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陽“大帥币”交通卡到底錯在了哪裡?|荔枝時評

文/張豐

(作者張豐,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本文系荔枝新聞用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1月19日晚間,沈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釋出聲明,稱張氏帥府博物館在交通卡文創産品設計中策劃不當,向公衆誠摯道歉。沈陽市文博中心和張氏帥府博物館負責人停職,等待進一步處理。

這裡說的“交通卡文創産品”,就是“大帥币文創交通卡”,是當地的重點文創項目,昨天早上剛剛舉行了一個挺盛大的釋出會。“大帥币文創交通卡”兼具欣賞價值與交通卡功能,可在全國300多個支援交通互聯互通的城市内使用。

沈陽“大帥币”交通卡到底錯在了哪裡?|荔枝時評

把收藏和使用功能完美結合在一起,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這一次“創意”卻在網上受到了鋪天蓋地的批評,因為所謂“大帥币”中的大帥,就是頗具争議的北洋軍閥張作霖。

去年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一枚民國十五年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紀念銀币樣币以2599萬元的高價成交,重新整理中國錢币收藏的拍賣紀錄。之是以拍出創紀錄的高價,是因為這個紀念銀币數量極為稀少,因而具備超強的收藏價格。沈陽文博中心看到了這個新聞背後的價值,于是有了“大帥币文創交通卡”的創意。這個交通卡一面是大帥币造型,一面是大帥府建築形象,相關部門信心滿滿,完全忘記了“大帥”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網友的反感集中在兩點。第一,張作霖作為一個軍閥,并不是“正面形象”,尤其是他還有“殺害李大钊”這一曆史污點。現在把他的形象印在交通卡上,到底是要紀念什麼呢?第二,張作霖算是民國風雲人物,在東北有着很大的影響力。他的去世是一樁曆史懸案,目前公認的說法是,日軍在皇姑屯車站炸死了他——他算是死于交通中,把他的形象印在交通卡上,怎麼也不算吉利。

當然,第一點質疑是最緻命的,它關乎如何評價一個曆史人物的問題。在沈陽,以及在一些講述“風雲”“角逐”的通俗文學中,張作霖大概算得上是一個有魅力的人物。“大帥”這個稱呼,有着親切而複雜的意義。但是,如果由官方出面制作有紀念意義的文創卡,就不能把評判的标準建立在通俗曆史故事上,而要考慮真正的曆史評價。顯然,将張作霖形象用于官方釋出的交通卡是不合适的。

這不是說張作霖完全沒有曆史意義。實際上,張作霖故居現在叫“張氏帥府”,加了一個“張氏”,就是很客觀、準确的表達。從“張氏”到“大帥”,稱呼的改變背後,出現了情感和曆史判斷的位移。人們去“張氏帥府”看的是博物館,而不是去向“大帥”膜拜。

最近幾年,文博業蓬勃發展,人們認識到曆史的價值,這是好事。但有些地方為了“開發古人”,有時候也會犯下可笑的錯誤。秉承客觀的态度研究曆史人物,無可厚非,而一旦“紀念”,就要考慮到人們的主觀情感。沈陽文博中心看到了曆史人物的“經濟價值”和“名人效應”,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曆史次元”,最終在“開發古人”的路上走偏了,使“大帥币”成為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