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前兩天Z成長會的同學問我:“今年買了很多課程,買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需要,但确實精力有限,是以課程就慢慢的堆在那裡了,甚至有的課明明記得買了,但又忘了是在哪個平台買的,找不着了,像這種情況怎麼破呢?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你是不是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不妨測試一下,數數看,你手頭囤了幾門課還沒學?

  • 5門以下,學霸!
  • 5-10門,學聖!
  • 10門以上,學神!

不管你是學霸、學聖還是學神,想要改變囤課的習慣,就要做出一個理念上改變:從“教室學習法”到“超市學習法”,什麼意思呢?

教室學習法 VS 超市學習法

你看,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各種課程的推送,然後你覺得都是好課,都是好老師,都要學,這時候你就像是乖乖坐在教室裡的學生,不斷有老師進來給我們上課,一會自然科學、一會經濟學、一會時間管理、一會目标管理,你都來者不拒,誰會拒絕這麼好的知識呢?

這就是“教室學習法”,是小時候學習模式延續到現在的慣性,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這樣學下去,會淹死在知識的海洋裡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那麼“超市學習法”是什麼呢?顧名思義,看到手機上推送的各種課,我們的做法就像是逛超市一樣,隻拿我需要的東西,我需要番茄醬,就拿番茄醬,需要香蕉就拿香蕉,從“一切為我所用”的角度出發去選擇課程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強哥,那具體該怎麼做,才能不淹死在知識的海洋,一切為我所用呢?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這篇文章就分享給你我自己學習課程的3個經驗:學到啥用啥+用到啥學啥+跟人學事上練,相信對你選課、學課會有幫助

1.學到啥用啥

現在一門線上課最少都要12節,每節10-20分鐘,而我們聽課往往都是利用碎片時間,比如上下班路上、等人、吃飯的時候,一節聽完自動播放到下一節,是不是這樣?

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法保證能始終集中精力聽課,是以課程内容的吸收率一定會很低,對不對?那麼我采取的政策就是:“學到啥用啥”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舉例:你在上班地鐵上聽完了一門講溝通力的課程,下地鐵的時候問問自己:課聽完了,我學到了啥?(聽完≠學到)

第一反應是:我學到了職場溝通的時候要多說“我們”,而不是“我”或者“你”,更不能“他們”,整整12節課聽完就學到了這一個知識點?有些人會很沮喪,但我不會,我很開心至少我學到了這一點

好!那麼今天到了公司,就開始使用這個技巧:今天跟任何人溝通都刻意使用“我們”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這就叫“學到啥用啥”,你可能會問:那其他的知識點都忘掉了豈不是很可惜?

沒關系呀,我這個星期,每天上班的時候都聽這節課,反複聽,每天都問自己:課聽完了,我學到了啥?把學到的知識點在上班的時候刻意使用,一周下來,整門課也學個七七八八了

更重要的是:用“學到啥用啥”的方法,我真的掌握了知識點,也不會因為學的多忘得快而焦慮了,或許這才是這個時代線上學習的正确打開方式

下一條經驗也很颠覆

2.用到啥學啥

先靈魂拷問一下:你囤的那些課是自己真的需要用嗎?

據我觀察,大部分人買的課都不是“需要用”,而是“可能會用”,比如說看到一門講卡片筆記的課,你的内心對話是不是類似這樣:

  • “這門課看上去很不錯呀”
  • “最近很流行卡片筆記寫作法呢”
  • “哇,這個老師是人大博士,還寫過三本書,太牛了!”
  • “先買回來,等我有空了好好學!”

然後呢?買完以後就沒有然後了……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對話裡少了很關鍵的一部分?

就是問自己:“這門課對我現在來說真的有用嗎?它能解決我現在遇到的哪個問題?”

課好,老師好,時間足,你用不上,很快就會全部忘光的,是以我的經驗是反其道而行之:

  • “我做excel表格比同僚多花将近一倍的時間,需要學下excel提高效率,我去搜搜有沒有好的課程和老師”
  • “上個月的客戶成交量下降了不少,我要去學學怎麼促進成交的課來提高成交率”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你看,像這樣你的需求越明确,學習的品質越高,因為是主動學習,并且學以緻用呀

這就是我的第二條經驗:“用到啥學啥”

你可以把前兩條經驗結合起來用: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再去學,學的時候隻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拿去用,其他的全部放掉,同一門課可以多次聽

那麼第三條經驗就針對更多人的誤區了

3.跟人學,事上練

還是先請你做道判斷題,你覺得學習時間管理更劃算的是哪個選項?

  • A:花99塊,聽25節時間管理線上課
  • B:花999塊,約某專家請教下時間管理方面困惑

看上去B花錢更多,但我認為投入産出比更高的是B,為什麼這麼說呢?

快過年了,你囤的那麼多課怎麼辦?

關鍵就在于你投入的不僅是金錢,還有時間

選項A,你的投入是99塊+5個小時,這其實還沒完,學完之後你還需要把學到的東西内化,再找出解決你時間問題的辦法,如果你恰好還經常拖延,那花費的時間就是無限大了

選項B,你投入的是999塊+1個小時,直接給到你解決時間管理問題的辦法,然後隻管去做,就完了

是以,其實往往跟人學會更劃算,那為什麼大部分人都不采用這個方式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是習慣了聽課學習這種形式,沒意識到還能跟人學,第二是沒有意識到聽課學習所需要花費的總成本,第三是他的時間不值錢

最後,不管是跟人學、還是跟課學,如果不在事上練,很快就會遺忘掉,還記得我當年剛進公司需要學習C語言程式設計的時候,就給自己了一個小項目:做一個圖書管理軟體,邊做邊學習,程式設計水準迅速提高,這種學習方式好像有了一個專用詞彙:項目式學習

結語

今天這篇文章跟你分享了我的三個學課經驗:學到啥用啥+用到啥學啥+跟人學事上練,線上學習,你是在逛超市還是座教室呢?

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句話:一切為我所用!

—— end——

強哥的解憂茶館開張了!

在這裡你可以享受到全年不限次向強哥提問的機會,還有内部幹貨和模闆下載下傳

還有,購買“強哥的解憂茶館”之後,隻要在有效期内,參加我的訓練營,或者Z成長會,都能夠享受折扣,至于是多少,就先不透露了,還是希望你不要沖着福利來,而是真正沖着解憂茶館來

繼續閱讀