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與北方
草原與山地
大漠與丘陵
廣袤的自然環境
悠久的曆史淵源
各異的民族特色
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和諧共處
絢麗缤紛的服飾圖景
長江流域民族服飾
也是其中璀璨的明珠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衣冠王國的美譽,在長期的曆史和社會發展程序中,長江流域的人類服飾文化與長江文化亦步亦趨相始終。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使大衆更加清晰的了解長江流域代表性民族全貌,展示多彩文明,我館聯合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共同舉辦了“同源共生 ‘衣’彩紛呈 ——長江流域民族服飾展”。
在此基礎上為提高公衆對本次展覽的認識,大力弘揚長江文化,我館第三十四期大河講堂将邀請中南民族大學博物館副研究員王瑞蓮老師帶領公衆在有趣、有料的氛圍中了解在長江流域曆史文化的發展融合中,民族服裝逐漸形成對應時期的文化地域特色,探究服飾材料與審美情趣演變中形成的民族風格與符号。向公衆展示一幅精美的民族曆史文化畫卷,讓廣大觀衆更深入解讀這部“無字史書”。
活動時間
2022年1月23日(星期日)
14:30
活動地點
長江文明館臨展廳
活動主題
觀微知理——如何觀賞和解讀民族服飾
主講嘉賓
王瑞蓮,苗族,湖南綏甯人,1964年10月生,中央民族大學曆史學學士,中南民族大學曆史學碩士,博物館副研究館員,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藏品部主任,從事博物館工作30餘年,主要從事南方民族文物的保管收藏與研究,先後在《貴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廣西民族研究》、《民族論壇》等雜志發表“淺談苗族服飾的演變與款式花紋”、“淺談博物館的機遇與對策”、“論黎族服飾與其曆史程序的關系”、“海南黎族織錦的現代變遷”、“海南美孚方言黎族織錦紋樣探微”等論文20餘篇,參與出版 《中國民族民俗文物辭典 》、主編出版《黎錦研究》、《京族簡史》、《民族文物圖錄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卷》等著作,參與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4項。主持博物館展覽10餘個,主持征集民族文物300多件套。在民族文物,尤其是民族服飾領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線上直播
本次大河講堂将在
「武漢自然博物館」微網誌賬号
進行線上直播,歡迎前來圍觀
虎年将至
武漢園博園(武漢自然博物館)
将有哪些有趣有料的新玩法呢?
一起來看看吧!
虎年說虎 | 聽說,人人心裡都住着一隻猛虎
2022-01-19
虎虎生威迎新春!武漢自然博物館超好玩的寒假主題營來啦
2022-01-13
新展預告 | 穿越千年的國風美,全在這兒了
2022-01-11
标星我們
按照以上步驟将武漢自然博物館标星置頂
就不擔心會迷路喲
免責申明
本微信部分圖檔來源于網際網路及其他公衆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資訊,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内删除相關内容。謝謝!
關于我們
怎麼去?
園博園東門
公共汽車:乘坐336/342/790/792到園博園東門站
地鐵:乘坐地鐵7号線到園博園站b站口出站
自駕車:駕車導航“漢口裡地下停車場”
武漢園博園東門入園後向右側沿路往北走約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