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谋,谁更高一筹呢

在历史上,有两个智慧超群人。

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是诸葛亮,后人不断有人评论两个能人。

他们之间谁更厉害一点,今天妹子大动手笔,来分析两个能人的智慧含量。

在三国时期,曹操对司马懿不太信任,他也知道司马懿是一个能人,可对司马懿小心翼翼,这一点司马懿那能不知呢。

其二,刘备对诸葛亮,虽然刘备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刘备也摸透诸葛亮的心思,他随时都能掌控诸葛亮心思,利用他的弱点来稳住自己的基业。

古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时不时都可能会牺牲,当你还能活好好的,说明你还有利用价值,当你没利用价值,恐怕时日无多了,这种事情在历史常有。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谋,谁更高一筹呢

如果拿刘备和曹操两位君主比。

诸葛亮在刘备身边比司马懿更安全,司马懿不单和诸葛亮各国诸侯斗,还要和曹操斗,他是四面受敌,一开始”曹操并没有重用司马懿,而是不断折磨他。

司马懿得力,都是忍出来,这句话不假,直到曹操各大手下都死后,能担当大任的人,唯有司马懿,这时司马懿才算有权,才能发挥他的技能和智慧。

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死对头,在史书和电视剧中,我们也看到,当初诸葛亮使用空城计,把司马懿吓的不敢进攻。

因此后人评论说,司马懿没有诸葛亮聪明,无论是出谋划策,还是表面,都看出来司马懿倒有点怕诸葛亮,其实这一切都是假象,事实是诸葛亮救了司马懿。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谋,谁更高一筹呢

当年刘备举国之力去讨伐吴国,名为两个结拜兄弟报仇雪恨,关云长,张飞两人,本是仁义之师,带着悲暴之气去报仇。

士气高涨,应该把对方打连连败退才是,可谁也没想到,刘备打仗毫无头绪,经历多年的战争,不会领兵还要领,后来刘备又遇到吴国派出的都督陆逊。

陆逊能力不胜前两任都督,只不过一个书生,一个小鲜肉罢了,可事实,他把刘备打的屁滚尿流,刘备连连挫败,被陆逊打逃到白帝城为止,最后刘备也在那驾崩。

这一场战争,蜀国势力大减,当初诸葛亮就不同意,可刘备念兄弟情,不听劝意,非打不可,其实刘备也想证明给诸葛亮看,他也能带兵打仗,心里还有点不服诸葛亮,诸葛亮也只能因此作罢。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谋,谁更高一筹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想方设法,恢复蜀国势力,随后诸葛亮开始北伐,决定进攻魏国,两个诡计百出的老家伙,又见面了,两位数次出兵都没讨到好处。

高手过招难分上下,因此还留下一笔精彩手段,就是空城计,当时诸葛亮手下街亭失守,坏了事,无奈诸葛亮只能派兵去运粮,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找上门来。

司马懿架势还不小,带领十五万兵马来打蜀营,当时诸葛亮军营就扎在山虎口,而且诸葛亮的军队都派去运粮,身边就没多少人,这时司马懿强攻,一个人都逃不掉,要是平常人,可能败在此地。

可诸葛亮不紧张,他派手下打开城门,叫两人去城外打扫,城上士兵也撤掉,自己一个人在城上静心弹琴。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谋,谁更高一筹呢

诸葛亮心里明白,司马懿疑心重,越这样,他越觉得有问题,有埋伏。

然而不敢轻举妄动,诸葛亮满脸微笑,看着司马懿,暗示告诉司马懿,你来吧!我就等着你,快点打进来。

可司马懿不敢,选择撤退了...

因此空城计成为诸葛亮无兵战胜司马懿,后人为诸葛亮计谋喝彩,说诸葛亮高司马懿一等,可历史上,谁又知司马懿的用心良苦,空城计是司马懿的耻辱。

可在司马懿心里,他不认为是这样,他还感谢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救了他,就像我上面所说,伴君如伴虎,当时曹氏视司马懿如眼中钉,曹氏也明白,唯有司马懿才能抵抗诸葛亮,因此司马懿才能活这么久,诸葛亮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谋,谁更高一筹呢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司马懿”明明知道这是一场空城计,他也一样会退兵,因为他很清楚,只要他一出兵,诸葛亮必死在此地,失去诸葛亮这样的对手,对于他来说,只有害,没有益,曹氏就是用他来消灭诸葛亮,所以他不能让诸葛亮早死,除非他已经掌控曹氏势力,要不然诸葛亮一死,下一个死就是他。

可最后诸葛亮,也是被司马懿活活气死,诸葛亮太较真,吐血在一场大雨中,显然司马懿是那种拿的起放的下的人,心态比诸葛亮好,看战争和事情,都用百态眼光,融合自然规律,诸葛亮能力也强,可太高估自己,看重尊严和面子,这一点和吴国周瑜一样,周瑜也是一个有智谋的英雄,诸葛亮气死周瑜,同样司马懿也气死诸葛亮,这是太看重自己的后果。

从历史角度来说,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可他们的成功失败,都是自己性格惹的祸,凡能成大事者,应该具备司马懿这种性格,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李嘉丽

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