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季騎行的實踐體驗

作者:悅埜

冬季騎行的實踐體驗

我出生在華北,生活在華北,成長在華北,騎行在華北。是以,對在華北的冬季裡如何騎行,有自己切膚的感受。

華北的冬季,天寒地凍,空氣幹燥,風大且刺骨。在這樣的環境裡騎行,确實需要有一套符合自身的應對方式。

1.裝備方面。自行車的潤滑部位要及時維護。天幹物燥,車子配角上的潤滑油會變得固化,使用起來不那麼靈活,要經常看看鍊條是不是缺油了,缺油的表現就是有幹澀的聲音出現。其它的相關部位,也要及時觀察,視情況進行潤滑。

2.着裝。一定是冬季騎行服才行。

上身四層:短袖速幹騎行服、薄抓絨速幹體桖、抓絨速幹服、冬季騎行服。

下身:速幹發熱秋褲、速幹薄抓絨褲、冬季騎行褲。如果覺着冷,外邊可以再加一條緊腿褲子。

膝蓋:如果腿部穿着合适,膝蓋就不會不舒服。腿上要是有點兒涼,膝蓋上可以戴上護膝。膝蓋是最重要的傳動部位,一定要格外維護好才對。

腳:穿最厚的棉鞋。騎行雖然是全身運動,但腳除了蹬踏沒有别的動作,時間長了,是最容易冷的部位。有必要的話,腳脖子上配一個滑雪套也是不錯的。襪子也要是厚的速幹的,不要純棉的。

手:抓絨手套。再冷了,就要佩戴棉手套了,但騎行握把會感覺特别累。非必要不戴。

頭:抓絨帽襯、頭盔。

脖子:抓絨脖套,同時也起圍嘴保暖的作用。以免吸入冷氣傷害肺部。

眼鏡:防風眼鏡。冬季騎行晝短夜長,眼鏡的墨色不能太深,太深了,傍晚光色變暗,戴着墨鏡根本就看不清路,不安全。

3.配件。天寒地凍,紮了胎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完成不了。帶一個備胎。

4.路線。選擇熟悉、幹淨、路寬,不易紮胎的道路騎行。

5.公裡。冬季養生以藏為主,騎行隻是作為鍛煉和體力維護,全程以40~60公裡為宜。

6.速度。不易太快。微微出汗最合适,不容易感冒。基本上出汗與揮發平衡。到家趕快換上幹爽的衣服或洗個熱水澡。

7.冬季騎行服的洗滌。不一定穿一次洗一次,那樣容易把騎行服的松緊和顔色洗掉。可以騎行幾次再洗。但圍嘴一定要戴一次洗一次。帽襯、手套也不用每次都洗。襪子脫下來洗了或在暖氣片上烤幹下次再穿。

8.補給。冬季出汗少,帶一瓶水就夠了。帶少量吃的以備不時之需。

9.特殊天氣。大風天,還是不要騎行了,太費勁,沒有必要,不差這一次。下雪天,可以騎行,但速度、安全要格外注意。雪化了凍成了冰,就不要騎行了,那樣就隻有摔車的份了。

10.時間。冬季正常天氣,指無風,陽光明媚,沒有霧霾,溫度在-5~5℃上下,隻要有時間,有心情,自己就可以安排騎行了。時間一般是上午9點到中午或午後1~2點。下午1點到4:30。因為4:30以後就沒有太陽了,越騎越冷。是以,我一般都是上午迎着陽光騎行,讓人感覺特别美好和富有希望,心情也會振奮。

11.坡路。冬季騎行,一般不會選擇坡路。其它季節都可以,但華北平原平地、丘陵占比大,要選擇坡路就得往山裡騎行。如果實在避不開的話,騎行時上坡,出汗多,還是盡可能少穿一些,不冷為合适。下坡,空氣冷、風大,還是要穿厚些保暖,動作不會僵硬而影響安全和判斷。

12.拍照。拍照是騎行的一部分,也是騎行運動中一種很好的記錄方式和情緒表達方式。但冬季騎行拍照比較困難,凍手,反應不靈活。确實需要拍照,要停下來确認安全以後再拍照或視訊,以少為佳。

13.身體排洩物。冬季騎行,冷風導緻眼睛流淚是常态,尤其是北方人不同程度的都有沙眼。即便戴眼鏡也不可避免。騎行中,不要讓眼淚影響看路而發生安全隐患。鼻涕也是經常的,最好停下來處理。戴着抓絨圍嘴保暖性比較好,鼻涕就會少很多,少了一些幹擾,可以安心的騎行。

冬季騎行的實踐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