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月份”,太早太晚都不好

寶寶出生以後,父母都很在意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說話、第一次走路。孩子的每一次成長和進步,都值得父母驕傲、自豪。大多數寶寶從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學走路,到了15個月左右的時候才能走得平穩一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寶寶發育都是一樣的,有些寶寶學走路要晚一點,很多父母就開始擔心孩子智力是不是有問題。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月份”,太早太晚都不好

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月份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寶寶都是從1周歲前後開始,有些心急的寶寶,不滿9個月就想站起來探索這個世界了,還有一些散漫的寶寶到了16個月才有學習走路的興趣。無論寶寶是9個月開始學走路,還是16個月才開始,都屬正常現象。

孩子學習走路的時間因人而異,并不固定。如果自家寶寶學走路的時間有點晚,父母也不要太擔心,更不要在寶寶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牽着孩子,架着孩子,強迫他們學習走路。

我們不妨讓孩子多爬一爬,等寶寶完全準備好了,自然會開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如果寶寶超過18個月還不會走路,這時候就要帶孩子去看醫生了。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月份”,太早太晚都不好

會走路早,不代表智力高

很多人相信,孩子走路早、說話早就代表孩子智商高,聰明,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可以證明。

國外知名的母嬰期刊《Pediatrics》招募119個男嬰和103個女嬰,用20年的時間研究出生後運動和智力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大約在6個月的時候開始學會坐,8到20個月之間學會走路和說話,但這和他們今後的智力和學習成績沒有任何關系。換言之,無論孩子學說話和學走路的時間是早是晚,都不會影響孩子就學後的智力和協調能力。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月份”,太早太晚都不好

孩子會走路早,除了炫耀之外,害處可不少

1、下肢變形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月份”,太早太晚都不好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早點會走,常常會強迫孩子學習走路。然而,嬰幼兒時期的骨骼中骨膠原成分較多,鈣質相對較少,也就是說嬰兒下肢骨骼的支撐力不足。過早讓孩子學習走路,下肢骨骼容易在重壓之下發生形變,導緻寶寶O型腿和X型腿。

2、視力發育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月份”,太早太晚都不好

剛出生的嬰兒視力都不好,基本上處于高度近視的視力,視力範圍隻有20厘米左右。到了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的視力範圍由20厘米增加到200厘米,初步具備辨識顔色和視覺聚焦的能力。

是以,心急的父母強迫孩子提前學習走路,就等于讓寶寶不成熟的視力長時間調節光線和焦距,很容易導緻寶寶視覺疲勞。

3、走路不穩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月份”,太早太晚都不好

很多孩子在父母強迫下學習走路,進而縮短了爬的時間,導緻寶寶身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不足。加上核心肌群和腿部力量不足,孩子走路的時候常常跌跌撞撞,容易摔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