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天天古诗词#
大寒,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冬尽春来,寒极必暖。
大寒,“大”者意为凛冽,即寒气之逆极,当寒冷积累到顶点时,必然伴随着温暖的到来。
新春即到,三九已过,作为冬春之交的节气,大寒不仅是关于旧年的总结,更是对于新岁无尽的期盼。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赏析
首联,腊酒点出了年味,这时已经到了腊月,腊肉、腊鱼、腊肠、腊八粥等美味,纷纷登场,向人们宣告新年即将到来。腊月里,正是因为寒冷,人们才制作了腊酒,借以消除寒冷。将腊酒斟满,炉炭点燃,剩下的就是静静享受这安谧的冬日时光。知己好友白居易的名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同是说的这个意思。
颔联,几近白话,道出了大寒天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讲: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就是说大寒时节,要去寒就温,多晒太阳,不让阳气外漏。同时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
颈联,是说大寒到来也就意味着春天快到了,一年即将结束,星宿也在交换一个新的周期。大家在家烤烤火,吃吃羊肉,准备过年迎新春。
大寒,始终与“火”有着不解之缘。城里人们喜欢围着炉火,围着炭火边涮羊肉边说话,乡下孩子则喜欢围着锅门口,看大人们蒸出热气腾腾的包子、米饼、团糕,迫不及待地先尝一口。
大寒迎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乃至春节。人们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添置新衣,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与欢乐之中。
大寒节虽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
尾联,“春”字出韵。是说过不了几天,就要新符换旧符,国家也会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一年四季,万事万物,都仿佛在轮回更新。梅花和柳树也期待着阳春而蓄势待发,一切都蕴藏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大自然一定要在沉寂中萌发,我们也在新年到来之际,走向更为明媚温馨的前方。
随想
腊月时,必是要喝酒的。元稹说,大寒时节,宜近火,没事别开门。冬天交替,是自然规律。大寒过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这样寒冷的季节,诗人元稹认为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呼朋唤友,共聚一室,温腊月酒,围炉取暖,叙谈欢言。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赏析
首联描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诗人倦于尘劳,却能感到淡泊超然。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只有冬夜闲居,才能感到悠然自得,获得内心的宁静。
颔联对仗工整,精巧地塑造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的景象,也反衬作者内心的心情。
颈联,夜深之时,诗人饮茶失眠。寒冷夜晚,诗人遣酒争豪。这也体现了作者的性格豪迈,安贫乐道,洒脱不羁。
尾联作者“对群书”“拥敝袍”,乐享宁静,珍视友情。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同时也酬和友人仲蒙,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综上,文同的这首酬和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在表现诗人自身性格特点的同时,也体现了和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这个冬日,诗人独自对着桌几沉思,窗外北风呼鸣,断雁残号,南山的雪越来越高了。天寒时节,诗人饮酒御寒。
冬日这样严寒,诗人还不忘记读书,砚台已经结冰了,诗人还是披着袄子来看书。诗人好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