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作者:法治潮陽

最近,《經濟學人》中國專欄“茶館”的主編,找到了著名的自媒體人賽雷,對他進行了采訪,然而這次采訪并不是帶着善意和真誠。《經濟學人》在刊登的文章中歪曲了賽雷的采訪内容,并将中國年輕人自發的愛國之情和極端的“民族主義”混淆,把制作事實核查的視訊描繪為“有利可圖”的生意。為此我們專門采訪了賽雷,聽他講述本次采訪的始末。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自閉了,去年,11月,經濟學人,說要采訪我。但是兩個月之後,我才知道我被騙了。雖然我被人網暴過無數次,但隻有這次最讓我傷心。

曾經我抱着友好交流的心,真誠地回答了每個問題。但對方沒有珍惜。他曲解了我的采訪内容,把我宣揚成一個煽風點火的極端民族主義代表,還把回形針、中南屋等人捧作高尚又清醒的世界公民。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

但幸好!我錄了音!

天籁之音,賽雷話金。雖然被曲解我很生氣,但這樣吃瓜吃到自己頭上的機會千載難逢!今天我就拿我自己的真實案例,給大家分析一下外媒究竟是如何炮制出一篇惡意滿滿的假新聞。保證全是内幕!沒有一點幹貨。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 新聞稿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下網上的原文。這篇名為“China’s online nationalists turn paranoia into clickbait”的文章,标題就起得很聳動:中國的網絡民族主義者将偏執變成了點選誘餌。一棍子就将所有愛國情感打成了偏執,然後再把愛國和切實的利益挂鈎,也就是針粉最愛給我貼的标簽,所謂的“吃愛國飯”。

他在文章的開頭,就提出了一個假設:即民族主義的擡頭可能有一天會導緻普通中國人,特别是年輕人爆發出無法控制的憤怒。而這樣偏執的排外,将成為一種令人讨厭但有利可圖的遊戲。

那麼首先我們要确定,何為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原本是來自西方學術界的一個概念,關于它的定義衆說紛纭。通常是指以維護本民族利益和尊嚴為出發點的思想與行為。積極起來可以利于維護本國主權、利益和尊嚴,進而推動社會發展。而偏執起來,會極端排外,閉關鎖國。也因為這樣混亂的定義,是以民族主義這個标簽往往取決于言者的價值取向。很顯然,在這篇報道裡,民族主義成了一個貶義詞。

但問題是,我們大多數人抱持的,是一種愛親人、愛家鄉,進而擴充到熱愛國家疆界内社會共同體的樸素的愛國情感。可報道裡卻把這種情感定義成極端民族主義。

緊接着他就開始給人進行分類,說有“一群人”明明是中國與各國之間的橋梁,僅僅因為傳達了西方對于“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的擔憂,就被得到官方支援的“民族主義釋出者們”污蔑為受到境外資助。

而這群自發公益的橋梁們到底是誰呢?作者也不含糊,幹脆就點名了:回形針、三橙星球,中南屋。還美化了他們的光輝戰績:說回形針因為在影片中指出少吃肉對地球有好處,就遭到網絡民族主義者攻擊。然後又說三橙星球因為敦促中國人更加負責任地消費海鮮,被說成種族叛徒;又說中南屋為了促進非洲的可持續發展,卻被冠上“二鬼子”的名号。最後生怕外國人不知道二鬼子的意思,還貼心地解釋了這個詞的含義。看到這,我發現,這幫人全成了正義的一方,而反派頭子竟是我自己???

這也就算了,他們還說我以前是“鮮為人知”的社交媒體企業家!我明明從2015年就開始做科普部落客,好歹也算是個頭部,怎麼就鮮為人知了?還說我的秘密武器是讓排外主義變得有趣?但我的秘密武器明明就是我的天籁之音!這也可以算了......他們居然篡改我粉絲的性别!誰不知道我的核心閱聽人明明都是女粉!

分不清我粉絲的性别,也分不清網友們的玩梗!在文章的描述裡,愛國不僅成了娛樂産業,還成了發财的手段。根據某位“老闆去年被針對”的匿名人士稱,揭露反華者的視訊可以收獲流量,進而轉化成收入。那我們就說說收入,對自媒體來說,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實是廣告,而賽雷話金釋出至今,100多個視訊裡隻有一期是廣告内容,也就這期還是朋友走的後門,又何談流量轉換成收入?

更何況我們賽雷作為一個從汽車行業起家的自媒體,在自媒體行業裡面是相對離錢比較近的,我們想要賺錢的話會有很多種方法,根本就不需要用他所說的方式,我恰幾個爛飯就行了嘛,說說影豹AMG性能啦,說說蔚來可以直接跑川藏公路啦這些,那來錢不比這些快多了嘛。

文章過半的時候,終于提到了我的采訪内容。說來好笑,我耗時30多分鐘,将近1萬多字的采訪文本,就被濃縮成了這麼一段意思,怎麼是生怕查重不通過嗎?

還特别提到了我在接受采訪之前,以不信任外媒為由提前詢問采通路題。且不說我根本就不認識你為什麼要無條件信任你,單就是這麼個塑膠中文,沒有一個中文大綱我能知道他問的是啥?除此之外,在原采訪中,我并沒有告知對方我的姓名,還特别聲明了:如果非要稱呼的話,就叫賽雷或者Mr.lee就行。因為我和我的合夥人還有同僚,都遭受過死亡威脅以及資訊曝光的問題,結果整篇文章提到那麼多相關人士,偏偏就隻強調了我的“真名”。一個知名媒體,如此不守信用,還談什麼信不信任?

這裡呢我也正好再申明一下,這個所謂曝光的我的真名,其實是我們一個員工的名字,而作為全球享有盛名的《經濟學人》雜志,竟然引用了黑粉為了曝光我們所謂的個人資訊,在網上東拼西湊釋出的假新聞,至此為止我真的覺得,經濟學人也不過如此,隻是恰好這位同僚和我都姓李,導緻了這個所謂的專業雜志也信了這個fake news。

我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你們不值得信任!相關問題在原采訪中也提到過,對方問我為什麼會對所謂的西方勢力比較敏感。而我認為核心原因就是西方對于我們國家的報道,假新聞實在太多。再聯系一下阿拉伯之春、緬甸暴亂背後NGO的影響,才不得不防。是以就列舉了幾個,我聽到認為特别荒唐的新聞:像是川普說喝消毒水能治療新冠、BCI對新疆棉花的污蔑、和我們捐贈的口罩裡面有摻雜華為的晶片等。而這些,他所謂的“無來源花絮”恰恰是我在外網随便一搜就能看到的新聞報道。

他還特别強調了,我“堅稱”自己是一家私人公司,與政府沒有聯系。真的委屈,姐妹們,我還用“堅稱”?我要是真有背景,還至于新年連哔4天?親愛的稽核大大還會看到我就頭痛?算了,說多了都是淚。

下面一段就更好笑了,充斥着“你們中國人都是白眼狼,卸磨就殺驢的控訴”。首先,真心幫助我們的哪個不是被寫進了曆史裡人人稱頌?而他提到的那段“蜜月期”,也是以雙方互利互惠作為一個基礎,是因為西方社會對于中國有一些利益訴求。這是我們需要提防的點,但提防不同于敵意。也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借鑒西方的一些經驗。我們國家是開放地去借鑒各個國家有用的發展途徑,然後融會貫通去找到一條适合我們國家的發展道路。

到了尾聲,還特意加粗了一個小标題。“告訴中國人,每個外國人都是潛在的間諜。”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但可能就是他們自己的經驗。這裡我又要給大家講一個“某處讀過”的荒唐新聞:

2019年,CNN報道了一個U盤大姐張玉婧,因為工作性質,需要和名人合照來提高自己的身份,是以她咬牙花了10多萬元,買到了一份特朗普行宮的晚宴邀請函。結果等她孤身一人攜帶四部手機、一個硬碟、一部筆記本電腦,和一個U盤,進入了特朗普的行宮,自拍了好一會兒之後,終于發現不對的執勤特工才把她抓起來。審訊了4個小時,還把她的U盤直接插進特勤局内部系統的一台電腦。結果電腦竟然中毒了,開始瘋狂安裝惡意軟體。而她所住的酒店裡還有一個檢測隐藏攝像頭的裝置,另外一部手機、五張手機SIM卡和大概8000多美元現金。就這樣,全美都認定了這是一個“女間諜”。蓬佩奧對媒體稱:“這說明來自中國的間諜活動已經猖狂到了何種地步”。但事實上法庭宣布沒有找到任何張玉婧涉嫌間諜罪的證據,最終隻能以蔑視法庭等罪名,被判入獄8個月。趕上疫情,還在移民拘留中心被關了兩年。

那按這篇專欄作者的邏輯,我是不是可以同理推出,外國人眼中每個中國人都是間諜?

然後他還語重心長地認為,如今國際非政府組織與我們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少,是以很多NGO就轉向遊說我們在環保議題上做個更負責任的國家。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我們做環保什麼時候需要被遊說了。在西方媒體炒作碳排放量話題,抨擊中國對氣候産生了“不良影響”時,中國人随着生态綠化工程的推進,早就實作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迹。在西方環保人士到處作秀、遊行時,大陸已建立了2750個自然保護區,約占國土面積15%,為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

40多年來,大陸森林覆寫率提高至23.04%,森林蓄積量提高到175.6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位居全球第一。中國人向來講究論迹不論心,環保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何須别人來遊說?看你是如何光喊口号不做實事的嗎?

至于外國人到底會不會在不期待回報的情況下幫助中國,這個問題,要不貴雜志幹脆關注一下我最新一期的視訊【叙利亞毒種子】,講的就是大善人美國不期待回報,無償提供帶蟲卵的毒種子給叙利亞人民的那些事兒。

最後,作者還提到了去年11月某環球“小報”的一篇報道。這個就很有意思了,他原文用的是tabloid來形容環球時報,而這個詞,一般指的是那種,文短圖多,内容多為名人逸事,常被視為不太嚴肅的通俗小報。不知道已經退休的老胡怎麼看待“小報”一說,總之作者是認為這篇内容的目的,就是提升國内對境外NGO的敵意。

而在《環球時報》的原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已經被國安部門查處的海洋公益組織,不僅接受了境外NGO的資助,還在大陸境内設立了22個靠近軍事目标的監測點。這種直接威脅大陸軍事安全的行為,我們提醒一下居然被說成是敵意?

要不是親眼看到這篇文章,我都不知道國外居然那麼peace&love,監測點都跑到軍港去了,還能扯着環保當大旗。要不然西方多開放幾個軍港?讓我們也去宣傳宣傳自己的環保理念?或者說我去那邊擺個攤唱唱歌也是可以的嘛,給西方的小夥伴也了解一下來自東方的音樂大師的音樂水準,然後呢再拍拍照記錄記錄留存留存。

總之通篇内容下來,我就短暫地出現了那麼一下,還被當成反面教材。那你又何必假惺惺地跑過來和我約什麼電話采訪?整個采訪中,相關提問其實我都有做過回答,但寫出來的内容可以說和我的回答沒有半毛錢關系,接下來我就翻出原版錄音給大家還原一下現場。

  • 關于 愛國和民族主義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 關于 大國義務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 關于 借鑒西方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後來我開始意識到,這些采訪都不是他的真實目的。他一直無視我的抗辯、我舉的實績,最後圖窮匕見,開始往“境外NGO能不能進中國做宣傳”這個問題上引。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發現西方幾百年的傳教士式思想一直都沒有變過。但問題在于,在環保這個課題上,我一個學霸為什麼需要你一個學渣來給我講題?你敢講我不敢聽啊。

我實在是想不到,《經濟學人》,一個跻身于全球閱讀量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商業期刊,一個中國考研學子的英語題源,竟能夠歪曲事實至此。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而我也是在被污蔑之後才發現,這篇内容所在的專欄「chaguan」,簡直就像是一個專為反華而開的欄目,他們讨論的不是中國,而是對中國的偏見。專欄的名字就是一個鮮明的證據,他們給茶館這一個休閑場所,強加了一個奇怪的定義,認為這是一處言論自由、平民鍵政的地方。但隻有咱們自己知道,喝茶對中國人來說就是稀松平常的事兒。是以這種過度解讀,歸根究底是因為常年占據話語權的外媒已經習慣了這種自說自話,在沒有真正了解另一方的文化,就随便扣帽子。而這種被輕視、被曲解的感覺,在我去找作者對質時,達到了最頂峰。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這位chaguan專欄主編,在沒經過我的同意和證明,就擅自使用網絡謠言流傳的賽雷“真名”,而在我指出問題後還厚顔無恥地否認自己的錯誤,還要我去證明自己的真名。是英國人獨有的幽默感嗎?王牌特工裡有句話叫Manners maketh man,這句話被國内譯成《論語》的“不知禮,無以立也”。結果現實告訴我們,一向以紳士自诩的英國人,到這個主編這裡隻剩下傲慢了。我會不知道自己叫什麼?

同樣是接受采訪,其他人就成了 “一位非政府組織的資深人士”、 “去年雇主成為攻擊目标的中國自由主義者 ”。要麼就直接幹脆不提創始人身份隻強調組織名什麼回形針、中南屋,去保護當事人。怎麼輪到我就成了今年30歲,真名啥啥啥的?我不知道他用一個網傳的名字當作我的真名,還特别強調到底是何居心。但這種雙标的行為既沒有一個主流雜志的專業性,也沒有媒體人應有的道德感。也難怪,會在某篇名為《從素齋到人造肉:人類食素編年表》的文章中寫出“那些堅持吃肉的人最終可能會看起來像豬一樣無知”這種半詛咒半威脅的蠢話。

不過感謝這位52歲,真名David Rennie主編的親自下場,讓我有幸見識到了西方媒體制造假新聞的能力。也算是祖傳技能吧,因為我按照他查我的方式,也稍微檢索了一下,發現他爹曾經是英國軍情六處的局長,專門負責冷戰期間的親殖民和反共宣傳。他還有個涉嫌從中國香港大量走私毒品被捕的兄弟。我也是太單純了,這樣的“家學淵博”,我竟然還期待他會真的有誠意了解中國,和我坦誠溝通。

就像我說的,推特是個好東西。果不其然,David也熱衷發表和轉發各種令人震驚的對華偏見,像是這種惡意揣測中國消除貧困的用意、污蔑中國人的抗疫政策是數字遊戲、以及在孟晚舟回國時陰陽怪氣。在他的推特上,這樣的内容比比皆是。你永遠可以相信推特,那裡聚集了外媒醜惡的嘴臉。

我發現,我并不是唯一一個被污蔑的視訊部落客,隻要中國自媒體和外媒的宣傳理念相悖,質疑一下他們的假新聞,那就是“自幹五”。要是再膽敢站出來為自己的國家發聲?那就是為了煽動民族情緒,吃“愛國飯”。看來,中國“民族主義”這個話題,就是最近外媒引導輿論的新政策。

在這杆大旗下,中國人不可以為自己的國家講話,會太過“民族主義”,但外國人卻可以假扮“中國通”随意批評中國,也叫客觀中立。而在看完David的幾條視訊之後,我完全可以确定,他在采訪我之前就預設好了立場!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友情提示一下:如果你認為網上關于你的資訊有問題,你可以來告訴我,我同樣也很樂意糾正。

我真的非常遺憾如此了解中國的你,卻依然選擇用偏見來解讀中國,我也很震驚,原來你們一直都知道真相,卻依然選擇歪曲事實,隻為了去佐證你的陰謀論。

David rennie:the view from beijing: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JAxH1rvxc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我接受了英國《經濟學人》采訪,切身體驗了深深的惡意

其實今天無論采訪的是誰,對方回答了什麼,他們都會天然帶着有色眼鏡看待中國。是以就算我在采訪的剛開始,就已經回答過我們是一個事實揭露類的視訊,這個賬号也是出于我個人的興趣才做的,恰恰是外媒那些不實的報道,源源不斷給我提供素材,才讓我有動力去反駁、去揭露真相。但他們依然稱我的視訊為民族主義視訊。因為隻有把愛國定義為不理性的情緒和偏執的民族主義,才能夠給某些人混淆視聽、渾水摸魚的機會,然後一群理中客就可以借此高潮,降低中國人的愛國情緒。

西方人可能真的不懂得愛國的意義,但在中國,愛國不應該被污名化,恰恰就是因為愛國這一腔熱血,讓我們能夠堅定地抵抗西方各種造謠和分裂。是因為愛國,是以疫情來臨的時候,才會有無數人站出來充當志願者。也是因為愛國,我們才願意為了疫情防控犧牲個人利益。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為了人民做出的努力,是以我們才會去愛國,這是一個互相的過程,而不是什麼盲目、偏激的情感。是以,建議下次外媒還是實事求是的報道中國吧,因為謊言、欺騙隻會讓我們的反擊更激烈,信仰更堅定。

來源:環球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