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水機場小程式便捷旅客出行 騰訊用數字技術助推民航智慧轉型

作者:光明網

3年之前,也就是2019年的1月份,春運大潮還沒有真正襲來,人們生活的字典裡還沒有疫情相關的字眼,長期從事金融研究的經濟學家李迅雷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有多少人沒有坐過飛機——探讨擴内需的路徑》後,引起了廣泛熱議。

其中,“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的觀點成為當時最熱的話題。

盡管嚴謹的他引證了資料并延伸出自己的分析與判斷,但這一資料與人們印象中機場人山人海的場景形成強烈反差,很多人對此深深懷疑。

長水機場小程式便捷旅客出行 騰訊用數字技術助推民航智慧轉型

不過,也有人呼應他,說這個資料基本反映了國内民航業發展的事實——很多人坐不起飛機,民航還存在巨大的潛在使用者市場。

讨論的方向裡,除了坐飛機成本高,還有坐飛機的流程被認為是繁瑣的、冗長的,坐高鐵則相對順暢。此後幾年,我們也繼續見證着中國高鐵成為新的“四大發明”,享譽全球。

近日,《“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呈現在大衆面前,這個一貫有着“保守”氣質的領域正逐漸走向大衆化,其規劃也被熱議,機場數字化、智慧民航、航空物聯網等成為應有之義。

在這場數字洪流來臨之前,人類早已經過了許久的速度探索。

速度崇拜和效率至上

飛行,是一個有着古老曆史的領域。從嫦娥奔月的浪漫到敦煌飛天的理想,到萊特兄弟的傳奇一飛,到孫中山喊出“航空救國”,到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二虎争霸,再到馬斯克企圖駕着SpaceX遨遊太空,飛行夢想到飛行探索,飽含着人類對于速度的崇拜。

近幾十年,中國民航曲折中前進,掌握了自己的節奏。坐飛機從身份的象征到普通人也能消費,昭示着這一出行方式走進大衆。

長水機場小程式便捷旅客出行 騰訊用數字技術助推民航智慧轉型

與飛行器相伴而生的機場,是搭乘空中交通及供飛機起降的設施,是為航空而建的重要地面保障系統,從承載單一飛機起降功能到發展成多功能,扮演的是“護航使者”的角色。

很多時候,大衆在機場的第一次體驗,就決定着其下一次是不是還繼續選擇坐飛機。

天上有飛機在追求速度與安全,地面有機場在追求效率和體驗,它們是完美的搭檔。

在全球,中國機場的吞吐量一直靠前,世界前十的機場,中國占了3席。即使是疫情期間,中國的機場也依然很堅挺,中國機場群已成為世界最繁忙的區域。

面對《“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面對2022即将到來的人口春季大流動,面對智慧機場與乘客服務的未來課題時,伫立在西南的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一個經典的研究樣本。

據初步統計,2021年,昆明機場完成航班起降27.9471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222.16萬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37.72萬噸。

巨大的數字背後是一次次服務的考驗、效率的考驗。

在數字化的探索與實踐背後,我們先追尋下這座機場美麗的曆史。

1922年,昆明一個叫巫家壩的地方誕生了中國曆史上第二個機場,即巫家壩機場。抗戰期間,該機場是飛虎隊的主要基地、司令部所在和駝峰航線的終點站。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巫家壩成為了中國最重要和起降最繁忙的國際口岸機場之一。

可以說,巫家壩機場見證了一個民族的崛起和一個城市的變遷。

随着旅客吞吐量的逐年增加,遠遠超出航站樓的設計容量,當時的機場營運壓力巨大,并且由于巫家壩機場距離市中心直線距離僅有6.6公裡,随着城市化發展,周圍早已被樓房包圍,周圍不具備擴建的條件,正因為如此,遷建一座新的機場,也就是長水國際機場,成為當時雲南的選擇。

長水機場小程式便捷旅客出行 騰訊用數字技術助推民航智慧轉型

2012年6月27日晚上22時許,最後一架航班飛離巫家壩機場,标志着擁有90餘年曆史的巫家壩機場正式退出曆史舞台,一座占地面積比三峽工程還大的新機場,出現在了昆明城的北面。

長水,開啟了新的飛行時代。

數字“大考題”與微信“小程式”

正是在效率至上的推動下,昆明機場走向了進化。

放眼全球,很多機場正在發掘自身的潛能,将基礎設施的營運服務和數字化服務做結合,商業模式也逐漸從“基礎設施服務商”向“數字化服務營運商”轉變。

資料顯示,除北上廣深等少數發達地區外,中國目前230多家民航機場平均的非航空業務收入(包括傳統商業零售收入)占整體收入比例不足20%,這個數字也将有機會在未來5年内逼近至30%。

一直有觀點認為,機場作為承載大量消費行為、對接出行剛需的重要基礎設施,亟需重新思考其非航業務的商業模式,以利用其獨一無二的觸點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對數字時代消費者的商機把握能力、充分挖掘“手機不離手”的個體消費潛力與價值。

尤其,旅客對出行服務的便利性和及時性期望愈來愈高、移動數字化技術已經全面融入普通大衆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數字化變革浪潮的深入和消費者行為模式的不斷變化,各大機場已開始通過多種數字化手段來滿足億萬旅客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在昆明機場,以旅客為中心,聚焦不同類型旅客在出行的每一個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一款由昆明機場集團聯合騰訊共同打造的機場小程式在2021年上半年應運而生。

小程式可以實作在一個ID上綁定旅客的數字化身份,通過使用小程式統一入口,為旅客在進站、出發、中轉及接送機等場景提供機場全流程的服務。

長水機場小程式便捷旅客出行 騰訊用數字技術助推民航智慧轉型

雲南機場集團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資訊技術中心總經理孫勁晖提到,“圍繞旅客、接送人員、機場員工,從他們的視角來體驗怎麼去提供服務,從進港、出港、中轉、接送機,方方面面我們都考慮到。自5月初模拟運作以來,目前小程式的注冊使用者量達到158萬,日活已經突破15000+。半年多,這個使用者量是比較大的。”

為了快速觸達使用者,尤其是讓更多在機場的旅客用上小程式以便提高通行效率,小程式與雲南疫情碼打通了,将疫情碼和國家大資料通行卡做在了小程式的首頁,每天的防疫政策也在首頁展示,旅客對于疫情防控資訊的掌控就非常便捷。

如果旅客在機場找不到該趟航班的值機櫃台以及登機口,小程式還可以實作定位導航,找到最佳路線。

長水機場小程式便捷旅客出行 騰訊用數字技術助推民航智慧轉型

尤其,線上購物也是非常便利的功能,小程式的“機場購”中,美食、購物、特産等多種品類可供旅客線上檢視,有知名品牌和特産店供旅客選擇,線上線下結合,非常符合中轉乘客的需要。

對于旅遊目的的乘客,還可以在小程式上進行門票預訂、酒店預定和提前租車。

對于老人兒童等群體,小程式提供愛心服務預約、電瓶車預約等功能,還為殘障人士及其他需要特殊照顧的旅客提供無障礙車位預約,展現真情服務。

為提高使用者滿意度,項目研發人員還在小程式上設定了服務評價和投訴處理的闆塊,給旅客帶來了更好體驗。

“聰明”機場的更多變量

“希望更多人去用,享受到數字化的便利,是我們目前想要做的事。”孫勁晖表示了他的想法。

可以說,輕量級的長水機場小程式給了奔赴彩雲之南的旅客以異樣的體驗,同時也為長水國際機場帶來了新的氣象。

當然,數字科技延展而來的改變不止于此。據了解,2021年,昆明機場實作“刷臉出行”,已搭建人臉識别系統和人像資料平台,國内出港59個登機口刷臉登機服務全覆寫。33條刷臉自助安檢驗證裝置已投入使用,人均安檢驗證時間從12秒縮短至7秒,已為1000多萬名旅客提供自助安檢驗證服務。

此外,昆明機場在國内率先實作航站樓WIFI 6網絡全覆寫,無死角、高速度的WIFI上網體驗也為下一步數字場景應用提供基礎支撐。

整個行業來看,一張臉出行必将成為廣泛應用,旅客僅憑一個ID就能全流程無感化出行;一挂到底也将得到大規模複制,跨航司行李直挂解決方案覆寫了國内大部分航空公司。

加上長水機場小程式這種聚焦旅客服務體驗更新的産品出現,一旦在業内得到推廣,“智慧民航”4個字必将增添更多實際的内涵。

物聯網、AI、大資料分析、雲計算、數字孿生、無人駕駛,正一步步叩響機場民航的大門。

“人享其行、物優其流”的美好願景正從紙面走進現實,我們也有幸成為偉大工程的實踐者、受益者。

來源: 東方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