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作者:愛笑的dear

一部電影,品百味人生。

談及《教父》這部電影,我們會評價其為“一部屬于男人的成長史詩”。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教父》片頭

我們從其中,看到了柯裡昂家族面對紛亂動蕩格局時,他們對親情的珍視,他們對底線的堅守,他們的團結,他們的果敢。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教父

我們看到了 各大家族之間的爾虞我詐,我們看到了金錢權力對人性的毒害,我們看到了老一代教父的衰落和新一代教父的崛起。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維托與他的三個兒子

作為一部頗具浪漫色彩的黑幫史詩,劇中主角多為男性,被稱為男性的聖經。我們能體會到男性在各種決策與誘惑中的掙紮與痛苦,可是這其中出場的為數不多的女性也牽動着我的心弦。

我看到,女性在這個時代的卑微。

她們是施暴的對象,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卡洛暴打懷孕的妻子康妮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她們是酒桌上的玩物,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她們是替罪的羔羊,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維托的女兒康妮在遭遇家暴後,這個可憐的女人竟還将丈夫家暴的過錯攬在自己身上,為丈夫求情

她們是陰謀者的誘餌,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卡洛以康妮為誘餌,殺害桑尼

她們是依托丈夫生活的浮萍,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康妮質問麥克自己家暴丈夫的死

她們是這場鬥争的受害者,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麥克保镖被收買,在汽車上安裝炸彈欲殺麥克,誤殺了麥克的第一任妻子,阿波羅尼亞

她們是飯後談話中滑稽色情的對象。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談及女性時,低俗的描述

她們要忍受丈夫的不忠,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桑德拉目睹丈夫的不忠,仍選擇隐忍退讓

她們被隔離于政治權利之外,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男人們談論事物時,妻子都會被隔離在門外

對于她們來說,

最高的評價就是:“她會是一位合格的妻子。”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教父》這部電影的背景就是上個世紀四十到五十年代,二戰的結束時期。

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我們知道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前,美國婦女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就業方面,她們遭受歧視;家庭方面,基本上都是男性的附庸。

就業

美國我們都知道,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都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這個時候美國的婦女基本上都是家庭主婦,幾乎沒有人會選擇外出工作。直到19世紀工業革命爆發,婦女外出工作的人數才開始增加,就業方向以紡織業與文職為主,但事實上就業人數不到女性總人數的30%。

不僅如此,當時的政府在經濟大蕭條的就業壓力下,還頒布了限制已婚婦女就業的案例。當時的社會輿論統一認為,如果工作男性可以勝任的話,女性就沒有擔任這項工作的必要了。隻是在男性被雇傭完了的情況下,女性才有資格擔任工作。這樣的環境對女性來說可謂是十分苛刻。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婚姻

二戰前的美國,女性的婚姻狀況也很悲觀。當時的婚姻甚至和中國古代的婚姻相似,夾雜着利益,家庭、宗教、社會背景甚至于繁衍都成為當時婚姻考慮的主要因素。那時候女性沒有婚姻的自主權,多為家族包辦婚姻。

在這樣的婚姻裡,女性根本沒有話語權,男性因為能夠獲得生活物資來源而成為家中話語權的絕對掌控者,其家庭地位也是不可動搖的。哪怕到了二十世紀後,女性走出家門獲得了一定的收入來源,也難以實作婚姻中地位真正的平等。

當時的男性甚至會把家庭的破裂全部歸根于女性,即使是自己的出軌導緻的破裂,也能夠找出是因為自己妻子沒有魅力的荒謬理由。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教育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不僅僅古代的中國認同,那個時期的美國也認可。斯托克曾經将美國的婦女教育分為六類,其中隻有一類是真正通過學校來完成教育,剩下的幾類都帶有特殊目的,那就是将女性培養成一個合格優秀的家庭婦女。我們悲哀地發現,他們是将女性放在了家庭的層面,而非社會的層面。

平民家族的女性很少能夠接觸到正式的教育,哪怕是貴族家的小姐她們接觸到的教育也非我們想象的那樣,而隻是局限于藝術層面,也就是所謂用來維持上流社會臉面的貴族教育。

直到19世紀,美國的第一所女子中學才正式向大衆開放。後來向女子開放的高校數量也越來越多,但是教育依舊是傾斜的。女子的教育還是局限于文科和師範教育這種輔導型學科上,并且能夠獲得錄取的機會依據很少,大部分仍舊被上流社會所壟斷,并未做到真正的平等、普及。

《教父》,男性的紛亂,女性的悲哀

我想,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女性是無奈的,是被限制的被壓迫的。我們正視男女之間生理上心理上乃至思維上的差異,這是性别帶來的差異的美感,但絕不是我們用來歧視限制壓迫對方的理由。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發展離不開任何性别,請公平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性别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還是社會地位差異,我想這都不應該成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同居地球,我們每個人都有享受平等的權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