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荔枝是今年“打臉最狠”的水果嗎?從幾十元跌到十幾元,還跌嗎?

作者:老農民說事

蘇轼對荔枝愛到瘋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對它的眷戀不舍和款款深情。

荔枝,果實外形圓潤飽滿,果肉觀感晶瑩剔透,品嘗起來味道清甜可口,唇齒皆留香,回味可謂無窮。

因其産量高,品質佳,銷售價格低廉,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是普遍受到歡迎的國民水果。

24年來,荔枝深受自然災害的威脅,普遍感覺價格大漲已是闆上釘釘,實際上的價格卻是跌勢難止,淪落到高價無人買的局面。

為掌握荔枝的行情發展态勢,制定合理的購銷政策,就要懂得減産原因,價格态勢和跌價原因。

荔枝是今年“打臉最狠”的水果嗎?從幾十元跌到十幾元,還跌嗎?

減産原因

荔枝的減産是連串的不利氣象因素疊加導緻的結果,暖冬天氣、倒春寒和持續性降雨是荔枝減産降質的元兇。

倒春寒天氣。倒春寒指的是溫度逐漸升高的過程中,突然性降溫,出現的寒冷天氣,限制荔枝樹的成長發育過程。

突然性降溫危害主要展現在花芽不能正常發育開花,花期延長,授粉和結實率降低,造成大面積的劣果、畸形果和落果問題。

持續性降雨。4月,南方區域大範圍持續性降雨天,緻使荔枝在植株的成長和果實的發育中雪上加霜。

持續性降雨一方面造成早熟品種的水分含量升高,果實的口感和品質受損,部分果實會是以腐爛;另一方面是光照不足,造成中晚熟的荔枝品種發育狀态不良。

暖冬天氣。荔枝是喜光熱的亞熱帶水果,但進入11月,就需要相對低溫的環境為來年的發芽開花儲備養分。

溫度過高,植株長勢不減,持續性消耗田間養分,23年是暖冬天,南方各地的溫度高,有礙成花。

荔枝是今年“打臉最狠”的水果嗎?從幾十元跌到十幾元,還跌嗎?

價格态勢

荔枝的行情發展,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态勢,初登市的高價預期,同荔枝的跌價現實形成明顯差别,有可能成為24年打臉最狠的水果。

高價預期。根據國内相關機構的預測,荔枝的預估産量178萬噸,較23年減産超45%,部分品種的減産幅度能達到7-8成。

因大幅度減産的影響,普遍的市場觀點都認為荔枝價格能持續高位運作,實際的确和預測相同,荔枝剛上市價格能賣到50-70元。

跌價現實。荔枝的高價行情并沒得到持續,就成為過眼雲煙,跌價的現實逐漸籠罩荔枝消費市場。

特别是,近幾天部分荔枝品種,如妃子笑價格跌到十幾二十元,較剛上市的行情已是雲泥之别。

要注意的是,荔枝的定價随品種和品質有差別,高品質稀缺的荔枝品種就能賣出高價,具體定價随購銷情況靈活波動。

購買過程中,别隻是貪圖便宜,被商家用惡果劣果欺騙,網上購買時更要擦亮雙眼,謹防成為商家的待宰羔羊。

荔枝是今年“打臉最狠”的水果嗎?從幾十元跌到十幾元,還跌嗎?

跌價原因

雖然荔枝的産量大減,但銷售價格卻跌勢難止,既和荔枝産品定位有關,還和消費群體的心态有關,更和同類水果的競争有關。

荔枝整體供應量增加。不同品種的荔枝上市時間不同,随着各類型荔枝的有序上市,供應能力提高,供需間的沖突得到有效緩解。

荔枝的非剛需屬性。水果同水和糧食性質不同,不是剛需産品,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性特别強,且替代品數量資源龐雜。

如果隻從産量看,荔枝減産,供應短缺,毋庸置疑,但高價的荔枝緻使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降低,降低消費欲望,延遲消費需求成必然結果。

荔枝的平民水果定位。消費者普遍認知中,荔枝是普通的平民水果,人人都能消費得起,超過10元一斤都算是天價,超過5元一斤就要謹慎消費。

當高價的荔枝進入日常消費市場,消費者抵觸心理強,不願高價購買,為避免高價荔枝滞銷,就隻能大幅降價促銷,吸引消費者購買。

同類競争水果豐富。大陸地域遼闊,不同區域間氣候的差異大,同時期上市的水果品類數量高,如西瓜、櫻桃和榴蓮等,都是極高競争力的水果品類。

這類熱門水果和荔枝同時期入市,和荔枝形成競争關系,加上銷售價格更具誘惑力,擠占了原屬于荔枝的消費群體,造成荔枝的銷量大減。

線上平台的定價沖擊。國内網際網路平台層出不窮,部分經營主體用低廉的價格銷售劣果惡果,部分平台和貿易商為推高銷量進行現金補貼。

通過各類營銷政策的實施,消費者的線上采購量提高,對線下經營的價格體系造成沖擊,線下的經營主體隻能選擇降價促進銷量提高,迎合消費者。

最後要說,毫無疑問,随着其它品類的水果大規模的上市,殘酷的消費市場中,荔枝的行情不容樂觀,還可能再陷跌價行情。

因為,荔枝價格漲跌取決消費者的需求量,當價格高漲到消費者購買不起,産量再減,供應再缺,都隻能降價銷售,高價的泡沫自然就要破裂。

荔枝是今年“打臉最狠”的水果嗎?從幾十元跌到十幾元,還跌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