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作者:琴溪之娛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電影《疊影狂花》拍攝于1992年,由巴貝特・施羅德執導,該影片是小成本叙事影片的教科書。雖然這部電影未公開成本,但是從電影場景特效以及演員陣容來說,其拍攝預算并不高。

尋找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合租者

影片的主人公是艾莉森,由布麗奇特・芳達飾演,她是一個有抱負的年輕職業女性。她作為軟體設計師的職業生涯蒸蒸日上。艾莉森住在紐約一個限制租金上漲的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并已經與她的英俊男友薩姆訂了婚。可是他們的婚禮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後來問題就發生了。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先是艾莉森發現薩姆背着她繼續與前妻來往,接着兩人分了手。因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租金太高,艾莉森登出廣告,尋找一位“單身白人女性”(即本片英文原名: Single White Female)來與她合租那套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她最終標明了一個叫赫德拉(詹妮弗・賈森飾)的女孩(後來才發現赫德拉并非她的真名)。

艾莉森對赫德拉這位合租客非常滿意,赫德拉開始的舉止像一個害羞、安靜的女孩,但不出多久便暴露出另一種性格:她成了艾莉森的癡迷粉絲,不僅模仿其穿着,連發型和頭發染色也要跟她的一模一樣。随着艾莉森與忏悔不已的男友薩姆重新和好,德拉立刻對她的同屋好友充滿了責怪。一連串“意外事故”随之出現了。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源自《緻命誘惑》與《晃動搖籃的手》

從某種角度來說,《疊影狂花》這類型的電影最早起源于《緻命誘惑》,這部電影拍攝于1987年,在電影裡一位婚美滿的紐約律師趁妻子和孩子出城去,與一名職業女性度過了一個充滿性激情的周末。可是以後,那個女情人不肯放過律師。她不擇手段地要将他変為自己獨有的男人。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為了達到此目的,她究竟能走得多遠?

接着出現了另一個例子,那便是電影《晃動搖籃的手》,這部電影拍攝于1992年,主要講的是一個家庭雇傭一名保姆照看剛出生的孩子。但他們不知道,這名保姆剛失去了她未出世的孩子。保姆一心想要頂替成為這個家庭的妻子和母親,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意外”事件。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顯然,一部電影的成功會引來一批模仿原作的影片,直到最初的故事概念被重複耗盡。上述的情節套路即所謂“打擾者女性影片”。《疊影狂花》正是這種分類的一個極好例子。不過,如果把《疊影狂花》等同于《緻命誘惑》與《晃動搖籃的手》似乎又有一些低估這部電影了。該片較有特性,值得我們研究一番。

探索人類的依賴性

《疊影狂花》這部電影最為核心的部分是什麼,其實細心的觀衆們不難發現,導演施羅德要表現的真正主題是人的依賴性。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為了探索這一主題,他聚焦于兩位截然不同的紐約年輕女子的關系。赫德拉忸怩羞怯,艾莉森則大方豪爽;赫德拉相貌平平,艾莉森美麗迷人;赫德拉悶不樂,艾莉森活潑快樂。但如果說艾莉森浪漫天真,赫德拉則包含某種無情的現實。艾莉森從未獨自生活過,不知道她的自我意識是多麼脆弱,需要别人,也就是男友或赫德拉來增進她的自我信念。

通過電影劇情的繼續,我們後來發現,赫德拉其實是一對雙胞胎姐妹中的幸存者,更樂意充當艾莉森的密友。她一生都在尋找因死亡而失去的“另一半”,活在“另一半”的陰影之下。很快,艾莉森與赫德拉就像一部機器上完全齧合的零件那樣運轉。她們彼此保護,交流過去,幻想未來,并分享彼此的衣服、香水和欣賞電影的品味。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這實際上符合赫德拉一種“尋找依賴”的價值觀,顯然赫德拉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很快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零件”。

一個充滿“殺氣”的粉絲

赫德拉像艾莉森的粉絲那樣追崇她。那些癡迷于一些明星偶像的極端粉絲們通過自己的崇拜對象去感受和生存。如果偶像成功了,他們便手舞足蹈,一旦偶像失敗了,他們也會精神崩潰。這些粉絲與其偶像的認同感如此強烈,以緻于相信那些明星偶像也愛他們,并需要他們去解救。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這種現象的代價是什麼呢?那些明星偶像絕對不能辜負粉絲們的期望。

是以,當艾莉森改變主意與男友重歸于好後,赫德拉立即對她生出了憤怒的殺氣。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赫德拉并非是一個忠誠的“粉絲”,從某種角度來說,艾莉森像一個“美麗的工具”,她必須活成赫德拉喜歡的樣子,而這一形象如果和幻想中的有偏差,這位“忠誠”的粉絲絕對無法接受。這顯然是一種病态的崇拜,更是一種可笑至極的“追星”。

從合租者變為粉絲,在兩人身份的轉變中,探究人的依賴性

結語:

那麼,電影中這種“殺氣騰騰”的粉絲真的存在嗎?

在世界各地區的許多歌星或影視明星都為個人安全出巨資雇傭保镖。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吸引了衆多粉絲,其中有的粉絲顯然精神錯亂,也出現了赫德拉那種病态的“崇拜”。在一些情況下僅僅因為某個粉絲感到被他崇拜的明星抛棄了,便會沖動地去傷害他追崇的偶像,因為粉絲無法接受這種幻想與現實的偏差,而這正是美國披頭士樂隊的約翰·列侬所遭受的悲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