而令人憤慨的是,姚秀寬等其餘3名從犯,都在案發後一周之内落網了。唯獨策劃、主導了這一切的牛抗斌逃之夭夭、逍遙法外,而且一逃就是14年之久。
警方萬萬沒有想到,這麼一個窮兇極惡,仿佛人間蒸發一般的殺人犯,竟然會因為一起普普通通的盜竊案件,在時隔10多年後浮出水面。
家中土地争端,走上犯罪之路
在真實身份被戳穿後,牛抗斌顯得十分的愧疚。他一邊說:“我想家了,想老婆,想老媽了,想孩子了”;一邊不停地表示自己對不起受害者,對不起家人,頗有副真心悔過的模樣。而且牛抗斌愁容滿面、一臉滄桑,看上去很難讓人将他和一個盜竊、強奸、殺人犯聯系在一起。
根據調查,牛抗斌于1969年出生于陝西省韓城市,家住芝陽鎮喬子玄柳村。牛抗斌家裡有田有地、沒有欠債,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十分要好,他還早早娶妻生子,組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再加上玄柳村當地民風淳樸,牛抗斌少年時期也沒有什麼混迹街頭、惹是生非的黑曆史。很顯然,牛抗斌的生活真的跟殺人、犯罪等可怕的元素,相距甚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牛抗斌從一個老實本分的農村青年,化身為一個滿手血腥的亡命之徒呢?
關于這個問題,牛抗斌老家的鄰居馮老伯給出了答案:“因為地邊子,他(牛抗斌的父親)就說我把邊石立到他那邊去了,兩家的地,誰願意讓他立,說實話,都是因為我。”
事實上,1998年那對慘死家中的年輕夫婦,已經不是牛抗斌殺害的第一個人了。牛抗斌罪惡人生的起點,就是馮老伯口中的“地邊子”,即土地和土地之間的邊界。
馮老伯一家與牛家原本是鄰居,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兩家關系長期以來一直十分融洽,你來我往的也十分頻繁。直到1995年,兩家的關系急轉直下。
起因大概是,馮老伯把用以證明分界線的石頭,偷偷往牛家那邊挪了一點。牛抗斌的父親發現後,立馬火冒三丈,指着馮老伯的鼻子怒罵他侵占自家土地。要知道在農村,可有着“占人的地邊子,就是割人的肉”這麼一句諺語。因為地邊子的問題,兩家人是争執不休,火藥味越來越濃。
彼時的牛抗斌才26歲,正值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年紀。他火氣一上頭,直接帶着弟弟牛抗民,抄起家夥就往馮家沖去。
那天的暴力沖突之中,牛抗斌和牛抗民兩人,用鋤頭活活打死了馮老伯的兒子。
時至今日,回想起當年的駭人場面,馮老伯都是老淚縱橫、耿耿于懷。
很顯然,牛抗斌的第一次犯案,真的就是出于沖動所為。他原本是想毆打牛家人一頓,給他們一個教訓,但絕對沒有想過殺人,也從未預料到自己竟然會下手過重殺死人。
得知馮老伯的兒子重傷不治去世後,牛抗斌的家人都勸說他去自首,好好認錯、好好悔過,争取寬大處理。可是在牛抗斌的認知中,“殺人是要償命的”。他害怕,他不想死,也不想進監獄。于是,他選擇了拉着弟弟一起逃跑。
然後就上演了那熟悉的一幕,牛抗民沒逃多遠便落網了,并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牛抗斌卻成功逃脫了警方的追捕。
罪惡逃亡17年,悔恨所作所為
從1995年到2012年,牛抗斌整整逍遙法外了17年之久。不過,與大部分逃犯像下水溝裡的老鼠一般。躲躲藏藏、見不得光的情況不同,牛抗斌卻活得相當高調。
1998年,入室搶劫,強奸、殺害一對年輕夫妻後出逃。
1999年,因盜竊罪被勞動教養2年。
2004年3月,因盜竊罪被判拘役4個月。
2004年7月,因盜竊被勞動教養1年6個月。
2007年,因盜竊被勞動教養1年6個月。
2009年,因盜竊被勞動教養1年9個月。
2011年,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
牛抗斌的犯罪履曆表,可謂讓一般小毛賊望塵莫及。可以說,他逃亡的17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都關在監獄裡服刑,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發揮到了極緻。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心裡一定産生了諸多疑問。為什麼隻是過失打死人的牛抗斌,會轉變成一個喪心病狂、無惡不作的惡棍?為何他被捕入獄這麼多次,都沒有一個警察調查他的真實身份?
事實上,關于牛抗斌犯案性質的惡化,歸根究底就是前面提到的“害怕”。牛抗斌先入為主的認為,自己殺了人,一旦被抓到,必然逃不脫死刑的懲罰。時間一長,牛抗斌就萌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最後都要死,犯一樁罪行和幹無數件壞事,最後都是一個結果,那就自暴自棄、放飛自我吧。
當然,這背後也有為了生存的原因。畢竟作為一個殺人逃犯,牛抗斌必須四處逃竄、隐姓埋名,壓根幹不了什麼正當營生,隻能靠坑蒙拐騙、搶劫偷竊弄錢。
就這樣,17年間,牛抗斌是四處犯案。通常都是一做案就被抓,刑滿釋放後立馬故态複萌,然後再因盜竊罪入獄,循環往複。
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面對這樣一個罪行累累的前科犯,那些辦案警察居然連他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資訊都沒有核查過,任憑牛抗斌頂着一個假名字在警局、監獄裡進進出出,跟進自家大門一樣。
關于這個問題,一方面應該與那個年代辦案流程較為松散、相關系統沒有完善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源于牛抗斌拿手的“攻心計”。逃亡期間,牛抗斌深入貫徹着“舍小保大”的宗旨,一旦因盜竊罪被抓,絕不狡辯,積極配合警方,第一時間交代全部犯罪事實。由此給警方營造一種自己認罪态度良好、真心悔過的假象,讓警方放松警惕,進而避免被深入調查。
總之,靠着承認罪行、轉移視線這招,牛抗斌數次锒铛入獄,卻都沒有被識破真身。
好在“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牛抗斌怎麼都沒想到,上海鐵路公安處會對一樁普通盜竊案查得如此細緻,甚至因為不吃米飯的飲食習慣而懷疑起自己的真實身份,并順勢牽扯出那兩樁陳年舊案。
随着真實身份和昔日罪行被警方揭露,牛抗斌顯得異常的平靜與輕松。他表示:“我現在在這裡,一句話說白了,早些走了早些省心,也不想受這罪了,因為自己做的惡自己知道。”
原來這17年間,牛抗斌雖在不間斷的違法犯罪,但他卻并沒有達到喪心病狂的狀态。相反,牛抗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罪行,并為此感到後悔,終日惶惶不安。
尤其是2011年,他遏制不住内心思念,偷偷回了趟家後。卻發現家中早已物是人非,父親、弟弟都去世了,妻子帶着孩子早已改嫁,就隻剩下老母親一人孤苦伶仃。而家中的慘劇,也都是他作惡的惡報。
是以,當一切真相大白時,牛抗斌反而感覺到了久違的輕松。他對着鏡頭表示:“這錢(贓款)要能取出來的情況下,這錢給受害者方他們,多少給一點賠償,也算我良心發現,我現在唯獨就是這麼一點,再沒有别的了,我也知道我錯了,也知道後悔了,但錯也錯過了,後悔也沒用,多少是點補償吧。”
從一個家庭美滿幸福的普通青年,到一個罪惡滔天的殺人逃犯,牛抗斌的人生是一步錯、步步錯。期間,他原本有無數次機會投案自首、回頭是岸,可他卻堅定的在犯罪道路上一路前行。
對此隻能說,做人千萬不要沖動,凡事三思而後行。當然,如果是違反犯罪的壞事,無論多少思都不能行。
以上就是本期曆史文社的全部内容,看完不要忘記轉贊評加關注哦,感謝您的支援,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