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明網評論員: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作者:光明網

【閱讀提示】笑到“打鳴”!中老年“硬核相親”節目為何火爆“出圈”?

光明網評論員:老年相親節目在各大視訊網站持續走熱。

以吉林廣播電視台生活頻道的一檔老年相親節目《緣來不晚》為例,它不僅吸引了一大批天天追看的忠實粉絲,多期節目還在網絡上成為爆款。據了解,該節目最火的一期全網點選量達1000多萬,節目組的官方抖音号,每條短視訊點贊數大多過萬,有的點贊數甚至超過10萬。

這些老年相親節目,直面當代老年人情感生活現狀。老年人愛看或是因為感同身受、或是想從中得到經驗,年輕人愛看則是因為節目真實有趣。節目将年輕人不了解或很少了解的老年人的苦惱、困惑、欲望展現得盡緻淋漓,“沒有年輕人婚戀節目的粉紅面紗,倒讓我看到了不臉譜化的老年人與老年生活”。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每個人對愛情的期待。但與年輕人相親不同,老年人的相親沒有彎彎繞繞,見面先聊住房、工資、社保、養老金、子女負擔、身體是否康健。“年紀大了隻有十幾二十年時間,本來就很緊迫,找對象需要時間,等三年再去找三年,60歲就變70歲了。”對時間的珍視是老年相親“直來直去”的根本原因。而就在這樣的直來直去中,我們看到了社會轉型時期不同觀念的激烈碰撞。

見面就說“每月給你五百,管你吃喝,你得伺候我”的大爺,與“愛好旅遊,想活出精彩晚年生活”的大姨注定無法對上頻道;“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雖然老了但也想要七萬塊錢彩禮,每個月給我三千零花”的大媽,怎麼能與“拍照、唱歌、逛街,吃各種美食,每天把日程排滿”的大爺擦出火花?在老年相親節目中,中國幾十年所經曆的社會價值标準、擇偶标準與觀念差異在此時得到了濃縮展現。

城鄉差距縮小、接入性鴻溝趨緩,這是今天中國的基本面。年輕人因為教育路徑相似、上升管道趨同,觀念的水位大體均衡。而老年人群體,因地域和經曆不同,身上留着中國不同發展階段的價值印迹。有人與此刻同步,主張男女平權;有人抱守“傳統”,堅持男外女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相親時的激烈碰撞,是這些觀念的最真實呈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在經曆巨大變遷的中國社會,代際之間的緊密程度正發生變化。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反哺”的中國養育模式——“小的時候我養你,等我老了你養我”逐漸被西方“接力”的模式——“一代人隻養自己的下一代,不用贍養上一代”所替代,或者出現了動搖。今天的年輕人,很少會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更多希望孩子們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實作自己的成就。而一些思想開明的老年人,也正在接受着這樣的觀念。

正因如此,“不用兒女養活我們”的老年人在人生的黃昏,為了解決“情感饑餓”尋求志同道合的伴侶顯得尤為順理成章。有媒體刊文表示,近年來,老年人的婚姻需求呈逐年上升之勢。但受傳統觀念、經濟、家庭等因素影響,部分獨身老人即使有尋找伴侶的願望,卻受制于一些阻力和壓力,不敢找、沒機會找。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18.70%。這部分群體中,有再婚需求、希望尋求生活伴侶的人不斷增多。據估算,中國有婚戀需求的中老年人在5000萬人以上。社會應該為銀發族擇偶創造條件、拓展管道,提供諸如婚姻指導、異性交友資訊和婚戀法律咨詢等服務,讓晚年生活更多一份美好。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醫生直播婦科手術,誰給的“自信”?

來源: 光明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