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所擅長的不同,有的學生擅長學習,成績常年名列前茅,但也不能說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是不優秀的,有的學生雖然不擅長學習,但在文體方面卻有着過人的天賦。
在中考、聯考面前,家長往往會忽視孩子在學習以外的特長,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判标準,孩子成績就覺得臉上有光,孩子成績不好就覺得丢人。

雙減後學生成績全是A,保護了差生的尊嚴,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期末考試是一個學期學習成果的檢驗,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期末考試也确實給學生增加了壓力,雙減政策中提到了在考試上給學生減負。
不允許學校在考試之後給學生排名,不允許公布分數,考試難度也有所降低,于是學校想出了新的評分标準,用等級代替分數。
中國小生雙減後的第一個期末考試已經結束,考試模式确實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有一位國小生家長反映,孩子期末考試成績考了個A,本來很高興,但是在得知真相後卻高興不起來了。
原來班級裡的所有學生成績全是A,老師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隻設了A一個等級,隻不過是區分A+/A/A-,但是學生們并不知道其中差別,以為隻要是A就是最優秀的。
家長本以為分等級是按照分數設為ABCD區分,不同等級代表不同的分數,這樣大概也能知道分數在哪個區間,沒想到連等級都區分的這麼模糊。
差生的尊嚴守住了,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中等生的家長卻不淡定了。
差生家長因為面子不希望老師公布成績,可中等生家長卻想要知道學生的具體分數,中考分流已成定局,中等生處在被分流的邊緣,家長很忐忑。
中等生家長認為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提升成績,中考、聯考都是按照分數和排名錄取,讓家長如何能躺平。
公布分數就是傷學生自尊?家長有不同看法
一直以來學生的成績都被擺在明面上,記得以前每次考試完都會排出名次,成績單是人手一份,有時還會把成績單貼在班級顯眼的位置,筆者讀書的時候大型考試還會在學校門口顯眼位置張貼大榜。
這麼做肯定不是為了羞辱學生,相反是為了激勵學生,但是現在這些是不允許的,會被認定為是不尊重學生,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關于這一說法家長有不同看法。
很多家長認為公布成績很有必要,保護學生自尊心要有度,雖說用分數衡量學生不夠全面,但是相對準确,目前還沒有更合适的評判标準。
不能因為少部分的學生心理承受不了,就要求對所有學生都不公布分數,這是過度的保護,就好像開盲盒一樣,學生都覺得自己成績不錯,等到中考就懵了。
一方面學生要适應社會,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挫折,讀書的時候被保護得太好可能導緻抗挫能力較弱。
另一方面學習需要适度的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公布成績也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
家長要正确面對孩子的成績,不能掩耳盜鈴
學生期末考試按等級評分其實沒錯,能緩解在分數上攀比的現象,但是要讓家長和學生知道對應等級大概是多少分數。
家長對這樣的成績公布方式褒貶不一,希望學生快樂成長的家長支援這樣的方式,而對分數看得比較重的家長更現實,認為怎樣的方式就是在掩耳盜鈴。
家長要正确地面對孩子的成績,無論成績好壞都要有一個良好的态度,不能因為成績不好就劈頭蓋臉一頓批評,有效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成績好不炫耀、不自滿,成績不好找問題、及時改正,升學擺在眼前,總要去面對成績,家長和學生都要有個好的心态。
如果家長想知道學生的準确成績,可以私聊問老師,一般來說老師都會告訴家長的,成績隻是不公布,并不是完全不讓家長知道。
學生成績有高低,但不能以成績高低判定學生好壞,不管是差生還是優生都是祖國的未來。
今日話題:你支援期末考試以等級評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