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隔代養育分歧重重,誰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特别家教895期)

為了在特殊時期為家長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婦聯推出了“特殊時期 特别家教”微信欄目,家長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微課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隔代養育分歧重重,誰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特别家教895期)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衆号:父母必讀(ID: fumubidu01)

01

隔代養育,其樂融融還是沖突不斷?

孩子的到來,讓原本的兩口之家變成了三世同堂,祖輩以新的身份和角色加入家庭之中。同樣是隔代養育的家庭,可為什麼有的家庭三世同堂其樂融融,老人很享受帶孩子的過程;可有的家庭卻沖突不斷,老人和年輕父母都覺得很委屈?

在這一點上,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整個家庭的和諧。那麼,如何處理隔代養育家庭中的人際關系呢?年輕父母和老人都需要共同努力。

隔代養育分歧重重,誰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特别家教895期)

1.年輕父母要懂得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這是年輕父母應該明确的認知。祖輩隻是幫忙照顧孩子,但這并不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

他們已經把子女撫養長大,本來應該好好享受晚年的生活,以當祖輩來到這個家庭,幫忙照顧孩子時,年輕父母首先要感謝老人的付出。

2.對老人多些寬容和了解

在隔代養育家庭中,通常面臨的是三代人之間的人際關系。

祖輩一代、年輕父母一代、孩子一代,這三代人成長背景各不相同,思想觀念也難免會不一樣,在日常相處,互相之間需要更多的寬容和了解。尤其是對于很多老人來說,他們從家鄉來到大城市裡子女的家中,一方面遠離老家親朋好友,内心感到孤獨;另一方面,對大城市和年輕子女的生活方式很陌生,感到無所适從。

是以,在日常生活中,年輕父母表達感恩的同時,也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上,尊重他們,體諒他們的不易與艱辛。

3.老人也需要了解年輕人

老人也應該了解現代社會環境下,年輕父母承擔的工作壓力、養家壓力很大。

老人在幫助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以一種“我能幫點是點,他們工作也很辛苦”的心态進行,老人自己的心裡也就會感到輕松和愉快。

4.明确家庭的角色定位

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在家庭中也是這樣。在隔代養育家庭中,老人需要了解生育、養育、教育孩子的主體應該是他的父母,而老人是起到幫助的作用。

當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分歧,老人可以起到建議、提醒、輔助的作用,但是最終的決定權還是應該由孩子父母做出。

5.亮點思維先行

幾代人相處中,如果都能多看看對方身上的優點,那麼家庭中的氛圍也會更加和諧。

例如每個月全家定期舉辦家庭會議,家庭成員之間互相誇一誇對方身上的優點,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平時注意不到的其他家庭成員身上的閃光點。

02

日常瑣事中,發生沖突怎麼辦?

上面我們提到,帶孩子過程中如果出現分歧,尤其是關于孩子一些大事的決定權,如果祖輩和年輕父母都能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很多時候就能避免沖突的發生。

但是更多時候,沖突是在處理日常瑣事中發生的,這時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1.老人也需要不斷學習

随着時代變遷、社會發展,育兒的理念與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着,在養育孫輩的過程中,老人也需要嘗試着慢慢了解與接受現代化的育兒理念和方式。另外,學校中可以面向爺爺奶奶開設一些課程,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實作家校共育。

2.耐心給老人講道理

無論是年輕父母還是祖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做法不太一緻時,年輕父母要學會耐心給老人講道理,而不是一味指責與埋怨。要明白,老人其實也是為了孩子好,隻是方法與現代我們所認可的有所不同。

而且他們的了解力與知識背景有限,如果我們能耐心地給他們講道理,本着共同為孩子好的目标出發,相信老人也是可以了解和接受的。

隔代養育分歧重重,誰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特别家教895期)

3.通過家庭會議解決

很多時候年輕父母會覺得老人對孩子太溺愛了,讓孩子沒有規矩。

建議針對這些事情全家可以定期舉行家庭會議,會上大家坐下來一起心平氣和地讨論,怎樣做對孩子有幫助,怎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然後就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作出規定,以後全家人都要按照規定執行。

4.辯證看待老人的做法

作為年輕父母,接觸現代科學育兒理念的機會更多,但不要是以就覺得老一輩的思想觀念都是錯的、都是落後的。

祖輩這一代中也有很多珍貴的品德和生活方式是值得年代一代去學習和繼承的,比如艱苦樸素、珍惜糧食、不亂花錢等等,是以,無論是祖輩一代還是年輕父母一代,都要互相了解、互相學習。

03

幫助老人過個幸福晚年!

隔代養育的好處其實很多,尤其是現在我們國家出台了三胎政策,祖父母的幫忙與支援為年輕父母解決了後顧之憂,給了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但是祖輩其實也面臨的各種壓力和挑戰,建議年輕父母也要了解老人的辛苦與不易,幫助他們過個幸福晚年!

1.不要把老人當保姆

要感恩老人的付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體諒老人,尊重老人。明白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老人隻是幫忙,不要把老人當保姆。

2.讓老人有個人的空間

當年輕父母有空時,也要多幫老人去做事情,讓老人有機會去放松、休息。

比如平時下班回家幫老人做做家務,讓老人一天勞累後也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做會兒自己想做的事情;節假日,帶老人出去散散心、旅旅遊。

通過這些方法,讓老人也能在這個家庭中感受到尊重與快樂。

04

送給祖輩的小建議

在隔代養育中,老人們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感到更輕松、更舒服呢?這裡我們也有一些小建議給到祖輩們。

1.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是老人的,在養育過程中,針對一些事情,老人可以提意見,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于孩子父母。

2.學會愛自己

當與年輕人意見不一緻時,不要過分糾結,讓自己放輕松一些。

3.給自己一定的空間

老人也要有自己的時空。例如周末和節假日可以考慮把孩子交給年輕父母,自己好好享受這段時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4.祖輩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的理念

向年輕子女學習甚至向孫子、孫女學習,讓自己快樂地适應時代,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态。

05

直播間精彩互動

Q1: 如果在隔代養育中,已經有隔閡了,怎麼去跟老人溝通?

一般的隔閡可以考慮用前面我們提到的方法,比如開家庭會議、亮點思維進行溝通。

但是如果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需要求助第三方進行調節。比如靠親戚中間調節或者通過社群進行調整。

Q2: 要是父母和祖輩的觀點有沖突,應該聽誰的?

這個問題不是說聽誰的,而是看誰說的對。

但是要考慮到我們前面提到的角色定位。老人更多地是提建議,作為年輕父母要去傾聽老人的建議,最後和孩子有關問題的決定權還是應由父母來決定。

Q3: 如果在隔代養育中,已經有隔閡了,怎麼去跟老人溝通?孩子小的時候是爸爸媽媽帶好,還是長輩帶比較好?

爸爸媽媽帶。尤其是在孩子3歲之前,需要經曆很多關鍵期,爸爸媽媽的陪伴很重要。另外依戀關系是孩子最早經曆的關系,依戀關系的好壞也将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格、人際關系等方面。

Q4: 我們老一輩人,覺得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可以打的,現在可能理念不太一樣了,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事了,該怎麼辦?

打罵肯定是不可以的。但是如果孩子犯了嚴重錯誤,我們可以采取适當的懲罰措施,懲罰并不等于打罵。對孩子進行教育,需要真誠的表揚,善意的批評,謹慎的懲罰。

第一,真誠的表揚。多多表揚孩子,鼓勵孩子。但是表揚要具體,而不是抽象地說“你真棒”,“你真好”。比如表揚孩子:“你今天自己把書包整理地特别幹淨,特别棒”,“今天媽媽沒叫你,你就能自己按時起床,真是好樣的”。

第二,善意的批評。批評孩子時,可以先進行肯定,再進行教育。例如:“今天你這樣做挺好的,要是如果能怎麼樣的話,那就更好了!”

第三,謹慎的懲罰。如果涉及到一些比較嚴重的錯誤,比如攻擊性的行為,那需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懲罰。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這件事他做錯了;

接下來還要告訴他,哪裡做錯了,怎樣做是對的;孩子承認錯誤後,告訴他做錯事就應該承擔相應的懲罰。

最好的懲罰就是剝奪他最想要的東西,比如最想吃的東西,最想要的玩具,最想做的事情。

隔代養育分歧重重,誰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主角?(特别家教895期)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管年輕一代和祖輩的生活方式、教育理念有多不同,兩代人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懷着感恩的心與父母相處,生活會變得更加幸福。

本文來源:《父母必讀》雜志,國家期刊獎榮譽品牌,緻力于孕0~6歲專業養育支援,歡迎關注父母必讀微信公衆号(lDfumubidu01)。

來源:父母必讀

圖檔來源:攝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