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首大寒節氣古詩,飲酒讀書,品味大寒之美

#大寒節氣##天天古詩詞#

大寒,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冬盡春來,寒極必暖。

大寒,“大”者意為凜冽,即寒氣之逆極,當寒冷積累到頂點時,必然伴随着溫暖的到來。

新春即到,三九已過,作為冬春之交的節氣,大寒不僅是關于舊年的總結,更是對于新歲無盡的期盼。

兩首大寒節氣古詩,飲酒讀書,品味大寒之美

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賞析

首聯,臘酒點出了年味,這時已經到了臘月,臘肉、臘魚、臘腸、臘八粥等美味,紛紛登場,向人們宣告新年即将到來。臘月裡,正是因為寒冷,人們才制作了臘酒,借以消除寒冷。将臘酒斟滿,爐炭點燃,剩下的就是靜靜享受這安谧的冬日時光。知己好友白居易的名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同是說的這個意思。

颔聯,幾近白話,道出了大寒天的養生之道。《黃帝内經》講: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就是說大寒時節,要去寒就溫,多曬太陽,不讓陽氣外漏。同時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幹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于淡泊甯靜的狀态。

頸聯,是說大寒到來也就意味着春天快到了,一年即将結束,星宿也在交換一個新的周期。大家在家烤烤火,吃吃羊肉,準備過年迎新春。

大寒,始終與“火”有着不解之緣。城裡人們喜歡圍着爐火,圍着炭火邊涮羊肉邊說話,鄉下孩子則喜歡圍着鍋門口,看大人們蒸出熱氣騰騰的包子、米餅、團糕,迫不及待地先嘗一口。

大寒迎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竈和除夕、乃至春節。人們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添置新衣,沉浸在節日的喜悅與歡樂之中。

大寒節雖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

尾聯,“春”字出韻。是說過不了幾天,就要新符換舊符,國家也會頒布新的法律法規,一年四季,萬事萬物,都仿佛在輪回更新。梅花和柳樹也期待着陽春而蓄勢待發,一切都蘊藏了無限生機與活力。大自然一定要在沉寂中萌發,我們也在新年到來之際,走向更為明媚溫馨的前方。

随想

臘月時,必是要喝酒的。元稹說,大寒時節,宜近火,沒事别開門。冬天交替,是自然規律。大寒過了,春天還會遠嗎?

在這樣寒冷的季節,詩人元稹認為最惬意的事情,莫過于呼朋喚友,共聚一室,溫臘月酒,圍爐取暖,叙談歡言。

兩首大寒節氣古詩,飲酒讀書,品味大寒之美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号,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雲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争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賞析

首聯描寫詩人在大寒之夜“獨憑幽幾”聽到窗外傳來栖鳥驚飛、孤雁哀号的聲音。詩人倦于塵勞,卻能感到淡泊超然。勞于俗務,覺得身心疲憊,隻有冬夜閑居,才能感到悠然自得,獲得内心的甯靜。

颔聯對仗工整,精巧地塑造了窗外北風呼嘯,霜氣肅殺,大雪将至的景象,也反襯作者内心的心情。

頸聯,夜深之時,詩人飲茶失眠。寒冷夜晚,詩人遣酒争豪。這也展現了作者的性格豪邁,安貧樂道,灑脫不羁。

尾聯作者“對群書”“擁敝袍”,樂享甯靜,珍視友情。獨自夜讀,享受甯靜之樂。同時也酬和友人仲蒙,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綜上,文同的這首酬和詩前兩聯側重寫景,後兩聯側重抒情,前後内容緊密關聯,脈絡清晰,在表現詩人自身性格特點的同時,也展現了和友人之間的真摯情意。

這個冬日,詩人獨自對着桌幾沉思,窗外北風呼鳴,斷雁殘号,南山的雪越來越高了。天寒時節,詩人飲酒禦寒。

冬日這樣嚴寒,詩人還不忘記讀書,硯台已經結冰了,詩人還是披着襖子來看書。詩人好勤奮。

兩首大寒節氣古詩,飲酒讀書,品味大寒之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