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線辦報 口述:張啟旺

火線辦報 口述:張啟旺

追溯紅色記憶,回眸烽火征程。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由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山西省軍區政治工作局、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共同主辦,《山西廣播電視報》社承辦,編輯整理了100名經受過革命烽火歲月洗禮的黨員老兵口述的自身革命故事,追憶當年紅色峥嵘歲月,感慨今日和平幸福生活。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曆久彌堅。這些“初心故事”,是黨員老兵對自己從軍道路的樸素記憶,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飽含着他們對黨忠誠、與黨同心的堅定信念,皓首丹心、老當益壯的精神風貌,永葆初心、牢記使命的高尚情懷,既是有形的正能量,更是鮮活的價值觀。故事均為當事人口述,人物和事件血肉豐滿,讓讀者從故事中獲得情感共鳴,産生行動自覺,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赓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山西廣播電視報特别策劃

火線辦報 口述:張啟旺

火線辦報

張啟旺,1930年8月出生,山西省太谷縣人。1947年7月入伍,1948年8月入黨,曾任平定彈藥庫政委。現為山西省軍區太原第四離職幹部休養所副師級離休幹部。

1947年,我完成學業準備參加工作。當時,太行二分區的一位首長見我的字寫得尚好,就讓我去二分區的政治部工作。當時政治部正在出版一份名叫《前鋒小報》的報紙,急需人手,我向他們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後,他們很高興,就讓我負責小報的印發工作。

戰争年代,部隊裡的一切都因陋就簡,我們這份小報當然也不例外。小報是一份周報,每期四版,版面八開,油墨印刷,每期可印二三百份。所用的紙是油光紙,有時候連油光紙也供應不上,就用毛頭紙代替。我的任務是,負責按編輯編好的版面刻印,印完後把報紙分發到各部隊,要保證戰士們能夠盡快地看到報紙。

1948年7月,解放晉中之戰打響了。當時,徐向前司令員正率領十八兵團解放臨汾,山西匪首閻錫山命趙承餒指揮五個師的兵力救援臨汾,趙部離開太原不久,便聽到臨汾失守的消息,趙承餒立刻被吓破了膽,指揮部隊急忙往太原撤。徐向前司令員晉中軍區副司令員肖文玖發來電令,要我們五個團堵住趙承餒。時趙部已至太谷一帶,過了太谷,就是太原。我軍緊急出動,前去截擊敵軍。

我把油印機、油墨、紙張等裝好,用擔子擔,把蠟紙、鋼闆和鐵筆用挂包裝好斜挂在肩上,跟着部隊急行軍。我們小小的印刷廠全“系于我一身”了。當時部隊規定,行軍時,每個戰士所攜帶的包括槍支、子彈、被服等,總共不得超過十六斤,可戰士的士氣是戰争緻勝的必要條件,而報紙又是鼓舞士氣的重要武器,這對我們的政治動員太重要了,我又必須帶着它。部隊一路急行軍,中間不得休息,必須争分奪秒才能截住閻匪軍。我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好幾次都想放下來歇一會,可轉念一想,不能放任自己懈怠,于是咬咬牙、鼓起勁來拼命跟上部隊。政治部上司見我累得夠嗆,就對我說:“小張,你再堅持一會,回頭我找個戰士幫你。”

部隊終于在車辋一帶阻擊住趙承餒匪軍,戰士們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投入了戰鬥。在閻匪軍的後面,徐向前司令員正指揮大軍追上來。徐向前司令員向我們下了死指令,必須堵住趙承餒,絕不能讓一個閻匪軍跑掉。當天晚上,我就在野地裡趕着刻印報紙,稿件是政治部和各連的幹事送來的,内容有各地解放軍的勝績,但主要是部隊裡的戰鬥故事、英雄事迹。這一次,我們把完成堵擊敵人的任務的宣傳放到中心位置,在報紙的顯著位置登出政治部寫的宣傳稿。宣傳稿向戰士們指明:趙承餒已到了窮途末路,号召大家“堅決堵住敵人,不讓一個敵人跑掉!”“就是戰鬥到最後一杆槍,也決不讓敵人過車辋!”第二天,這些口号随着《前鋒小報》迅速傳遍全軍。我剛發完這一期報紙,立即趕着刻印下一期。不料,敵空軍為了救援趙承餒,派了幾架飛機來“光顧”我軍陣地,有一架被我軍用步機槍擊落,其餘四五架逃之夭夭了。為了保證安全出報,我又把小印刷廠搬到臨時挖的防空洞裡,在微弱的燈光下,繼續出報。

趙承餒當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阻擋他十萬大軍回太原的隻有我軍五個團。但他非常明白,過不了車辋便是死亡。他急紅了眼,驅使閻匪軍拼命地向我軍陣地壓過來,但我軍卻象生了根一般,巋然不動。匪首閻錫山這時從太原方向派來援軍,戰鬥進入白熱化狀态,兩路閻匪軍相距十多裡,可在我們五個團的阻擊下,卻遲遲不能會合。

趙承餒還沒來得及想明白,對手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徐向前的大軍已把他團團包圍。我們兩個分區的部隊晝夜不停地打了3天,雖有傷亡,戰士也有些疲憊,但成功完成了阻擊任務。徐向前司令員指令我們退出戰鬥,進行休整,由十八兵團主力完成作戰任務。這次戰鬥解放了晉中,殲敵十萬。

休整一段時間後,部隊奉命參加解放太原之戰。這一回,我的印刷廠裡又多了一名小戰士,我們一起帶着“小印刷廠”行軍,我的負擔減輕了不少。這時,政治部的宣傳重心轉到了解放太原上來。

1948年10月,我軍開始掃除太原外圍的閻匪碉堡。我們部隊出現了兩名戰鬥英雄,報紙也随之大力宣傳報道這兩位戰鬥英雄的事迹。這兩人一個叫楊六兒,一個叫許虎娃,他們為了炸平敵人的碉堡,在我軍機槍的掩護下,拿着炸藥包,奮不顧身向前沖去,敵人的機槍不停地掃射,他們負了好幾處傷,可還是頂着槍林彈雨堅決完成了任務,回來的時候,他們渾身都是鮮血。太原的外圍戰就在這些爆破英雄事迹的鼓舞下順利地進行,閻匪軍的幾千座碉堡很快被我軍清除。我軍前鋒直達小店,太原解放指日可待。11月,中共中央軍事發言人向全國莊嚴宣告:“再用一年左右時間,就能将國民黨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打垮。”政治部立即讓我把它刻印成捷報,傳遍全軍,鼓舞士氣。那時,全軍上下一聽毛主席說勝利就要到來了,很受鼓舞,都憋足了勁要打好這一仗。可是,中央軍委卻指令十八兵團,對太原“圍而不打”。原來,中央為了打好平津戰役,從華北全局考慮,生怕打下太原,驚走傅作義,是以就要求十八兵團擺出暫時無力攻奪太原的樣子,以瞞過敵閻、傅二軍。于是,城外的戰鬥隊變成了工作隊,《前鋒小報》發起“滿缸水運動”,要求戰士們為太原城外的老百姓做點事情,要保證老鄉家裡的水缸滿滿的。太原城外的老百姓久受閻匪軍荼毒,見解放軍如此愛護老百姓,紛紛感歎:“解放軍一定勝利,閻錫山一定失敗!”

1949年4月,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早已勝利結束,國共北平談判又以國民黨拒絕簽字而破裂,解放太原的戰鬥終于提上日程。這時,我十九兵團、二十兵團和東北四野的兩個炮兵師也來到太原城下。太原城被我軍包圍得水洩不通,敵我力量對比也發生了變化。我軍僅大炮就有一千三百多門,而太原城裡的閻匪軍卻僅有百門大炮。十八兵團的《子弟兵報》号召:取消敵炮的發言權!《前鋒小報》立刻予以轉載,這句話馬上傳遍軍中,風行一時。有這樣的實力和士氣,勝利一定屬于我們。4月24日上午10點半,我軍解放了太原城,消滅閻匪、日寇狗漢奸近二十萬,随即很快解放了山西全境。

我在《前鋒小報》工作了三年,小報的語言淺顯易懂,富有戰鬥性又不失幽默,對戰士們影響很大,許多戰士把它當作識字教材來讀。我在辦報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重要的是學會用詩來記錄生活,這一習慣一直保留至今。可惜的是,我收集多年的《前鋒小報》卻在多次調動搬遷中遺失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