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華為任老爺子曾經說過,華為永遠不會造整車。在這之後,華為内部沒人再提造車的事,現在華為對外部宣布的戰略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從字面意思上來說,華為似乎在表達一個不願意當舞台主角,隻希望提供服裝裝置的廠商。

兩年過去,華為真的沒有違背它向市場許下的諾言,不造車。同時,華為分别為北極狐、賽力斯等品牌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不斷推出新一代智能汽車。看上去華為沒有任何異常,正在履行自己的戰略。

但這是真的嗎?人們真的會是以相信華為會不造車嗎?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華為為什麼不造車

首先要弄明白一個問題,華為在表示永遠不造車之後,是否就畫地為牢,斷了自己未來造車的可能性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朝令夕改是非常正常的。隻要符合自身發展利益,“調整”自身市場定位也是很常見的。

早些年華為還沒有做手機的時候,任老爺子就表示華為不會做手機,而且還不允許華為内部人提做手機的事。但是随着華為在通信領域的投資加大,财政吃緊,後面也是放棄了不做手機的諾言。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華為一度登上手機廠商的第一梯隊,但是因為老美的制裁,現在又掉了下來。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是以說,隻要符合自身利益,華為也是随時有可能造車的。但是,現在的華為沒有去造車,說明造車這個事暫且不符合華為的利益。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競争的問題,在智能汽車時代來臨之前,傳統的汽車企業是這個行業的主宰。而在智能汽車開始占領更多的市場之後,這些傳統車企肯定不會頑固地執着于燃油車,它們肯定也是會紮堆于生産智能汽車的隊列之中,再加上衆多“造車新勢力”,這個市場競争不是一般地大。華為如果要進入這個市場,肯定是不能上來就說我要造車的,否則肯定會被車企們聯合起來排斥出去。

車企們對于華為更多的是忌憚,華為雖然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是一個新手,但這個新手擁有的東西是不能小視的。智能汽車不同于傳統汽車最大的地方就是智能,車聯網、自動駕駛、三電系統等将會組成未來智能汽車價值的重要部分。而華為在智能化這一塊早就走在了傳統車企的前頭。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如果華為造車,那就有點降維打擊的意思,傳統車企會感覺威脅無比大。這時候,華為表示自己不造車,不僅能夠減少對傳統汽車的敵意,還有希望憑借自己的優勢成為各大車企提供整車方案的供應商。相反,如果華為表示自己要造車,車企們還會讓自己的競争對手成為自己的供應商嗎?

從華為自己的角度來說,手機業務受到重創之後,其實已經經不起全身心造車這樣的折騰了。同時,華為對于智能汽車也有自己的了解。按照華為自己的話來說:未來智能汽車隻有百分之三十的價值展現在傳統的車身、底盤等上面,而百分之七十的價值則在自動駕駛、物聯網等這一塊。是以我們也能看得出來,華為對于智能汽車的認知也影響了華為的決策。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華為還是可能會造車

說了那麼多,是不是就可以說華為真不造車了?不是的,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華為最終可能還是會下場造車。

雖然華為成功為部分車企提供方案,推出優良的智能汽車,但是到目前為止,和華為合作的車企大都算不上頂尖車企,而國内的頂尖車企比如說上汽、一汽等也大都沒有選擇華為的方案的打算。這些頂尖車企,大部分也都認識到未來智能汽車的發展前景中,那百分之七十的價值所在。是以它們更想通過自研的方式去分一杯羹,而不是固守着傳統汽車領域的那點利潤。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另一方面,華為雖然給自己定位供應商,但事實情況是,買華為合作車企推出智能汽車的大多數人都是沖着華為這個品牌去的。缺少這個品牌效應,銷量就會差很多。但這樣一來,華為就成為了主導,實際上和華為自己造車也差不了多少了。

按照現在這個情況,華為一邊難以拓展市場,另一邊需要靠自己的影響力賣車,那麼最後華為出于利益考慮,當時機成熟的時候,估計還是會下場造車的。

不過我們要明白的一點是,不管華為造不造車,其瞄準的還是那百分之七十價值的利益,而這同時也是華為面對傳統車企的優勢所在。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華為不會造車?話别說得太“絕對”

華為“不造車”的背後,隐藏着哪些“小九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