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智謀,誰更高一籌呢

在曆史上,有兩個智慧超群人。

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是諸葛亮,後人不斷有人評論兩個能人。

他們之間誰更厲害一點,今天妹子大動手筆,來分析兩個能人的智慧含量。

在三國時期,曹操對司馬懿不太信任,他也知道司馬懿是一個能人,可對司馬懿小心翼翼,這一點司馬懿那能不知呢。

其二,劉備對諸葛亮,雖然劉備知道諸葛亮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劉備也摸透諸葛亮的心思,他随時都能掌控諸葛亮心思,利用他的弱點來穩住自己的基業。

古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時不時都可能會犧牲,當你還能活好好的,說明你還有利用價值,當你沒利用價值,恐怕時日無多了,這種事情在曆史常有。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智謀,誰更高一籌呢

如果拿劉備和曹操兩位君主比。

諸葛亮在劉備身邊比司馬懿更安全,司馬懿不單和諸葛亮各國諸侯鬥,還要和曹操鬥,他是四面受敵,一開始”曹操并沒有重用司馬懿,而是不斷折磨他。

司馬懿得力,都是忍出來,這句話不假,直到曹操各大手下都死後,能擔當大任的人,唯有司馬懿,這時司馬懿才算有權,才能發揮他的技能和智慧。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死對頭,在史書和電視劇中,我們也看到,當初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把司馬懿吓的不敢進攻。

是以後人評論說,司馬懿沒有諸葛亮聰明,無論是出謀劃策,還是表面,都看出來司馬懿倒有點怕諸葛亮,其實這一切都是假象,事實是諸葛亮救了司馬懿。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智謀,誰更高一籌呢

當年劉備舉國之力去讨伐吳國,名為兩個結拜兄弟報仇雪恨,關雲長,張飛兩人,本是仁義之師,帶着悲暴之氣去報仇。

士氣高漲,應該把對方打連連敗退才是,可誰也沒想到,劉備打仗毫無頭緒,經曆多年的戰争,不會領兵還要領,後來劉備又遇到吳國派出的都督陸遜。

陸遜能力不勝前兩任都督,隻不過一個書生,一個小鮮肉罷了,可事實,他把劉備打的屁滾尿流,劉備連連挫敗,被陸遜打逃到白帝城為止,最後劉備也在那駕崩。

這一場戰争,蜀國勢力大減,當初諸葛亮就不同意,可劉備念兄弟情,不聽勸意,非打不可,其實劉備也想證明給諸葛亮看,他也能帶兵打仗,心裡還有點不服諸葛亮,諸葛亮也隻能是以作罷。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智謀,誰更高一籌呢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想方設法,恢複蜀國勢力,随後諸葛亮開始北伐,決定進攻魏國,兩個詭計百出的老家夥,又見面了,兩位數次出兵都沒讨到好處。

高手過招難分上下,是以還留下一筆精彩手段,就是空城計,當時諸葛亮手下街亭失守,壞了事,無奈諸葛亮隻能派兵去運糧,在這個時候,司馬懿找上門來。

司馬懿架勢還不小,帶領十五萬兵馬來打蜀營,當時諸葛亮軍營就紮在山虎口,而且諸葛亮的軍隊都派去運糧,身邊就沒多少人,這時司馬懿強攻,一個人都逃不掉,要是平常人,可能敗在此地。

可諸葛亮不緊張,他派手下打開城門,叫兩人去城外打掃,城上士兵也撤掉,自己一個人在城上靜心彈琴。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智謀,誰更高一籌呢

諸葛亮心裡明白,司馬懿疑心重,越這樣,他越覺得有問題,有埋伏。

然而不敢輕舉妄動,諸葛亮滿臉微笑,看着司馬懿,暗示告訴司馬懿,你來吧!我就等着你,快點打進來。

可司馬懿不敢,選擇撤退了...

是以空城計成為諸葛亮無兵戰勝司馬懿,後人為諸葛亮計謀喝彩,說諸葛亮高司馬懿一等,可曆史上,誰又知司馬懿的用心良苦,空城計是司馬懿的恥辱。

可在司馬懿心裡,他不認為是這樣,他還感謝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救了他,就像我上面所說,伴君如伴虎,當時曹氏視司馬懿如眼中釘,曹氏也明白,唯有司馬懿才能抵抗諸葛亮,是以司馬懿才能活這麼久,諸葛亮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智謀,誰更高一籌呢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司馬懿”明明知道這是一場空城計,他也一樣會退兵,因為他很清楚,隻要他一出兵,諸葛亮必死在此地,失去諸葛亮這樣的對手,對于他來說,隻有害,沒有益,曹氏就是用他來消滅諸葛亮,是以他不能讓諸葛亮早死,除非他已經掌控曹氏勢力,要不然諸葛亮一死,下一個死就是他。

可最後諸葛亮,也是被司馬懿活活氣死,諸葛亮太較真,吐血在一場大雨中,顯然司馬懿是那種拿的起放的下的人,心态比諸葛亮好,看戰争和事情,都用百态眼光,融合自然規律,諸葛亮能力也強,可太高估自己,看重尊嚴和面子,這一點和吳國周瑜一樣,周瑜也是一個有智謀的英雄,諸葛亮氣死周瑜,同樣司馬懿也氣死諸葛亮,這是太看重自己的後果。

從曆史角度來說,他們都是有智慧的人,可他們的成功失敗,都是自己性格惹的禍,凡能成大事者,應該具備司馬懿這種性格,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李嘉麗

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