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用戶端全媒體記者 楊潔規 丁鵬志
在今年的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大會秘書處議案建議組接共接受了3件代表議案。分别是益陽代表團徐健等12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出台我省的議案》,長沙代表團鐘志鵬等10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盡快制定的議案》,邵陽代表團孫小武等12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我省種業發展專項工作報告的議案》。
據議案建議組從業人員介紹,本次所接收的3件代表議案分别涉及地方立法、重大事項決定、監督三個方面。其中,重大事項決定方面代表議案為首次提出。

徐健等12名代表:
尋找反電信詐騙反制之“道”
從街頭小廣告,到手機莫名接到各類“推銷”電話,再到各種包裹着“糖衣”的網絡“陷阱”,電信網絡詐騙令人不勝其擾、深惡痛絕。“魔”在瘋長,逼着人大代表們更迫切地研究反制之“道”。
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益陽律師協會會長、湖南天聲律師事務所主任徐健等12名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出台我省的議案》。
資料顯示,近兩年來,我省公安機關共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類案件高達4萬餘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經嚴重影響我省社會秩序、經濟穩定和威脅人民群衆财産安全。“人大代表每年都有提相關的打擊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每年也在積極采取措施,但電信詐騙非但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徐健說。
徐健等代表在工作和調研走訪中發現,電信詐騙發案高的根源在于,尚沒有專門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導緻多種量刑幅度,出現同案不同判、罪責刑不一緻的現象;各部門聯合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合力不強,聯絡溝通協作機制落實不到位和不暢;網絡、金融、電信等行業部門自律及監管欠缺,有的甚至在狹隘的部門利益驅動下放棄監管等。此外,還存在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未實作全覆寫、群衆知曉度不高等問題。
于是,徐健等代表建議,公檢法三個部門按照法律法規等要求,結合我省執法司法實際,認真研究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事實認定、罪名适用、量刑标準、罰金刑适用等方面問題,力求有效減少适用分歧,形成共識;就執法辦案過程中部分法律适用問題,制定指引性檔案,釋出典型案例,為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統一具體法律适用标準提供參考。宣傳方面,突出重點人群和重點區域,創新方式,不斷提高宣傳教育工作質效,提高人民群衆防詐反詐意識。各級人大對打擊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工作履行法定監督職責,除了傳統的監督方式,還要創新方式,推動各機關不斷提高執法司法和管理工作質效。
“希望以人大決定的強制力、限制力,推動和保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徐健說。
鐘志鵬等10位代表:
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全面對接RCEP經貿新規則
“知識産權為創新活動進行産權界定,為創新産業提供交易規範,為創新成果進行産權保護,可以說,知識産權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程度是我省經濟高品質發展、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的重要保障。”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湖南湘軍麓和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鐘志鵬聯合10位省人大代表提出《關于盡快制定的議案》。
鐘志鵬介紹,目前我省知識産權保護體系和水準,與目前我省的創新實力不比對,也無法支撐我省相關産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目前我省僅有一個2011年的《湖南省專利條例》,著作權、商标權、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種、商業秘密、與知識産權相關的反不正當競争、反壟斷等知識産權權益保護領域均沒有出台地方性法規,已經不适應目前經濟發展形勢。”
“RCEP已于今年生效,覆寫了亞太15個國家,23億人口,全球四分之一的貿易量,将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自由貿易協定。而其中的知識産權章節,共包含83個條款和過渡期安排、技術援助2個附件,是RCEP内容最多、篇幅最長的章節。”要“全面對接RCEP經貿新規則”,就必須要對我省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和法律制度做一次全面梳理和重塑,保障我省經濟的“高水準引進來走出去”。
鐘志鵬表示,湖南目前制定知識産權保護條例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具備上位法基礎、政策基礎、組織機構基礎和立法實踐基礎,相關部門為推動立法進行了積極探索,前期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應盡快将《湖南省知識産權保護條例》納入正式立法審議項目,推動這一立法項目盡快落地。
為此,鐘志鵬等10名代表建議,完善知識産權保護的機制建設;建立跨境服貿領域的知識産權服務、保護和維權體系;加強知識産權的行政、司法保護與協作;探索多元化知識産權糾紛解決機制。同時,設立多元度知識産權侵權懲戒措施,明确知識産權激勵和扶持制度,特别是有效轉化領域。
孫小武等12名代表:
種子是農業“晶片”,出台扶持政策鼓勵育種創新
很多人将種子比作是“農業晶片”,至關重要,決不能受制于人。省人大代表、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孫小武一直關注種業發展,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孫小武聯合12位省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我省種業發展專項工作報告的議案》,這也是首次提出重大事項決定方面代表議案。
在孫小武代表看來,湖南的種業發展現狀有喜也有憂。喜的是我們在關鍵領域有不少強勢品種,比如雜交水稻就始終領先世界,辣椒、油菜、瓜類等育種也處于國際國内領先水準,蔬菜産業産值在1600億元以上。
但隐憂也不小。長期以來,大陸育種力量主要集中在以課題和論文為導向的科研機構,而以市場和農戶為導向的種業企業發展程度不高、研發投入不足、綜合實力不強。此外,種子侵權造假對于創新的積極性與動力的影響更大。
作為從事育種工作40年的“老農人”,孫小武深知農業大省做好種子創新研發工作的重要内涵。孫小武說,從行業發展規律和國際經驗來看,種業企業是種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種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對于推動種子技術進步、促進種業良性循環發展至關重要。而育種創新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未必有結果,是以穩定長期的支援機制尤為重要。
孫小武等12位代表建議,為鼓勵種子企業育種創新,需要國家大力扶植和積極引導,承認企業育種平台的公益性,同時,加大對育種領域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種子“套牌”等侵權行為,更好地激發我省種業企業特别是龍頭種業企業的研發積極性。
#2022年湖南省兩會#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