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季骑行的实践体验

作者:悦埜

冬季骑行的实践体验

我出生在华北,生活在华北,成长在华北,骑行在华北。所以,对在华北的冬季里如何骑行,有自己切肤的感受。

华北的冬季,天寒地冻,空气干燥,风大且刺骨。在这样的环境里骑行,确实需要有一套符合自身的应对方式。

1.装备方面。自行车的润滑部位要及时维护。天干物燥,车子配角上的润滑油会变得固化,使用起来不那么灵活,要经常看看链条是不是缺油了,缺油的表现就是有干涩的声音出现。其它的相关部位,也要及时观察,视情况进行润滑。

2.着装。一定是冬季骑行服才行。

上身四层:短袖速干骑行服、薄抓绒速干体桖、抓绒速干服、冬季骑行服。

下身:速干发热秋裤、速干薄抓绒裤、冬季骑行裤。如果觉着冷,外边可以再加一条紧腿裤子。

膝盖:如果腿部穿着合适,膝盖就不会不舒服。腿上要是有点儿凉,膝盖上可以戴上护膝。膝盖是最重要的传动部位,一定要格外维护好才对。

脚:穿最厚的棉鞋。骑行虽然是全身运动,但脚除了蹬踏没有别的动作,时间长了,是最容易冷的部位。有必要的话,脚脖子上配一个滑雪套也是不错的。袜子也要是厚的速干的,不要纯棉的。

手:抓绒手套。再冷了,就要佩戴棉手套了,但骑行握把会感觉特别累。非必要不戴。

头:抓绒帽衬、头盔。

脖子:抓绒脖套,同时也起围嘴保暖的作用。以免吸入冷气伤害肺部。

眼镜:防风眼镜。冬季骑行昼短夜长,眼镜的墨色不能太深,太深了,傍晚光色变暗,戴着墨镜根本就看不清路,不安全。

3.配件。天寒地冻,扎了胎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完成不了。带一个备胎。

4.路线。选择熟悉、干净、路宽,不易扎胎的道路骑行。

5.公里。冬季养生以藏为主,骑行只是作为锻炼和体力维护,全程以40~60公里为宜。

6.速度。不易太快。微微出汗最合适,不容易感冒。基本上出汗与挥发平衡。到家赶快换上干爽的衣服或洗个热水澡。

7.冬季骑行服的洗涤。不一定穿一次洗一次,那样容易把骑行服的松紧和颜色洗掉。可以骑行几次再洗。但围嘴一定要戴一次洗一次。帽衬、手套也不用每次都洗。袜子脱下来洗了或在暖气片上烤干下次再穿。

8.补给。冬季出汗少,带一瓶水就够了。带少量吃的以备不时之需。

9.特殊天气。大风天,还是不要骑行了,太费劲,没有必要,不差这一次。下雪天,可以骑行,但速度、安全要格外注意。雪化了冻成了冰,就不要骑行了,那样就只有摔车的份了。

10.时间。冬季正常天气,指无风,阳光明媚,没有雾霾,温度在-5~5℃上下,只要有时间,有心情,自己就可以安排骑行了。时间一般是上午9点到中午或午后1~2点。下午1点到4:30。因为4:30以后就没有太阳了,越骑越冷。所以,我一般都是上午迎着阳光骑行,让人感觉特别美好和富有希望,心情也会振奋。

11.坡路。冬季骑行,一般不会选择坡路。其它季节都可以,但华北平原平地、丘陵占比大,要选择坡路就得往山里骑行。如果实在避不开的话,骑行时上坡,出汗多,还是尽可能少穿一些,不冷为合适。下坡,空气冷、风大,还是要穿厚些保暖,动作不会僵硬而影响安全和判断。

12.拍照。拍照是骑行的一部分,也是骑行运动中一种很好的记录方式和情绪表达方式。但冬季骑行拍照比较困难,冻手,反应不灵活。确实需要拍照,要停下来确认安全以后再拍照或视频,以少为佳。

13.身体排泄物。冬季骑行,冷风导致眼睛流泪是常态,尤其是北方人不同程度的都有沙眼。即便戴眼镜也不可避免。骑行中,不要让眼泪影响看路而发生安全隐患。鼻涕也是经常的,最好停下来处理。戴着抓绒围嘴保暖性比较好,鼻涕就会少很多,少了一些干扰,可以安心的骑行。

冬季骑行的实践体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